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物】港女生踏單輪車環台:2017 ,我搞清楚東南西北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年度人物】港女生踏單輪車環台:2017 ,我搞清楚東南西北

%e5%96%ae%e8%bc%aa%e5%b0%91%e5%a5%b3
薑在今年十月底開展了單輪車的環台之旅,經歷了二十四天的日曬雨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薑在今年十月底開展了單輪車的環台之旅,經歷了二十四天的日曬雨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前一天還在辦公室苦幹,這一刻已踏着單輪車在台灣環島。

三十一歲的香港女生薑,是一名在媒體公司工作的上班族。每日營營役役的生活逐漸變得麻木,「我開始連有咩想做都諗唔到,只想放工返屋企瞓覺。」六年前她接觸單輪車,兩年前開始認真練習,為枯燥的生活帶來一點刺激。今年十月底,她為了逃避工作壓力,向上司請了一個月大假,拿起背囊獨自到台灣踏單輪車環島:「難得有一件事好想做,就一定要做啦!」

薑不是運動員,由台北開始順時針圍繞寶島走了一圈,二十四天內合共踏了941公里,旅程後膝蓋痛得路也走不到。明明請了一個月大假,每何要把自己弄得更累?

「練單輪車本身就係一件好戇居嘅事。佢無速度,俾力又要多。如果你唔係enjoy或鍾意,你唔會堅持踩。」薑開設了社交平台專頁「Faith in Unicycle 單輪車誌」記錄這趟環島之旅。Faith 解作「信念」,其實踩單輪車不只是壓力避難所,更是她所信賴的事。

學踩單輪車 先學會自生自滅

訪問當日,薑騎着一架21吋的小單輪車前來。騎在單輪車上的她,收起了開朗的笑容。「唔好引我笑啊,我會跌㗎!」薑沉默地專注望着遠方的地板,因為單輪車只有一個轆,如果看不到地面有凹凸,沒有預備就會跌。她雙手舉起至膊頭的高度,無論是上斜落斜,還是向前向後,每踩一步也看到她純熟地運用腹部肌肉保持平衡。不着急,速度也不快,卻從不停下來。「單輪車不能夠停,停了就失去平衡力。」

但你怎也想不到,這些技術全是自學而成。

六年前,薑遇上一位玩單輪車的同事,好奇探問同事可否教她。最初同事以為她只是三分鐘熱度,只借了車給她及簡單講解如何上車。怎料,薑一玩就玩了六年。「香港無正式教練,單輪車技術亦比其他地方落後,我朋友也是自學,所以佢唔理我係好正常。」康民署轄下的公園不准單輪車進入,薑會等待保安在晚上十一時下班後,偷偷地走進去練習。習慣與單輪車獨行,連去西藏也帶着它,順理成章一個人去台灣環島也變得合理。背後沒有偉大的原因,純粹是一句「為何不可以?」

單輪車只要停下來便失去平衡,向前向後每走一步也要用力踩。
單輪車只要停下來便失去平衡,向前向後每走一步也要用力踩。

宜蘭秋風確難擋

大部分秋天環島的人會因應風向問題,而選擇逆時針方向出發。然而,薑出發前一天還在工作,根本沒時間做資料搜集。結果在旅程的首三日,順時針出發的她,遇上猶如八號風球般強烈的秋風。「台灣嘅秋風真係好勁,而且好亂,你連掙扎嘅餘地都冇。佢正面吹你都可以用力啲踩,但佢吹側風真係捱唔住。」風起了就落車推,風停了立即踩。她笑稱這段由台北到宜蘭的路,已經為她的懶惰負上代價。

薑直言自己在二十四天的旅途中「撞板多過食飯。」除了遇上秋風,本是路痴的她亦不斷迷路。「我真係太懶,經常早一日先查google map 或問人。」即使查了地圖,她的方向感與判斷力也不足。有一晚,她在前往高雄的途中走錯了山路,日落後也找不到路。「那晚好攰,推車也推了3個鐘,天黑迷路又被狗追。之後遇到一位伯伯,佢帶我落山。我超唔好意思,但又真係好驚。」

有些麻煩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這位伯伯向薑當頭棒喝地說了一句:「你出門真要搞清楚東南西北。」這句話讓她感到慚愧,原來自己搞不清楚狀況只會帶給別人麻煩。既然環台充滿挑戰性又混亂,更應冷靜地多作準備。

