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諸神的美學(一):觀音開庫 龍虎榜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造像諸神的美學(一):觀音開庫 龍虎榜

觀音堂不會提供有銀碼的「借據」,求取福德金程序也簡單,只需在簿上填寫祈福的家宅姓名。

遠古開始,人們便習慣祈求神佛庇佑,賜予福報。而農曆新年將至,在慶祝佳節之際,也不忘求神祝願來年更好景。

在不同年代的香港,無論動盪還是繁盛,都無損拜祭風氣;社會崇尚自由的氣氛亦可見諸廟宇數目眾多、「滿天神佛」的狀況。據統計,本地共有大大小小寺廟共500家,神祇200款,當中部分可按地圖指南找到,亦有一些只會在郊外或山上「有緣遇見」。

不論是廣為人知的大型廟宇,還是人迹罕至、不見經傳的寺廟,人們總會抱着「入屋叫人,入廟拜神」的心態,向神像誠心祝禱。但能在誠心祈願之際,同時了解這些神祇和神像的來歷,甚至洞悉各種神像的造型神態,其實也是某時某地某種藝術及美學表現的人,卻是少數。

借庫始祖 上環太平山街觀音堂

來拜神的老婆婆眉開眼笑,看着那個端在廟內的觀音像,很是滿意。「觀音該是這模樣的,寬容又慈祥,也有一點男相。」她不介意香燭早已燻黑了觀音的臉,因為這尊菩薩像比她的年紀還要大,「愈舊愈靈」。

一般人對觀音的印象,多是溫婉和善,面目清秀祥和,雙耳垂肩,烏黑的長髮束成高髻。祂的動態也多,雙手合十,握着塵拂,身後現着光環,形象飄逸,有時旁邊更有金童玉女侍奉。而坐鎮太平山街觀音堂的這一尊,卻有點點不同。

觀音像是鎮堂之寶,本為一巨木,問卦後得知是觀音,由佛山技師刻成。觀音的衣服乃信眾所送,每到年尾都會全部更換。
觀音像是鎮堂之寶,本為一巨木,問卦後得知是觀音,由佛山技師刻成。觀音的衣服乃信眾所送,每到年尾都會全部更換。

由浮木變觀音

管理廟堂的是第四代掌舵人鄧紀蓁(鄧伯),他坐在門口右邊的掌櫃,那是一個特別訂造的木櫃,能讓信眾進門時在櫃上添香油、購香燭。談到這觀音的「身世」,他說:「1818年我太婆在岸邊織網時,撿到從海上飄來的一塊大木頭。那時太婆心念一轉,對木頭說:『如果你是神,就讓我供奉你吧。』然後將之立在岸邊上香祭拜,村民一傳十,十傳百,木頭香火日盛。海邊漁民都拜天后,他們以聖杯問卜,發現原來木頭是觀音托世,於是從佛山請工匠乘船來港,把木頭雕刻觀音像。」

上環觀音堂位於太平山街,道光二十年(1840)創建,於光緒乙未年(1895年)重建,門額上掛有一塊「彩門」,銅牌刻有龍宮雕像。
上環觀音堂位於太平山街,道光二十年(1840)創建,於光緒乙未年(1895年)重建,門額上掛有一塊「彩門」,銅牌刻有龍宮雕像。

始創「借庫」

當時英國人仍未統治香港,鄧伯的高曾祖在水坑口海旁一帶生活。後來,兄弟二人把奉獻的香油錢進行投資,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選了太平山街建造這家觀音廟,堂內的靈籤只得六十四籤,乃根據易經六十四卦而來。鄧伯的爸爸當年見人們生活艱苦,很多小孩都沒有機會讀書,想辦義學,於是參考第五十一籤的「起洛陽橋」,始創「觀音借庫」,向善信們收集善款,幫助鄰里。

原來最初的觀音開庫,意思是觀音向凡人借庫。鄧伯說:「觀音不會叫人借錢,你有善心,做事要隨心之所安。所以這裏只會叫人摸封利市,寫上添丁發財、生意興隆、萬事勝意之類的好意頭說話。現在又不是印銀紙,你可以求事事順景,觀音不會叫人貪圖私利。」即使後來「觀音借庫」變成凡人反過來向觀音借庫,但觀音堂也不會「利字當頭」,就算是勝意物品,亦全無銀碼,只讓信眾付錢請勝意。離開時,廟宇也不會提供有銀碼的「借據」,而只會發給寫上「一本萬利」、「從心所欲」、「丁財兩旺」等傳統祝福語的票子。

觀音堂不會提供有銀碼的「借據」,求取福德金程序也簡單,只需在簿上填寫祈福的家宅姓名。
觀音堂不會提供有銀碼的「借據」,求取福德金程序也簡單,只需在簿上填寫祈福的家宅姓名。

慈善最樂

「你猜我多少歲?」在這裏工作的廟祝和阿姨,個個外表不過六十開來,但原來每一位都年過七十,也是附近老街坊,「天天看着這尊觀音,樣子特別年輕。」他們說,觀音二字有聞聲救苦之意,民間一直受佛教小說《觀音得道》影響,認為觀音大士就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其實那全是小說家筆下的虛構故事。「觀音在三國時期東傳中國,印度傳說是男性形象,女相造型則於唐代後盛行。」

觀音堂是太平山街最早的廟宇,前來拜祭的善信很多,好些人更年年來為觀音添新衣裳。觀音誕、佛誕、大年初一……善信人人爭相送衣服,所以觀音身上搭上幾件衣服。鄧伯說,他的父親曾認為觀音陳舊了,想要重造一個回來,但眾人都提醒他,觀音很有靈氣,不能捨棄,「過年前,我們會幫觀音洗澡,用柚子葉幫祂擦擦身,洗臉要更小心,輕輕抹一下。」他說,觀音的面容被香燭燻黑了,但金身仍然保存。

