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層女性支援不足——社福資源去哪了?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基層女性支援不足——社福資源去哪了?

05.12.2017
woman01
woman01

儘管特首林鄭月娥在當選時說過,自己成為第一位女特首,希望能夠以身作則,促進女性平等。十月發布的施政報告中,卻只有一項在職婦女產假的女性政策,其他有關女性權益的政策建議,一概無疾而終。

提高女性地位 香港跟不上潮流

在施政報告發表前一個半月,600名外籍家務工在中環街頭示威,爭取她們月薪上調27.6%和關注家務工的人權。儘管林鄭亦曾公開認同外籍家務工在香港的「經濟價值」,她卻沒有實際政策改善她們的生活狀況。

而政府對邊緣女性社群視若無睹,不只限於外籍家務工這個群體。例如家庭主婦、外籍家務工、性工作者、低收入婦女、性小眾,全部都沒有完善的政策保障和社會服務支援,再加上主流不理解她們的需要和權利,使他們長期活在社會邊緣。

諷刺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也沒有跟上國際社會的潮流,積極投放資源,鼓勵女性自我組織,提高邊緣女性地位和能力。

與國際社會相比,香港的福利、政策及公益支援,既欠缺女性角度,亦漠視邊緣女性社群。根據Human Rights Funders Network的統計,2015年,全世界有超過6億美元投放在女性社群項目上,單是美國政府及民間社會,已支援超過4億美元給世界各地的項目。

提升女性人權是世界趨勢,但香港在2015年只投放了約50萬美金。香港必須提升對邊緣女性的支援和社會認同,其中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對本港提倡女性發展的自務、基層民間組織撥款和發展支援。

社會必須提升對邊緣女性群體的認同

香港主流社會忽視部份女性群體的存在,以至不了解其需要和權利。性工作者、低收入婦女、性小眾、外籍家務工、難民、少數族裔、青少女等「邊緣女性」,她們生活在大家的身邊,卻因為不被社會認同,長期受歧視及被制度邊緣化。

舉家庭和性暴力為例,今年上半年就有1614宗虐待配偶 / 同居情侶個案,其中83.3%(1344宗)受害者為女性。但是,社會福利署的數字並沒有反映真實情況,仍然有很大部份女性面對的侵害並未被紀錄下來。

雖然香港有《家庭暴力條例》,亦有機構提供服務給受家暴影響的女性,但仍難照顧部份女性。例如,女同志和跨性別女性,因為害怕揭露性別身份會招來家人爭執和歧視,會避免透露自己面對的暴力,而不去報警。雙程證婦女被丈夫毒打,她們深怕丈夫會不簽署有關文件來報復,令她們不能領取單程證,跟子女分隔兩地,而不尋求協助。

現有保障女性的政策都非常粗疏,福利和執法部門也欠缺性別角度,加上大眾不理解邊緣女性,對她們有負面標籤。所以社會上能給予她們的支援非常少,質素亦比較參差。她們的人權不受保障,社會地位很難提升。

民間團體有助提升邊緣女性社會地位

邊緣女性群體需要更多支援,而幫助她們的民間團體可以擔當槓桿,為她們賦權和提升地位。

事實上,基層及邊緣女性遇到的問題,往往她們自己最清楚。有部份女性因為親身,或有親人、朋友經歷生活上的問題,會挺身組織其他關注或面對同樣問題的婦女。在這過程中,各類民間團體教育、監察、支援和提供資源來組織起這些熱心的女性義工或會員,同時提供能力上的培育,包括了解議題、計劃活動、建立會員和義工群、小組內部管理、籌款和宣傳等技巧。民間機構發揮的功能廣泛,支持基層婦女親身經營團體,有效提升公眾對議題的認知,並推動政策發展 。

有些婦女嘗試組織成小團體。例如葵青區一班婦女組成的自務組織——「聚賢社」,計劃並推動對更年期婦女的關注,爭取葵青區區議會資助45至65歲的女性接受骨質疏鬆篩查。她們能熱心地提高社會意識,從而提升婦女身體的自主權,有賴一些社工的栽培和引導。

而婦女動力基金(HER Fund)最近給予她們的資助,讓她們能聘請培訓員,培育她們的領導力。可惜面對沉重的工作量,民間機構的職員分身乏術,很少數能一直擔當這種重要角色,更令人沮喪是這類組織的培育長期缺乏政策及社福資源的支持。事實上,有為數不少的邊緣女性社群願意組織起來,參與社會及改善生活質素,卻因欠缺有效資源來培育女性組織者,女性自務組織難以發展下去。

資源往哪裡去了?

