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社區庫存 留住十三街街坊傳奇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迷你社區庫存 留住十三街街坊傳奇

30.10.2017
李浩賢(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就算說不出十三街的街名,也會認得其色彩繽紛的大廈外牆。

土瓜灣十三街有多傳奇?作為傳統舊區,街上所有建築物皆有逾半世紀的歷史;十三條街道中,有十一條全直街道皆以中國傳統瑞獸為名;街上密密麻麻車房,構成一種獨特的街景……不過在許多人眼中,十三街只是一個有待重建的貧困舊區。今季創不同學院,在土瓜灣展開名為「你是十三街的傳奇」的迷你社區庫存計劃,把街坊的真實故事存檔,呈現他們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一面。

就算說不出十三街的街名,也會認得其色彩繽紛的大廈外牆。
就算說不出十三街的街名,也會認得其色彩繽紛的大廈外牆。

夏末初秋,總算有些少涼意,人們也樂意留在街上聊聊天,聽故事。「你看不懂中文,讓我讀給你聽吧!從8月到10月,一班朋友在土瓜灣十三街收集街坊與店舖的故事……」在牛棚藝術村和十三街之間的一處空地,一個大叔指着展板,逐字讀給身旁的南亞裔友人聽。「嗱!我們都住在土瓜灣,是街坊!」不分年紀、族裔、職業,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老舊的社區變得充滿生氣。

扎根區內多年、專注居民服務的明愛九龍社區中心的社工,鳳儀街地舖、致力推廣傳統手藝的青春工藝,結合城市研究和當代藝術的城市創作實驗室,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創不同學員、經過兩個月的研習,遊走於大街小巷,收集不為人知的街坊和店舖故事。

(左起)城市創作實驗室成員Lesley、明愛九龍社區中心社工Tammy、城市創作實驗室創辦人黃宇軒、創不同協作策劃人Helen,以及學員Helen、Mandy、Yuki、Andy和Sze Yan。
(左起)城市創作實驗室成員Lesley、明愛九龍社區中心社工Tammy、城市創作實驗室創辦人黃宇軒、創不同協作策劃人Helen,以及學員Helen、Mandy、Yuki、Andy和Sze Yan。

「土瓜灣轉變得很快,有士紳化現象,有重建工程,許多事物正面臨消失。政府、官方做庫存未必會看到如此細微的事物,就算是一般人也有其值得欣賞之處、也有其傳奇故事;即使是一個平凡的社區,也是臥虎藏龍的。」創不同協作策劃人樊樂怡(Helen)解釋計劃理念。

家居醫生彭師傳、自學樂器的士多老細雄哥、人稱「人肉百科全書」的電單車博士、打理玩具廠的糖果姐姐……街坊身懷絕技、自學成才,當然和該區昔日興盛的輕工業不無關係。

街頭展示 盆栽也變身

當完成資料搜集之後,下一步就是展示成果。他們留意到,即使在區內生活多年,樓上的居民和地舖的商戶其實甚少接觸,因此希望藉此機會,拉近雙方關係。當學員構思如何佈展時,他們便把眼光放到路邊的盆栽上。「如果你行十三街,你會看到街邊有很多盆栽,因為這裏有很多車房,常有人胡亂泊車,所以這些地舖會特意把盆栽放在門前,防止他人隨便泊車。」Helen解釋。

一眾學員為花盆添上鮮艷色彩,一來引人注意,二來美化街道。
一眾學員為花盆添上鮮艷色彩,一來引人注意,二來美化街道。

因此,與其拘泥於傳統的展覽形式和空間,倒不如直接利用街邊的盆栽作展示;六個盆栽故事架,每個分別有兩張故事卡,共十二個街坊的故事,就這樣放置街坊每日必經之地,吸引大家拿故事卡來看。社區人情味固然珍貴,但畢竟日久失修,重建在所難免。「我們想人知道,十三街的人並不是純粹得個『窮』字,而是好得意、好有想法的人;如果只把他們當作窮人,便會削弱他們在重建規劃上的談判能力。」城市創作實驗室的黃宇軒說。

下次經過麟祥街,不妨留意下樂天茶餐廳門口的盆栽裏的故事卡,看看老闆娘的小故事。
下次經過麟祥街,不妨留意下樂天茶餐廳門口的盆栽裏的故事卡,看看老闆娘的小故事。
李浩賢(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