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焦點
社會
藝文
設計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創活
影片
專欄
紅眼
Share
所有專欄
我的收藏
所有收藏
紅眼
Twilight Zone︱紅樓閣記
1
2
專欄
2025.04.18
燒賣皇后
「聽說人家入學不到幾個月都會暴瘦,你怎麼看起來反而心廣體胖了?」 「我覺得宿舍伙食不錯啊,就每天躺着看看書,縫縫口罩。」雖然隔着口罩,但他的臉看來變得肉嘟嘟,讓我忍不住想伸手狠狠戳一下。他笑着說:「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句話,是胡蘭成在婚書上寫的。可惜我並不是張愛玲。 ...
紅眼
Twilight Zone
紅樓閣記
專欄
2025.03.21
龍島
外公過身留給外婆,然後外婆過身留給我媽和幾個姨媽的那個小魚塘,起初談不上是很值錢,而且我的兩位舅父及幾位大表哥本身都有丁權,他們不至於要去稀罕這一筆留給女家的小遺產。但是家山有福,那年香港政府宣布要興建西鐵,那個小魚塘剛好就在錦上路站一帶的預計鐵路軌道上,基建工程耗時多年,政 ...
紅眼
紅樓閣記
專欄
專欄
2025.02.21
加勒比
隨着人工島正式啟用,西九那邊密鑼緊鼓安排了一連串的宣傳活動,推廣新元朗市鎮計劃,還邀請我這個「元居民」擔任社區導賞主持。參與者之中不乏政府公關部門、內地留學生及一些傳媒朋友,連阿凌也來了新元朗。上頭吩咐,要他寫一個新元朗的社區散步專題。
#小説專欄
twilightzone
加勒比
專欄
2025.01.17
松記
每一個地方,都會有屬於那個地方最著名的燒味店。元朗也不例外。 但到底哪一間才是元朗最好的燒味店?這個問題,阿廣和阿安一個禮拜至少會跟我討論兩次。金記,松記,聯發,天虹,忠輝,還有添記,無論討論多少遍都不會有答案,無聊的上班日子,就是這樣沒甚麼特別意義地打發過去,轉眼間我 ...
紅眼
紅樓閣記
twilightzone
專欄
2024.12.20
大榮華(午市)
阿琴是因為長駐電視飲食節目的「食神」韜哥而知道元朗有一間大榮華酒樓。但畢竟她是道聽途說,誤會了一件事。大榮華的創辦人當然不是韜哥,而是很久以前一個姓趙的廣州商賈。距今約大半個世紀前,廣州正值戰亂動蕩,趙老闆是第一代舉家南下元朗發展的廣東富商,而且積極在元朗組織商會及辦學,元朗 ...
紅樓閣記
紅眼
專欄
專欄
2024.11.22
大榮華(晚市)
只怪「食神」韜哥那幾年經常拍電視飲食節目,形象深入民心,連阿琴都知道他主理着元朗一間老字號的大榮華酒樓。
紅樓閣記
紅眼
專欄
專欄
2024.10.25
勝利
從大學畢業開始,我就像《搏擊會》的男主角畢彼特一樣兼顧了兩個身份。另一個我——即是故事裏的愛德華諾頓,扮演一名初出茅廬的報館編輯。我媽每次見到我都一直嘮叨,說甚麼讀文學、寫作都只是興趣,不如正正經經考份政府工。
紅眼
紅樓閣記
twilightzone
專欄
2024.09.27
金蘋菓
西九文化區籌備多年的M+博物館,終於在疫情蕭條之下倉卒開幕。開幕前夕,西九那邊邀請了香港以至大灣區各大友好傳媒到場參觀,畢竟我也是一本暢銷文藝雜誌的主編,自然收到邀請函。本以為寒暄一下便打道回府,沒想到阿爺顯靈,我居然在M+館藏之中,找到當年紅樓閣的霓虹牌匾。
紅眼
紅樓閣記
金蘋菓
專欄
2024.08.30
新B仔
壞朋友我遇過很多,但有一種壞朋友,一輩子只有一個。就是把第一根菸遞給你的人。 沒錯,我抽的第一根菸,就是阿榮遞給我的。在安興街球場對面的日落時分。阿榮為不少同學遞過他們的第一根菸,有時他會跟其他男生在學校裏抽菸,我不敢,怕訓導主任發現了要見家長,肯定被我媽罵死。 ...
紅眼
紅樓閣記
新B仔
專欄
2024.08.02
帆船
漫長而枯燥的中學時代,我想,應該是帆船快餐養大我和阿榮,以及班上那一大票嘴賤腦殘的男生。教育路上的中學,屈指數來都有十間八間,儘管良莠不齊,但每間學校的午飯時間都幾乎一樣,專做午市學生飯堂的帆船,常年以密集式極快餐應對這來勢洶洶的兩個小時。平均每個學生從擱下屁股到結帳離開,只 ...
紅眼
紅樓閣記
帆船
專欄
2024.07.05
安娜
早在政府開始人工島計劃的三十年前,香港還未正式回歸的時候,就已經有「新元朗」這個概念。阿爺與外公相繼過身不久,地產商陸續進軍大西北,李嘉誠買下大半個天水圍打造他的嘉湖山莊,郭氏家族則有意發展元朗市外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開荒,而他們興建的新樓盤,就名為新元朗中心。不過,當時那邊 ...
紅眼
twilightzone
紅樓閣記
專欄
2024.06.07
好到底
醞釀多年的人工島計劃,號稱一萬億世紀工程,剛一開始確實聲勢浩大,不但找了劉德華協助推廣,政府甚至想過重金禮聘大導演基斯杜化路蘭來拍宣傳片。但隨着疫情爆發,市道不景,市民反而開始擔心會否成為空中樓閣、大白象工程,別說路蘭了,沒多久連劉德華都被揶揄為填海華。不過,計劃仍然在疫情肆 ...
紅眼
紅樓閣記
好到底
1
2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