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Inspire 2017】重溫三組不容忽視的香港設計師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DesignInspire 2017】重溫三組不容忽視的香港設計師

Push/Pull Furniture Series是Lim+Lu為母校設計的家具

設計由什麼啟發?許多時候,那是來自需要。聽起來很容易?但困難的,往往是將靈感轉化為實質的設計。香港的設計環境,其實足夠孕育出多元而有創意的設計,到底香港不同範疇的設計師,如何把握住生活中的靈感,將之轉化為實質的作品?早前三組參與《DesignInspire 2017》的設計組合,分享他們如何轉化靈感。

k171120hongkiu-101

Lim+Lu 百變耐看家居 

對家居設計師來說,最好的portfolio是什麼?也許就是他們自己的家居。Lim+Lu這對夫妻檔,就用他們的家居,展示了跨領域的設計才能。林子設計(Lim + Lu)由林振華(Vincent Lim)與盧曼子(Elaine Lu)創辦,他們均於康奈爾大學學習建築設計,畢業後在紐約分別從事建築與室內設計工作。起初成立林子設計,只是公餘的一個side project,「在2014年時,我們在國際當代家具展(ICFF)展出了家具模型,得到一些好評,那時便決定回港發展林子設計。」Elaine這樣說。

Vincent出身建築世家,父親是香港著名建築師林偉而,在香港,林子設計可以動用到更多資源,而現在他們的設計,暫時就集中於家具與室內設計的層面。「因為受建築的訓練,我們的設計多數以簡單的線條構成,」Vincent說,「而我們的作品,都是二人共同創作的。這樣我們的作品呈現了不同的面向點。」

以Mass系列的沙發為例,他們選擇了黃銅底座,配合粉色系的座墊,「我想要的家具,是穩重沉實的,」Vincent說,但當加入女性化的Kvadrat面料色彩座墊,兩者輕重的平衡,帶出了空間輕盈多變的特質。

Mass系列的沙發以黃銅底座,配合粉色系的座墊。
Mass系列的沙發以黃銅底座,配合粉色系的座墊。

追求的不是潮流

對空間的想像,也觸發了他們另一設計作品Push/Pull Furniture Series,這是他們為母校設計的多用途可移式座椅。這座椅結構堅固,但在配合輪子下,只需一人就能移動,讓空間增添不同的可能。

「我設計時,想的不是個人風格問題。」Vincent說,「說到最後,設計要做的,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用家到底需要什麼呢?設計師應該就着用家的意見,去創作出最適合用家的作品。有些設計是時尚的,但它的生命可能只有幾個月至半年,在它不再流行時,該設計的生命就完了。但我們希望自己的設計,是因為切合到用家的需要,可以有更長的壽命。當我們審視自己的設計時,我們會在完成外隔一段時間,再回頭思考是否還有改善的空間呢?可能放了半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再看那設計時,還覺得那是會被人需要的,我覺得,那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Push/Pull Furniture Series是Lim+Lu為母校設計的家具
Push/Pull Furniture Series是Lim+Lu為母校設計的家具

Lim+Lu林子設計簡介

林振華與盧曼子,Lim+Lu林子設計的創辦人,作品包括建築、室內、家具和產品設計等。林振華為康奈爾大學建築、藝術及規劃學院的建築學士,曾就職於香港的Davidclovers建築師事務所、嘉柏建築師事務所等。盧曼子則為林振華同學,曾就職於丹麥哥本哈根的Boldsen & Holm建築師事務所、紐約的Robert A.M. Stern建築師事務所等。

k171120hongkiu-217

Frédéric Gooris 讓孩子戀上家具

「在我有孩子前,我從來不知道,與孩子出外,需要帶這麼多東西的。」來自比利時的Frédéric Gooris如是說道。從比利時到米蘭,現在於香港落地生根,讓Frédéric念茲在茲的,是有故事的設計,也是解決問題的設計。