薑在環台的旅程上也遇過雨天,弄濕了的腳踏會使她控制不到單輪車。最後,她情急之下走進一家舊店向店主借來一對勞工手套,套在腳踏上,使她順利渡過一場考驗。
薑在環台的旅程上也遇過雨天,弄濕了的腳踏會使她控制不到單輪車。最後,她情急之下走進一家舊店向店主借來一對勞工手套,套在腳踏上,使她順利渡過一場考驗。

旅行的意義

薑指準備不足是狀況連連的主因之一。她從沒試過在香港的馬路上踏單輪車,所以剛到台灣時非常不習慣。泥頭車、機車、被野狗追,在狹窄的公路總有不同的狀況。「台灣好多泥頭車好近你,佢哋經過會有氣流帶動我,有啲驚。」而且,薑在香港也只有兩次踏50公里的經驗,但在台灣她每天也要負重踏超過50公里,對她的體力來說是一個大挑戰。

在旅程中,薑經常有放棄的念頭,也擔心自己不能完成旅程最終要麻煩別人拯救她。「如果真係做唔到不如做其他事,唔一定要踩車,唔好浪費咗個假期。」痛定思痛,薑最後放下了許多無謂的堅持。山路太斜就推車,體力透支便坐車。例如她選擇放棄了「蘇花公路」(宜蘭縣蘇澳鎮至花蓮縣花蓮市),改坐台鐵。「蘇花公路聞說好危險,一會有落石,二有好多隧道。單輪車太慢啦,喺單程線會阻住好多車。為咗我嘅旅程而阻住咁多人,為咩呢?我覺得太無謂。」

一切量力而為,有了後備方案覺得「死唔去」,其實情況也不算太壞。「第三日之後,開始驚到唔驚。好多車與狗,但已經見到麻木。日日都係咁,已經崩潰左。是但啦,啲車都會避我啦,得一條路,點都要行架啦,可以點?類似咁樣就慢慢適應。」

泥頭車、機車、野狗,是薑在這次旅途中最常遇到的三種東西。
泥頭車、機車、野狗,是薑在這次旅途中最常遇到的三種東西。

去吧!往單輪車發源地潮聖

在香港,薑過着獨行俠的單輪車生活。雖然在台灣她也是獨行,但在途中卻遇上很多素未謀面的車友,也到過在彰化縣的單輪車維修廠,親眼看到的不只是一堆堆零件,而是看到單輪車在這個地方的地位。

台灣單輪車發展純熟,在學童教育上也佔一席位。「台灣玩單輪車嘅人數比較多,而桃園係其中一個發源地,我一直都想去朝聖。」在旅程的第二十三天,有一位桃園的單輪車友帶了薑參觀一所公立小學。這所學校的操場放滿了單輪車。小息時,小朋友便衝到操場上,有的玩球類運動,有的踏起單輪車來。鐘聲響起後,小朋友又立即將單輪車放好,如潮水般退去。

「其實日本都係咁,單輪車只係其中一項運動,可能冇人教你就自己踩。」小朋友玩單輪車不怕跌傷嗎?薑笑言其實單輪車真的不危險,坐位不高,跌下來必是腿先着地。而單車有車架分開雙腿,跌下來常有機會反車,那不是更危險嗎?

台灣桃園的小學也有許多單輪車,每到小休的時候,小朋友便會自己拿車去玩。(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台灣桃園的小學也有許多單輪車,每到小休的時候,小朋友便會自己拿車去玩。(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生不只有工作mode

出發前,薑只帶着一個「到底可以完成嗎?」的想法,成功達標後卻顯得平靜。「有啲……有啲好似發左一場夢。」她表示比自己厲害的人實在有太多,自己的所謂「成就」也沒什麼好炫耀。她笑言︰「既然有人可以徒步環島,我能夠完成是正常的啊。」

回到香港除了膝蓋痛之外,薑還是要回到工作崗位。但至少現在的她,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生活不再只有上班一種方式。

「我知道人生有啲嘢係我鍾意,有啲嘢唔係太鍾意,但我會知道做嘅目的。例如我唔係太鍾意跑步,但踩長途單輪車需要好多氣,所以我都會跑,因為我知道可以練氣。」

人生或許也一樣,要做一件喜歡的事之前,要先做一百樣不喜歡的事,才懂得用心享受。

bikegirl_5-copy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