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同路舍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同路舍
同路舍
專欄
2024.12.06
【同路舍專欄】不同城市 同一境遇
城市是屬於誰的呢? 管治的政府? 投資的商賈? 耕耘的中產階層? 勞碌的貧苦大眾? 貧窮人的台北:白日夢遊 自2017年起,台灣「向貧窮者學習聯盟」集結關注不同議題的NGOs,每年10月在台北萬華區,舉辦「貧窮人的台北」(貧北)行動,以展覽、藝術及論壇等不同媒介,與參與者共同經歷城市生活的不 ...
無家者
貧窮
同路舍
專欄
2024.11.01
【同路舍專欄】與「家」的距離
無家者,與我們是多有距離感?明明知道大家身處同一城市,走在街上卻鮮有交集;明明知道大家都生而為人,卻難以理解彼此的處境。這種既近且遠的距離感,不單使無家者感到孤獨無助。更使他們不單單失去了一個「家」,亦失去了一份「家的感覺」
無家者
精神健康
健康
專欄
2024.10.04
【同路舍專欄】謎之聲:我們與幻聽人士的距離
阿玲低着頭,雙手繼續編織着頸巾。 她的手開始急促起來,碎着念,大汗淋漓,顯然對抗着那把「聲音」也讓她相當費神。 她盡力讓「聲音」壓下來,讓自己不影響到社區中心內的街坊、同工。 「出發吧。」良久,阿玲終於準備就緒,向我開口說道。 這天,陪同阿玲到醫院覆診。阿玲是有精神科跟進的,亦需 ...
幻聽
精神病患
精神復元
專欄
2024.09.06
【同路舍專欄】致萬強的信
卓姑娘(左)與萬強(右) 萬強 : 萬強,您在另一個國度裡過得安好嗎?在您突然離開了我們以後,每逢中心傳來門鐘聲,仍恍然想着是您來上班,並以您燦爛的笑容及獨特的聲線,跟我們問好。我們仍在每天努力調息着,希望隨着時間慢慢適應及接受,您離開我們的事實… 您知道嗎?您是我做社工十多 ...
無家者
同路舍
社工
專欄
2024.08.02
【同路舍專欄】自殺倖存者的告白
家明談自殺的衝動 我的名字叫家明(化名),是一位自殺倖存者。小時候家人嘗試給予我最好的,從白天工作到晚黑,希望勞力所換取的金錢可以滿足一切,而任何問題也可被金錢所解決。我理所當然地接受他們的「愛」,麻木得像泡在冰冷的湖水中。中學年代的我,決意要離開這個徒得空殼的家,而在得到自 ...
同路舍
無家者
露宿
專欄
2024.07.05
【同路舍專欄】與無家者一同「離家出走」
去年冬天,我與五位正接受同路舍服務的無家者再體驗一次「無瓦遮頭」、「風餐露宿」的滋味。但這一次我們不是去「露宿」,而是去「露營」。這讓我不禁反思,露營和露宿的區別是什麼呢?我想當中最大的分別,是有沒有一個回家的選擇。
無家者
同路舍
遠足
專欄
2024.06.07
【同路舍專欄】無家者就業背後:看不見的夢想
社會各界對於無家者的印象有着很多負面評價,當中經常出現一個字:「懶」。在香港這般繁華的城市,大部份人相信要養活自己,安居樂業似乎並不是一件難事,因此慣性地把自身經驗加諸別人身上。然而,無家者於就業時所面對的問題各式各樣,如因慢性疾病丶精神健康狀況丶創傷事件而無法處理工作細項, ...
同路舍
無家者
抑鬱症
專欄
2024.05.03
【同路舍專欄】同行在67X號巴士上
無家者往往被記錄、被採訪、讓外界感到好奇的,都是一個個充滿傳奇的生命故事,但一些平凡淡然、細水長流的生活點滴,也能悟醒人與人之間關係、同行的真諦。
同路舍
無家者
社工
專欄
2024.04.05
【同路舍專欄】撥水事件過後 沒有被看見的無家者清場行動
綿連的無家者欺凌事件 今年一月底,跑馬地黃泥涌道行人隧道發生了一件無家者欺凌事件,數名中學生無差別向在那裡露宿的無家者撥水,並把過程上傳到社交媒體。事情曝光後,大眾普遍對他們的行為表示憤怒,認為如此欺凌弱勢社群是不能容忍的。警方隨後跟進此事,校方亦回應指會認真處理,唯望外界給 ...
女性無家者
無家者
非華裔
專欄
2024.03.02
【同路舍專欄】無家的開端 ─ 一切從「家」開始 (下)
重獲新生 – 社區關懷及家人的力量 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人生經驗;只要重新振作起來,加上支持及陪伴,最終必會所有轉機。婷婷接受了一次更漫長的治療,出院後再次回到我們的服務當中,嘗試從安穩的住處及日常生活中慢慢恢復過來。我們有見她仍未能適應現實中的工作,便先讓她參加我們服務單位內的 ...
無家者
同路舍
全人治療性社區
專欄
2024.03.01
【同路舍專欄】無家的開端 ─ 一切從「家」開始 (上)
初遇婷婷 – 走進社區中心的開始 三年前,婷婷在其他社福機構介紹下走進同路舍的社區中心,遇上了恰巧在那裡當值的我。初次見面的婷婷並沒有太緊張,呷着我們給她的一杯茶,介紹着自己,向我敘說她的生活困境:當時她身上只餘下兼職工作得來的數十元,沒有地方居住,也沒有親人和朋友,希望我們為她 ...
同路舍
無家者
精神健康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