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片單出爐,選片必看專家心水!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片單出爐,選片必看專家心水!

14.03.2017
圖片由香港國際電影節提供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無盡詩篇》
《囚》
《牛奶佬魔幻戀曲》
《牛奶佬魔幻戀曲》
《伊朗式遷居》
何倩彤

第四十一屆國際電影節片單今日新鮮出爐,是影迷興奮又頭痛的時候。多達232部作品將在4月11日至25日期間放映,3月17日上午10時點開始網上售票。

明周文化特意邀請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總監李焯桃、藝術家兼影迷何倩彤,文化組記者也奉獻心水,給各界影迷有所參考。

李焯桃推西班牙紀錄片

任職電影節多年的李焯桃,在紛亂的現世裡,選擇多部回應社會歷史之作。但對他而言,所選的作品既能回應現實,同時能超越時空,才屬佳作。

1.《羅馬尼亞風繼續吹》

國際電影節已是第三次聚焦羅馬尼亞的電影。有些國家曾短暫出現新浪潮,及後數年卻無以為繼。而這樣在一個東歐國家,持續地出現佳作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畢作虧心事》奪康城最佳導演,與《耐人尋味的追悼晚餐》的導演都是拍片十年以上,另外四部亦同是佳作,可見羅馬尼亞新人輩出,舊人同時保持水平。

2.《無盡詩篇》

觀影前擔心大師晚節不保,怎料影像依然奔放。這次能看到他前作的reference,成為他的靈感來源。這次仍能保持揮灑自如、別具一格的特色,是一部比前作去得更盡的自傳。

3.《狩獵天堂》

天堂三部曲的導演新作,影像依舊平靜,卻又深埋諷刺,呈現獨到真實存在的人性。

4.《伊朗式遷居》

導演的前作The Past稍為遜色,或許是因為故事離開了伊朗。這部新作回到伊朗,較上一部地道。劇本依舊是層次分明,充滿心理的糾纏。

5.《廿一世紀監察網絡》

本屆的紀錄片環節有多部出色作品環繞社會政治。《廿一世紀監察網絡》讓人聯想到前幾年的《Citizen Four》,網絡既會成為政治打壓監控的場所,同時亦能成為反政府的武器,是一部合時之作。

6.《西班牙大地之詩》

西班牙這三部紀錄片佳作是意外的發現,今年發現碧海黃沙風之歌這部佳作,並找來此作的攝影--另一部作品新世紀大海漫遊的導演莫羅赫斯,能感受「你幫我、我幫你」的新電影新氣象。

7.《火山禁戀》

澳洲首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作品,因為全片採用非英語的土語。

何倩彤推介東南亞經典

藝術家何倩彤是一位超級影迷,每年電影節例必捧場,由朝到晚泡在電影院也是常事。今年她繼續依個人喜好與觀影經驗來挑選心水,向來喜歡冷門的她,選擇裡不乏偏鋒作品,更推薦一批東南亞經典。

1.《臘腸狗四圍走》

看若散漫,但其實有待推敲,而且隨處拈來都是意趣。況且,倘不如此,我們如何卒看托德蘇朗茲的殘酷?有時人獸羈絆,因着冷酷,才得以看清。

2.《囚》

曾隨王兵的《瘋愛》,與「他們」聚過。這次換個嚮導,再聚。

3.《報告NASA,大大大大大鑊了!》

宇宙與陰謀,從來雙生,之如悲喜,和虛實。宇宙熱可曾退燒?別讓航天大國獨尊,南斯拉夫也來參一腳。

4.《見地獄見天堂》

二戰電影年年有餘,它們的教誨都是千篇一律的。但為何仍要拍下去?因為每天都有人用很荒謬的方法告訴你,原來對這段歷史無知的人,仍然大有人在。

5.《低度發展的回憶》

古巴在變,但這部古巴的經典仍舊。

6.《不遷不拆水瓶座》

只因我愛水瓶座。女主角會認同我的。

7.《無名屍詛咒》

風格古典,但角度獨特,以理性科學的角度去細細拆解非理性的蠱惑。一部以靜制動的佳作。

8.《邁克迪里安三顆遺珠》

近年因修復而得以重見天日的東南亞經典都精采。能被重新認識的電影是幸運的,但其實最幸運的是觀眾。

9.《夜行動物》

非常精煉和個性化的改編。Amy Adams和Jake Gyllenhaal的演出極好,是去年在美國甚被忽視的演出。

10.《木屐樹》

影節期間服用電影過量,或需驅魔。此時可服如此清澈、純粹、哀傷而美麗的電影。如沐深河,潔淨人心。

文化組記者之選

明周文化組記者也選來心水,指標是必定要在大銀幕觀看的作品。在大銀幕觀看電影漸漸變得不是必然,但有些作品,仍需要在黑暗的戲院中感悟。因此,大師級與經典修復也是不能錯過。