由太婆撿來木頭,到爸爸鄧倬雲加入孫中山革命軍,再到鄧伯這一代,已經有195年歷史。鄧伯在韶關當過軍,做過酒樓、汽車修理廠、賣米酒,「我爸爸以前做買賣留聲機生意,在上海有好多生意,賺到錢就捐出去,幫助窮人。」年輕時他繼承父親志向,但凡成功逃來香港的人,來到觀音堂就一定有飯吃,「那時觀音堂每次開飯最少四圍枱,差不多都是三水的同胞。」因為一直有做慈善捐獻、辦義學、對當地居民有功,所以觀音堂獲豁免不受1928年訂立的《華人廟宇條例》監管。

街坊延續香火

那年頭的觀音堂,還開設了香港最早的紙紮舖。鄧伯說,「一到賀誕,石級跪滿人,整條太平山街和荷李活道都是轎與人,人人穿長衫馬褂戴卜帽,抬住轎來拜神。開庫日,有些信眾更會帶一車金銀元寶來燒,一燒就是一日。後來火爐封掉了,我們就向東華三院租用燒大型紙紮品的大鐵爐。」

上環太平山街的中段,是一列長約300米的樓梯街,除了觀音堂,還有廣福義祠百姓廟、太歲廟、水月宮、關帝善堂,故又名廟宇街。
上環太平山街的中段,是一列長約300米的樓梯街,除了觀音堂,還有廣福義祠百姓廟、太歲廟、水月宮、關帝善堂,故又名廟宇街。

今日盛況雖然不復當年,原本三間相連的觀音堂只剩下現在的34號小舖位,但每到開庫日,搬走了的老街坊甚至移民國外的朋友,都會帶兒孫回來參拜,「人一多,聖約翰救傷隊與警察都派員來維持秩序。」除了年三十晚跟觀音開庫前夕不關門外,近200年來,觀音廟都維持朝七晚五點半開放,即使打風也不休息,鄧伯說:「打風都有人來求神庇佑嘛,所以一定要有人當班。年三十晚與觀音開庫前夕,黃昏已經有好多人來排隊等上頭炷香,我們那天就不休息。」

貸款無上限 大坑蓮花宮

有關觀音借庫的來源亦有另一說法。聞說五百護法羅漢,為了測試觀音大士,一同前往觀音廟化緣。當時觀音大開方便之門,讓所有羅漢都享用了齋菜之餘,同時亦將剩餘下來的齋菜送到凡間,讓平民百姓享用。這種大開方便之門,後人就稱之為「觀音開庫」。

每到農曆新年、農曆正月廿五子時觀音開庫日,大坑蓮花宮觀音廟都擠滿人潮,信眾抽利市借來數千萬甚至幾億元,寓意來年賺個盆滿鉢滿。蓮花宮為此也特別通宵開放,讓人龍每年都拱照蓮花宮,甚為熱鬧。

大坑蓮花宮內的觀音,金身法相,頭戴花冠,頂結高髮髻,慈祥肅穆。
大坑蓮花宮內的觀音,金身法相,頭戴花冠,頂結高髮髻,慈祥肅穆。

佛道同源

蓮花宮擁有雕刻細緻的祭台,前殿後殿各有觀音像。前殿在借庫當日,讓人抽一張紅利市,上面寫上最高可借金額,數目更可以億元計算,是本港一眾廟宇中借庫紀錄最高的一家。「今年借庫的最高金額達十億元,最低約為3,000萬元。」管理的林先生說。

相傳觀音坐於蓮花上修行,故個別觀音廟又稱為蓮花宮。廟內兩個觀音都莊嚴古樸。掌故專家蘇萬興說:「很多廟宇都有兩個主神,通常會放在同一個神壇上。後面較大的為『坐像』,前面較小的叫『行像』。如要出巡,會請行像外出。蓮花宮的觀音分坐於兩個神壇,印象中在香港只此一例。」蘇萬興更從兩座觀音的衣冠,估計祂們代表着佛、道兩家。「佛道同源,包容性由此可見,不似西方宗教般排他。」

建築呈半八角形,前半建於平台上,後半建於巨石上。以青磚為主要建材,正面看似有個小拱門,但真正出入的位置其實在左右兩側。
建築呈半八角形,前半建於平台上,後半建於巨石上。以青磚為主要建材,正面看似有個小拱門,但真正出入的位置其實在左右兩側。

他說,相傳觀音曾在一幅大石顯靈,於是善信就籌錢在巨石之上建廟,紀念此事兼答謝神恩。另有考證指當時華南正值太平天國之亂,對廣東一帶影響甚深,大量難民南逃至香港,聚居大坑附近,長老為安定民心,便建廟奉祀觀音。

「十九世紀中葉太平天國之亂時,有大量客家人逃難到大坑,有人務農有人捕魚,生活艱苦望神庇佑,蓮花宮成為村民精神寄託,村民還會在此聯誼,遇有爭拗都會入廟解決,因為中國人深信舉頭三尺有神明。這裏既是仲裁中心又是社交中心。」蘇萬興說。蓮花宮其實還供奉太歲、韋馱,讓善信得到更多保佑。

蓮花宮當年位於向海山坡下的巨石上及舊大坑村西面。現在廟內見到的,只是巨石的一部分,其餘大部分已被外牆分隔於外,兼被廟內神壇和地基遮蓋。「當年的蓮花宮其實位處淺灘,須建在高台上,由多條支柱支撐。善信要從前面進內根本不行。」 有指每當潮水湧至廟下,蓮花宮便恍如水中蓮花,後因不斷的填海工程,令蓮花宮變作坐落於羣廈之中。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