「我相信人有部分的需要是共通的。無論我身在何方,我想做的往往都是可以打破文化界限的設計。」Frédéric原來曾修讀建築,但他笑言自己數學不夠好,最後轉讀規模比較小的產品設計。早於1998年開設自己的公司,但遇上經濟危機,結果隨香港妻子移居到港,「那時我早已其實兩邊飛,決定來港發展後,花了點時間,然後就關上了那邊家的大門。」

玩味設計 衝破文化差異

Booster可以摺起至一本書般大小
Booster可以摺起至一本書般大小

人生重大的轉變,除了轉移發展陣地到香港,就是有了兩名孩子,「有很多嬰兒產品,其實都是有了孩子的人才會接觸的。那時我初次接觸許多產品,心裏想的卻是,我可以做得更好!」

從自己需要出發,Frédéric建立了嬰兒家具品牌Bombol,「對我來說,設計永遠是5%的靈感,與95%的轉化。你需要用極多的努力,才能將靈感完美呈現。」以Bombol最新的作品pop-up booster,一張可摺的嬰兒椅,靈感來源自pop-up book,「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只要看到一本pop-up book,都會有興趣觀看,而我想到,為什麼不能用這概念,來製作輕便的嬰兒椅?」

Frédéric發現孩子們不樂於坐在餐廳的嬰兒椅,是因為他們不習慣陌生的座椅,他便利用了pop-up book的概念,設計出輕便、可以隨身攜帶的pop-up booster,「這重量就連孩子都可以自己攜帶!」利用了建築的幾何原則,這椅子雖然輕便,卻可以承受75kg以上的重量,然而看似簡單的設計,卻花了Frédéric無數時間去測試,「起初我是用卡紙去測試設計的,但物料的層度只要差一點點,整個設計就要再調整,在物料挑選與設計調整上,就花了極多時間。物料不只要堅固安全,而且要便於清洗,我可以告訴你,最可以用來測試的就是辣油,我們試過許多物料,都說是防污的,但一沾上辣油就不行了。」

細節是護城河

Pop-up Booster還附有墊底的毯,讓小孩烈以不怕弄糟地方自由進食。
Pop-up Booster還附有墊底的毯,讓小孩烈以不怕弄糟地方自由進食。

花了極長時間研發,Frédéric說這椅子幾乎就像他的「孩子」了,「我相信好的設計,用家始終會發現它優秀之處。那也許只是難以發覺的細節,但如果你知道背後的故事與想法,作品始終會得到垂青。」

這也是Frédéric的嬰兒家具系列決定只在網上發售的緣故,「好的設計,是要伴隨着故事的。但如果我的作品放在嬰兒用品店中出售,售貨員卻不一定了解你產品獨特之處。當用家看到你的作品,他們可能覺得還不錯,但在比較價錢後,就選擇了較便宜的。我們現在建立了自己的電商網站,在網站上我們可以完整地講述作品的獨特之處,我覺得這段路是對的。」

他認為,香港另一好處是與內地比鄰,而內地的網購環境已非常成熟,「當然你要在內地當電商,需要註冊公司之類許多的準備,但我們正在朝這方向發展。」被問到是否擔心知識產權的問題時,他就說,「我相信,好設計的技術門檻,是最好的防護。像我們另一嬰兒椅Bamboo Bouncer,也曾經有人模仿,但因為那設計製作上有太多細節,後來對方也放棄了。」當然,到了最後,好的設計,也需要用家的支持,方能容許那95%的轉化過程存在。

