專欄 何秀萍
熱門文章
何秀萍
一個女人
ADVERTISEMENT

何秀萍專欄:夢路姐姐

31.12.2018
近日因工作需要,老在重溫潘迪華姐姐的歌曲和讀她的回憶錄《夢路》,也不時在殘存的記憶中找尋一些跟她認識這些年來的一些吉光片羽。話說記憶力這東西真不可靠,隨着八月時手部需開刀駁骨而接受全身麻醉,記性衰退了很多,近年很多事情細節完全想不起來,人名更是忘得快,有時不得不讚賞那些取名初聽只覺得標奇立異的年輕人,我會記得你們的名字的,例如Wild Lin

也許十多年前的記憶儲存得較好,我仍記得跟姐姐第一次見面是在文化中心大劇院的化妝間,那是沙士之年,我從三藩市回來演《好風如水》,榮念曾導演的部分,同台的就是潘姐姐。回港前我已接到一份功課,將Sentimental Journey》這首歌譯寫出來,到底有沒有用在什麼地方倒真的記不起了,寫了什麼幸而有留起:

「《感傷旅行》
很想去旅行
很想去旅行
很想撣撣心中的灰塵
去一趟旅行
去讓某些感覺重生

收拾好行裝,訂好了客房
就算將一分一毫都花光
心情竟有如孩童初次出門似的昐望
等著聽到那句:歡迎閣下與我們一同啟航

七點鐘的快車
七點鐘就到了吧,快些

我等著讓一幅一幅流過眼前的風景帶我到人世間外
再讓長長的路軌,一路帶領我回來

從沒想過會這麼渴求
一下子怎麼就去了浪遊?
只不過為了一個感傷的理由
找一個證明自己有家可歸的藉口

每段旅程中總有想家的時候……」

進念是個沒有階級觀念的團體,對誰都一視同仁,沒有煞有介事的介紹過程,我自報山門之後跟潘姐姐在化妝間就開始閒聊,可能我兩文三語都略通,一句說話夾雜中英粵語都能順着她講,遺憾是不會聽不會講上海話。半天下來我自覺跟這位姐姐已經一見如故,她有氣派但沒架子,漂亮摩登。可能我們都是家中長女,有相近的「大家姐」氣場,很快接上頻率。不同的是本人是個不理事我行我素的家姐,她是個愛家庭照顧弟妹的家姐;而我們都有同父異母的兄弟妹,有些親人住在國內……也許這種家庭背景亦是我們投契的因素。

同台演出後我倆保持着成年人的交往方式,她是前輩,我不時問候,間中亦會受邀到她家作客,說些體己話,吃傳統滬上家常菜。我跟她都很愛吃,又愛啃骨頭,興致到了時在潘家飯桌上各據一角,她吃雞脊樑,我吃她佈在我碟上的煎蝦和豬手,大家都放下筷子說用手才吃的痛快。當然這些行為我們在外頭吃飯是不會做的,因為我們都愛美,不會讓自己出洋相。喝着咖啡或吃着水果時,姐姐看到我那天若穿得花俏一些便會問:「又買新衣服啦?別亂花錢,存着點,你過的是獨身生活……」就不多說了。很多時我會想,如果我能有一個像她一樣的親姐姐就好了。

在她「旅行歌手」的年代我未及認識她,至她享受退休生活時才有緣相遇,偶爾聽她說一些當年的登台逸事。一個女人長時間在外地跑碼頭,少一點智慧、膽識和能耐也不可,亦會從經驗中學習,經一事長一智,才能成就我們見到雍容淡定,精明世故的潘迪華。我沒機會為她登台跑腿,只曾結伴旅行,去過澳門、臺北、新加坡,她也是我其中一個旅遊「食伴侶」。

從年輕時候就很喜歡《愛你變成害你》,為白孃孃的深情而設的一首愛之歌,也只有姐姐的聲音才表達到那種蘊藏控訴的哀矜。她的舞台魅力毋庸置疑,但她的美嗓是與生俱來的我可證實,這證據大概她本人也未必知道直至有人告訴她。而我若不是因為跟她在外遊時共用同一間酒店房間的話也絕不可能曉得。一般人熟睡時發出的鼾聲大家知道如何可大可小,打的呼嚕足以擾人清夢至連自己也吵醒的。但我與姐姐共寢一室,午夜夢回卻聽到鄰牀隱約鳥聲婉轉,有隻雀仔在唱歌似的,我揉揉眼睛架上近視鏡一看,仰臥的姐姐睡的正甜,嘴唇微開呼吸均勻地呼出輕細如雀鳥歌聲的氣息。我沒有很驚訝,只在心裏說了一句「果然是個唱歌的」便上洗手間去了,回到牀上在噓噓啁啁的鳥聲中又悠悠睡去。翌晨在早餐桌上也跟姐姐說了,她只笑說:「有這回事?」可能在我之前已經有人聽過那些嚦嚦鶯聲。

認識她之後聽多了她的歌,由初出道至2009年的錄音,聲音隨着歲月改變由鈴聲叮噹般清脆至醇厚如酒情感都一樣豐沛,彷彿每首歌都在印證她回憶錄封面上的兩行句子:

「燃亮生命的火花
創造生存的價值」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