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得獎建築師梅詩華 社區設計不離地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八十後得獎建築師梅詩華 社區設計不離地

16.10.2017
李浩賢(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梅詩華
梅詩華
香港青年建築師梅詩華(Sarah),喜歡吃也喜歡建築,一日異想天開,把兩者聯想起來,創辦One Bite Design。

如果說人生有甜酸苦辣四味,那麼建築是什麼味道的呢?如果建築是一道菜,你又願意試一口嗎?八十後香港建築師梅詩華(Sarah),2014年成立One Bite Design「一口設計」工作室,就像炮製各種美食般,帶來充滿新鮮感的社會設計項目,讓普羅大眾就像試食般接觸不同的設計,拉近人和建築的距離。她自己也在一個又一個的試驗中,嘗到各種滋味。

初試建築滋味

跟許多人一樣,中學時的Sarah對建築一知半解,只因喜歡設計和數學,本來打算讀時裝設計的她,在母親建議下對建築萌生興趣。在通識研究功課中,她選擇以當時香港尚未普及的綠色建築為主題,膽粗粗地發電郵給素未謀面的建築師請教,結果得到對方的熱心回應,令她對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感留下深刻印象。直到順利入讀中大建築學院,她才發現建築遠比想像中的「畫下畫,計下數」要辛苦得多。入學不久就和同學建立密不可分的關係,只因大家都忙得日以繼夜地留在Studio,團隊精神從此植根。

2009年英國建築碩士畢業之時,正值當地經濟低迷,Sarah果斷回港發展。「讀書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並不想向香港的住宅樓方向發展,始終發展商有好多『炒樓則』,是我不太喜歡的。」後來幾年她試過在不同的建築事務所實習和執業,期間就像海綿不斷吸收經驗,時常穿梭中港兩地,參與各種各樣的建築設計;上司知道她熱中本地社區項目,也樂意給她相關工作機會。經歷一段忙碌而充實的日子後,她決定是時候休息一下,重新思索未來的發展方向,結果作出一個大膽的嘗試,成立個人工作室。

都說萬事起頭難,Sarah說最難的就是為工作室改名,既要與別不同,又要有玩味,還要易記;熱愛美食的她,想到「一口」One Bite兩字,意思即是「不如你試一啖先啦!」。創業如試食,雖有風險,但不試又怎知箇中滋味?再者,既然民以食為天,那麼以最易接觸的食物入手,也能使複雜的建築概念,變得更平易近人。其中與香港建築中心合作的Mr. Cookitect項目,顧名思義,就是讓大眾化身曲奇師傅,把建築物焗成曲奇餅,用麵糰一嘗起樓滋味。

edsc_0113化身「曲奇建築師」Cookitect一嘗建築之味,用整餅的麵糰代替水泥起樓,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口舍羣 實踐社區建築

由她入行之時開始,港人公民意識逐漸抬頭,市民對於建築和城市規劃的關注也日益俱增;Sarah認為爭議增加是好事,因為可以促進更多社會討論,她自己也不斷反思如何令建築更「着地」,並希望透過教育來普及建築。「建築物的最基本形式,就是為人而設的shelter,保護人不受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的傷害;後來它慢慢演變成一種工藝,一些創意的意念,但歸根到柢,始終是要為大家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她強調建築離不開人,「所以當說到人的時候,也就離不開人所處的社區文化。」因此One Bite特別着重實踐社區建築的理念。

One Bite在2014年成立之初,只有Sarah一人單打獨鬥,向來習慣團隊工作的她,不得不從頭學習,獨自扛起所有大小事務。期間Sarah憑着活化石硤尾街市設計方案,奪得青年建築師獎,自己的建築理念得到認同,令她大獲鼓舞。「時代變化,建築物老化,建築的功能也有所轉變;但當面對變化時,應該要適應變化,而不是拆掉所有東西,而又重新起過。」活化方案雖未能落實,Sarah仍盼望日後政府遇上類似情況時,能考慮從更多元的方向考慮城市規劃。

14

同為建築師的丈夫Alan(左)後來也加入其中,與她並肩作戰;他形容Sarah對設計充滿熱誠,富有感染力,能啟發別人。

工作室逐漸發展,他們也堅持一貫的設計理念,不久便成立「一口舍羣」One Bite Social支線,藉着策劃及組織社區創意活動,促進社會與城市空間及建築之間的聯繫。他們早前參與《城市藝裳計劃:樂坐其中》,為跑馬地遊樂場設計了名為《聽.亭》(Ting Ting)裝置,在靜態的公園中增添聲音互動元素。半圓形的椅子設計能收集附近的聲音,遠至對面椅子傳來的對話,細至小鳥的叫聲,皆盡收其中,讓大家在煩囂的都市中,藉着聲音和周遭的人和自然連結起來。

梅詩華
毋須通訊設備,安坐傳聲椅上,利用椅子的「鏡聲」效果,一樣可以隔空傳情。

而最近Sarah亦回到母校中文大學,協助伍宜孫書院籌辦和設計創意實驗室C!AB,趁着暑假邀請學生參與設計和施工階段,並舉辦一連五場工作坊,讓學生親嘗水泥、木工等建築工藝。廿四小時開放的C!AB放滿了不同的工具、器材和設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推動創新。

1627-13設計C!AB時,團隊刻意運用大量的回收物料來製作傢俬、裝飾和燈具,當中不少是由One Bite過往的裝置和展品改造而成,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精神。

工作室目前位於上環東街,Sarah十分珍惜這區深厚的人情味和歷史氣息,每日或漫步大街小巷,或主動和街坊閒聊,或坐在咖啡店裏觀察社區細微的變化,設計的靈感許多時就是這樣累積而來的。今年起步的One Bite Research,正是以上環超記手推車為首個研究對象。超記是Sarah和同事上班必經之地,得知老闆Mackey退休在即,Sarah馬上主動請纓,為老店留個記錄。團隊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超記的店舖空間規劃及手推車的製作工藝和器材,一一記下並加以整理,由此開始有系統地為城市故事和空間做紀錄。

giftedhkxchiukee-07
開業逾半個世紀的超記手推車,像一個大寶庫般,承載了本地手工製作業的歷史,值得好好研究。
20170112 Trolley Shop ISO與城市日記(Urban Diary)合作,以圖像把超記手推車的細節記錄下來。

One Bite的室內設計也不乏出色作品,其中二手時裝社企Green Ladies & Green Little Shop的室內設計項目,近日獲頒最佳香港零售商舖室內設計獎(BUILD Architecture Awards);店舖空間突破社企的刻板印象,設計得入型入格,環保理念相當突出。

edsc_9633e
店內放着顯眼的透明舊衣箱,提醒顧客減少浪費。

一路走來,甜是得到客戶和用家的欣賞,酸是比賽投標落敗的心酸和辛酸,苦是辭職創業的決定,辣是堅持表達己見的勇氣,Sarah想了好一會兒,才想到如何用這四種味道,來形容當建築師的經歷。無論是入行或創辦One Bite的年資,以建築行業來說並不算長,但正如享受食物一樣,重要的是趁新鮮、趁當下,仔細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FILE

梅詩華,香港八十後建築師,2006年以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其後負笈英國倫敦大學Bartlett建築學院進修,2012年正式註冊為建築師。她一向關注社區建築,2014年毅然辭職,創辦One Bite Design(一口設計)並擔任設計總監。除了建築及室內設計、藝術及公共裝置外,工作室最近亦開展One Bite Social及One Bite Research項目。她曾憑着活化石硤尾街市設計方案,於2015年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青年建築師獎」。

One Bite Design

李浩賢(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