Frédéric Gooris簡介

Frédéric Gooris,產品設計師,1974年生於比利時,1999年到米蘭多莫斯學院修讀碩士課程,並在米蘭隨Philippe Starck及Stefano Giovannoni工作多年,後來成立Studio Gooris並移居香港,除了為客戶設計產品,旗下亦有嬰兒家具品牌Bombol。

k171121hongkiu-040

CM Jao & Ken Cheung 戲院設計者

城巿的設計面貌,影響城巿中人的精神狀態。一個城巿如果欠缺娛樂空間,城巿的壓抑也可知一二。曾有一段時間,香港的娛樂空間失去光彩,如戲院般的娛樂空間也減少了,但近年香港新戲院又陸續出現,而鄒卓明(CM Jao)與張敬貴(Ken Cheung)這對香港室內設計師,就是香港戲院設計的生力軍。

「我們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觀察過,發現香港與中國的戲院經驗,其實是很獨特的。」CM Jao這樣說。

二人都是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畢業,畢業後分別在不同的設計公司,從事過室內設計相關的工作。但到了事業發展的瓶頸位,二人把握了一個機會,開設了自己的公司。「我與Ken不同年份畢業,畢業後大家都有聯絡,但卻很少談工作的事。當時Ken正在休假,突然打來說有戲院項目pitching問我會否一起參加,我說我要交租啊,他就說,我可以繼續上班,如果中了pitching才算,結果卻是中標了。」

進軍內地市場

佛山南海怡豐城英皇UA電影城是OFT INTERIORS的首個戲院成品
佛山南海怡豐城英皇UA電影城是OFT INTERIORS的首個戲院成品

中標的戲院項目,也成為了OFT INTERIORS發展的大方向,「許多時,客戶都是看你做過什麼,有什麼經驗,才來找你們的。」Ken Cheung這樣說。他們首個項目,是佛山南海怡豐城的英皇UA電影城。「內地的項目特點,就是空間非常大,變相設計上有更多的變化。」以佛山項目為例,該處有一個由八米下降至兩米多的天花,而他們就利用了這特點,讓戲院更有個性,吸引更多的觀眾,「因為這次是三方第一次合作,我們就以三角幾何為概念,造了一個如幾何摺紙般的天花,而這設計概念,也成了該院線日後的設計方向。」

他們相信,這種公共空間的室內設計,往往要結合設計故事,以及用家實際的需要。而室內設計師要做的,其實分三部分:提出方案,執行,修正。

「在開始時,你需要用故事概念去讓客戶理解這設計,」CM Jao說,「例如我們另一戲院項目,是用了劇本的概念,看電影其實就是走進劇本的過程,於是由大堂的設計元素開始,就是掀開的劇本,讓觀眾可以一步步走入劇本之中。而戲院方面很有經驗,往往很快就了解我們想做什麼。」

當然,室內設計師的工作,除了營造氣氛故事,還要解決問題,「例如在香港的項目中,也許空間容許影院有傳統的放映室,那我們就要考慮如何設計,配合最新的技術,去迎合空間的要求。」

設計成敗取決於營業後

在執行上,戲院室內設計師需要提供大量圖紙,讓工程人員可以按圖興建,「戲院這些項目不同家居的設計,你不可以在現場指點工程人員怎樣做,圖紙就成了主要的指引。一般來說,戲院的工程人員都很專業,當他們看到有需要更改之處,也會提出意見。」

一般來說,一個戲院項目需時約半年,但也有項目需要在兩個月內就完成,「現在我們都要經常飛往項目現場視察,如果地點比較近,就會多飛一點啦。」CM Jao笑說。

當項目大致完成,戲院營運部門就會入場試行營運,對室內設計師來說,那往往才是噩夢的開始,「他們會提出許多要求,例如說,希望爆谷機放出來,多加幾部屏幕之類的。有時那些要求,其實是破壞了整個設計,現在我們會盡量堅持,為的也是讓作品更完整,不能破壞整個經驗。」

OFT INTERIORS PROFILE

鄒卓明及張敬貴,室內設計公司OFT INTERIORS的創辦人,二人均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畢業,公司作品主要為戲院室內設計,成立四年間,約完成了三十個戲院項目,專長於設計公眾可參與的娛樂消閒空間。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