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廣場展朱銘新作 香港公共藝術只能在商場出現?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交易廣場展朱銘新作 香港公共藝術只能在商場出現?

25.10.2017
tan171006ling0062-1-683x1024

平素穿梭城市大小空間,不難看到形式斑駁的藝術品,公共藝術與環境拼湊出迥異的城市姿態。不過,本地公共空間稀少,商業空間成了重要的藝術場域。這自然衍生一些複雜的命題,如藝術與資本千絲萬縷的關係。交易廣場本月亦將舉辦《重聚》雕塑展,展示九位當代中國雕塑大師的近作,回應三十五年前的展覽。在熙來攘往的城市空間,我們能如何思考城市與藝術的關係?

朱銘《太極系列》
朱銘《太極系列》

源於八十年代

這次展覽,也折射了本地公共藝術的重要脈絡。展覽源於1985年,交易廣場甫落成啟用,置地公司特意在廣場的中央大廳舉行了首場雕塑展覽,展示了十五位新生代重要雕塑家的作品。一些熟悉的名字,好像朱銘、朱漢新、張義等,其時已甚具名氣。三十二年轉眼即逝,十五位雕塑家中有些已然離世,有些離開藝術界,最後餘下九位參與是次展覽,遙相呼應藝術的起點。

置地集團的執行董事James Robinson憶述該次展覽,參與的十五位藝術家背景不一,因此作品風格多元。他亦慶幸大部分藝術家仍孜孜不倦地創作,因此《重聚》將會展示他們近十年或正在創作的一至兩件作品,為他們各自連成創作的歷史路徑。雕塑由原來西方的傳統藝術媒介,逐漸發展成更普世的形態。藝術家來自中港台三地,他們的作品又會否有共通的美學特色?「每位藝術家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做的,是踏後一步,展示他們的藝術世界。」他說,藝術家們的成長背景不同,教育程度與藝術的訓練也大相逕庭,這些比身份更影響作品的風格特色。每件雕塑所採用的材料亦相異,引向作品裏的深遠意涵,於當代的形式中流露雅緻,在中西方的思想浪潮裏擺盪。如梁巨廷的《月》,彷彿將水墨融於雕塑,成為具象且虛渺的呈現。

林‧查德偉(Lynn Chadwick)的《禮帽男和禮帽女》
林‧查德偉(Lynn Chadwick)的《禮帽男和禮帽女》

商業空間的藝術

談到是次展覽,不免討論到本地的公共藝術發展。商業空間是香港展示公共藝術的獨特場域。據本地的城市規劃,商業用途佔去大量空間。純然的公共空間比例上並不多,商業空間亦替代了公共空間所發揮的角色。因此,在商業空間裏展示公共藝術變得重要。James Robinson亦說,本地新式大型建築在七八十年代始逐一落成,同時為收藏與展示公共雕塑提供大量的空間。他舉例,1985年的大型雕塑展覽舉辦後,置地集團亦購入第一件朱銘的作品。

林‧查德偉(Lynn Chadwick)的《端坐之伴》
林‧查德偉(Lynn Chadwick)的《端坐之伴》

或如英國的伊莉沙伯.弗林克夫人創作的《水牛》,在交易廣場擺放多年,成為象徵之一,同系列作品更擺放在集團旗下位處新加坡的商業空間內。他笑指,作品時常因應空間的設置被換位,這亦能讓作品與環境產生連結,發揮公共的作用。

他續說,自Art Basel等大型的藝術展覽在香港舉辦後,亦引進了不少國際級的藝術品,市民欣賞藝術的能力亦愈趨成熟。是次展覽,置於人來人往的公共場域,自能讓公眾以獨有的方式觀看。「藝術就在此,來解答問題。」但他亦補充,特意安排藝術家與學生見面,還有與不同組識合作,提供教育的角色。

新舊共冶一爐

交易廣場裏外均置放了不少公共雕塑,成為廣場的重要標誌之一。國際上重要的雕塑家作品隨處可見,好像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的《尖環》等。不過集團同樣重視推動名不經傳的作品,好像中國年輕藝術家任哲的《雲端》在今年起佇立在交易廣場。而《重聚》展覽在1985年的原型,亦是展示一羣尚年輕的新生代藝術家作品,為大師級作品撒下種子。

(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重聚》
日期:即日至11月16日
地點:中環交易廣場中央大廳
票價:免費
查詢:2500 0555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