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年楊德昌回溯七十年代的戒嚴時期,描畫昔日艱難的成長,成為影迷間傳頌的神秘作品。因為它鮮有放映,多年來只靠粗糙黑暗的影像來靠近時代的焦躁。就如片中四周的黑暗,電筒也無法照出a brighter summer day。電影數年前曾經放映,如今4K修復,讓影迷能回到無法被改變的世界。

2.《八月》

電影節紀念楊德昌逝世十周年,另一邊廂,中國年輕導演張磊的首作《八月》,黑白影像充滿失落的情懷,與台灣新電影遙相呼應。首作便能奪得金馬獎,除了國族,我們亦能談電影的文化認同,從不同國度裏尋找台灣電影的繁盛果實。

3.《牛奶佬魔幻戀曲》

Kusturica早前來港演出,如他的電影世界,依舊瘋狂,像一場脫序的嘉年華會。兩奪康城金棕櫚獎的他去年新作同樣帶到康城,但被指他的政治立場而未能入圍競賽單元。莫論他現實如何「惹火」,回到電影,好奇他如何繼續以魔幻故事,述說早已不存在的南斯拉夫。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他親身上陣,出演亂世下的愛情故事。

4.《柏德遜》

這部片或許是全城文青最期待之選。由占渣木殊拍攝詩人,如此組合難以抵擋。柏德遜是司機,也是詩人。他在小鎮裏裡過生活,詩就在平常處。看片前可一讀他與日記電影的先鋒導演Jonas Mekas對談講詩,大抵是對詩與影像的最佳入門功課。

5.《安娜曼迪耶塔短片選》

談詩與影像怎能不提今屆特設環節「詩影像」。每年立即翻閱的是「前衞眼」的部分,今年卻消失不見,取而代之是另一名字「詩影像」。沒有了Vertov的「電影眼」象徵概念,單元裏裡的感覺馬上銳氣大減。不過像古巴行為藝術家安娜曼迪耶塔的行為藝術,身體尖銳得像隨時刺傷現實裏裡的觀眾。影像重現行為藝術,成為介乎兩種媒介的混合作品。

6.《勾魂十三》

記得朋友曾購入《Out 1》的影碟,說要籌備一個馬拉松式放映會。最後當然沒成事。無他,全片四百多分鐘,大概要不吃不睡不上廁所才能看畢。利維特就是要挑戰觀影經驗,作品動輒兩小時起跳,觀者就這樣進入他電影裏的奇幻世界,像經歷了一個旅程,更像做了一場迴旋的夢,不能自拔。

7.《夢鹿情緣》

談到夢,除了Apichatpong,我們今後還可以提她的名字--Ildikó Enyedi。匈牙利女導演十八年後再出山,一舉摘下柏林金熊獎。電影從人的視角,通過夢境轉移至動物身上,意識穿梭於身體與靈魂,更新了對夢的想像。

8.《漫畫島》

最近一班日本導演重新拍攝日活粉紅片,也讓長久被忽略的日本粉紅電影重新被發現。守屋文雄也是位粉紅電影的編劇,曾與金剛信治與田尻裕司等導演合作,漫畫島是他的首部自編自導長片,值得留意日本粉紅電影人的未來走向。

9.《叙利亞亂世備忘》

乍看名字讓人皺眉,似乎日黎所有抗爭片都可以用上如此名字。細看才知道,戲名用得有理由。影片與香港如假包換的《亂世備忘》同樣,以個人眼光看社會運動。誰說運動只有宏大論述,沒有個人幽微的情感經驗?在叙利亞的紛亂中,攝影機仍是最有力的工具,為歷史記錄,也為個人顯映。

INFO
《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日期:4月11日至25日
查詢:www.hkiff.org.hk

圖片由香港國際電影節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