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 THE NEON CITY 五十年光影紀錄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PEOPLE & THE NEON CITY 五十年光影紀錄

19.10.2013
黃沛鵬、陳海利(實習生)
周耀恩曾梓洋徐子豪(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明報資料室提供)

為霓虹招牌着迷的,有英國攝影師Keith MacGregor, 他於1967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畢業後當上職業攝影師。在他眼中,霓虹招牌的光芒可以帶來安全感,「當正確使用霓虹招牌時,它們有如嚴肅的藝術品。霓虹招牌不但令香港的街道影像變得獨一無二和扣人心弦,還陪伴着這個不眠都市,賦予她生命力。」

Keith MacGregor以拼貼手法, 將香港霓虹的璀璨表露無遺。( 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Keith MacGregor以拼貼手法, 將香港霓虹的璀璨表露無遺。( 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人人皆曉的圖像設計

Keith1970年開始走遍香港,用相機搜集這些隱藏於城市內大大小小的街頭景象和霓虹招牌,先在1997年發表相片集An Eye on Hong Kong》, 後於2002再出版第二本相片集《Neon City, Hong Kong at Night》,其後再有《Hong Kong In 70-80’S》,將鏡頭下的香港霓虹招牌輯錄成書,及於Picture This Gallery覽發售。

招牌上的中國書法最令Keith感到好奇和着迷,雖然對招牌上的中文意思不明甚解,但字體外還有人人皆曉的圖像和設計。

雖然Keith MacGregor未能明白霓虹招牌的意思,但像桌球室和遊戲機中心的中文字體與圖案設計構圖已可突出其獨特之處。(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雖然Keith MacGregor未能明白霓虹招牌的意思,但像桌球室和遊戲機中心的中文字體與圖案設計構圖已可突出其獨特之處。(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夜總會的霓虹招牌,也是Keith MacGregor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夜總會的霓虹招牌,也是Keith MacGregor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好的霓虹招牌不需要複雜,我喜歡看到設計別出心裁的霓虹招牌,去講述埋藏於店舖背後的故事。」香港的夜景同樣令Keith難以忘懷,「太陽下山後的香港夜色美景,基本上就是在街道,雖然維港兩岸和地平線景色也很壯觀,但日落後,霓虹招牌映照下的街道,無疑是難以替代的。香港晚間街道上的行人比其他世界地方多,因為香港的居住空間細,人們常在街上飲食和消費,於是成為我鏡頭下取景的主要場地。」

Keith MacGregor以皇后大道西香燭店的霓虹招牌對比傳統香燭產品的強烈色彩(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Keith MacGregor以皇后大道西香燭店的霓虹招牌對比傳統香燭產品的強烈色彩(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Keith MacGregor鏡頭下的彌敦道,盡是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Keith MacGregor鏡頭下的彌敦道,盡是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公共空間內的藝術品

走遍世界各地大小城市,Keith看過不同地方的霓虹招牌,眼中最美的卻始終是香港,「不論巴黎、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會,都沒法跟香港媲美。要數的話,只有上海夜景能與香港匹敵;而紐約則只有時代廣場較為接近,但整體上也不及香港般繁盛和色彩繽紛。」可惜事過境遷,Keith也察覺到以往在香港隨處可見的霓虹招牌,正慢慢被LED燈牌和巨型射燈廣告牌取代。「霓虹招牌在能源效益的層面備受爭議,但倘若它們在香港銷聲匿迹,我相信香港在遊客心目中的魅力也會大打折扣。即使巨型射燈廣告牌和LED燈牌成為主流,但始終沒法像霓虹招牌般美麗和有趣。」對Keith來說,霓虹招牌恍如公共空間內的藝術品,理應珍而重之。「LED燈和霓虹招牌各有各的存在價值,香港有能力讓兩者並存,不應完全抹煞任何一方。」

Keith MacGregor於1974年在香港邊界取景(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Keith MacGregor於1974年在香港邊界取景(圖片由Keith MacGregor提供)
黃沛鵬、陳海利(實習生)
周耀恩曾梓洋徐子豪(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明報資料室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