香港一直有在社會發展和福利事務上投放資金,卻缺乏專門關注女性人權和地位的資源。這麼多錢究竟到哪裡去了?主流機構支援了甚麼群體?各大基金會和企業大部份撥款資助有關青少年、貧窮、健康和教育的項目,以包括部份主流撥款機構傾向資助的議題:

香港賽馬慈善信託基金:青少年、長者、扶貧、體育、藝術文化、教育、醫療、復康、家庭環保

香港公益金:兒童及青年服務、安老服務、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醫療及保健服務、復康及善導服務,以及社區發展及其他服務

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青年與教育、醫療衛生與健康生活、環境

利希慎基金:教育、藝術及文化、環保、醫療及社會福利

周大福慈善基金:教育及培訓、醫療衛生、社區發展、情緒支援、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長者服務、緊急援助

woman02

儘管以上主流撥款機構有資助婦女發展的項目,但整體來說,它們欠缺性別視野,資助範疇並未特別關注女性權益和性別平等,這類項目通常被歸類在扶貧或教育的範疇。這反映撥款機構最重視貧窮、醫療、教育,而女性發展較次要。能夠想像,若撥款機構「醫療」下面有多個撥款申請,當中可以沒有一個與女性權益有關,亦有可能它認為其中與女性權益有關的申請較為遜色,所以拒絕撥款,社會上促進女性權益的項目能獲得的資助相應會減少。

就算是促進性別平等的撥款機構,亦忽略了女性的社會參與。例如,婦女事務委員會和平等機會委員會主要資助以下項目或議題:

平等機會委員會:針對性別、婚姻狀況、懷孕、殘疾、家庭崗位及種族的歧視

婦女事務委員會:發揮個人潛能、增強婦女就業能力及/或營造有利婦女就業的環境

2015/16年度,平等機會委員會的「平等機會社會參與資助計劃」受助社區項目有43個,當中只有8個直接與女性和跨性人權和發展的議題有關。而今年婦女事務委員會的「資助婦女發展計劃」28個項目中,亦絕大部份關注個人發展,而非推動女性參與社區組織和社區發展。

忽視培育基層團體的重要性,香港社會發展相對落後

政府和資源較充裕的大型撥款機構忽視培育組織能力的重要性,它們當中絕少投放資源來培育邊緣女性組織。近10年,國際間對於慈善和人權發展方面相當重視組織能力培育(Organiz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視其為解決社會問題和提升人權的大趨勢。

根據Foundation Centre統計數字,2014年全球約5億美金的人權撥款用作女性議題上,佔全部議題20%。撥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佔當中12.3%,其中有14%的撥款用作培育組織能力的項目上。

本港撥款資助或直接幫助基層團體進行這類培育工作的機構,寥寥可數,包括樂施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香港公民、Asian Charity Services(ACS)、婦女動力基金等。而當中曾支援邊緣女性群體的包括樂施會、ACS、婦女動力基金等。可見重視培育基層組織能力,同時支援邊緣女性的機構實在鳳毛麟角。 香港現時的方向和視野,實在較為落後,有必要追上。

邊緣女性社群自務組織,能夠補充政府和主流社會服務缺口,婦女動力基金聯同聯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專業實踐及評估中心,將會在12月8日舉行「HER Hub 能力培訓計劃」啓動活動——「知識交流會︰策動社會改變的她」。

<!–日期︰2017年12月8日(五)
時間︰10am – 6pm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N001講堂

活動詳情︰https://www.herfund.org.hk/
查詢︰event@herfund.org.hk(電郵)/ 2794 1100(電話)–>

沈蔚(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研究畢業生)

日期︰2017年12月8日(五)
時間︰10am - 6pm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N001講堂

活動詳情︰https://www.herfund.org.hk/
查詢︰event@herfund.org.hk(電郵)/ 2794 1100(電話)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