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區】光復紅土:從傘落社區開始 「每一次 每一天都看見希望」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抗爭時代

【落區】光復紅土:從傘落社區開始 「每一次 每一天都看見希望」

18.08.2019
hung-hom-to-kwa-wan_video

【採訪手記】 記者在土瓜灣住了接近五年,今年初才搬走。這些日子,兩隻貓咪在窗旁貓架,看着窗外沙塵滾滾的工地,變成還未開通的土瓜灣站。

這五年,也是香港社運看起來最失落的五年。

當初因為七一遊行,見到維修香港的檔攤,啟發我做一個土瓜灣的封面故事。住在該區兩年,因為採訪才第一次踏遍整個土瓜灣。去過青春工藝,看痛哭酒館如何安慰人心;一日內數次上落十層樓梯,登上十三街的唐樓採訪天台戶;跟過維修香港 洗樓家訪,見證如何傘落社區。

深耕細作,就是有聖雅各福群會 租下今日的「土家」,由搞墟市到搞「不是垃圾站」,由機構發動變成街坊主導。五年後,街坊變義工的團隊承租土家。維修香港主力洗樓探訪,藉維修改善民生,教市民了解自己的權益,包括投票權。社區文化關注CCC,積極連結區內的少數族裔,又舉辦烏都語教學,希望居民與少數族裔對彼此都有更多機會溝通。

光復紅土遊行,主要針對區內大陸旅行團造成的問題。遊行前兩日,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不知怎的,大家都覺得紅土遊行可能會出事。昨夜,遊行路線上訴獲批,又好像鬆了半口氣。

今天遊行,除了起步之前見到警民關係科的警察到場,沿路沒有見過站崗的警察。途中曾有一部警車經過,被市民噓走了。去到黃埔站終點,頭盔和豬咀躺在背包內安然無恙,有人落地鐵站離開,有更多人沿路往土瓜灣道,出發往太子。

也難怪,由海心公園行去黃埔,其實只有 1.3公里,平日用20分鐘就行完。20分鐘的路程,又怎會夠紅土居民以及香港人,釋放累積多年的怨氣?

出席遊行的市民,當中有不少是街坊。其中兩位受訪的街坊,在九龍城和土瓜灣住了超過三十年。陸客滋擾,背後反映千絲萬縷的問題。經濟、民生與政治,從來不能分割。沿路高叫的口號,聽得最多依然是「黑警還眼」、「香港人加油」。反送中運動再次散落各區,足見問題源於制度崩壞。

在黃埔站遇上法國記者探問,他難以明白現場的情況。有人走上十字路口兩旁的行人路,有人沿路離開,衝突沒有如預期之中出現,法國記者說,他不知道自己應該拍攝些什麼。反正香港人已經習慣Be Water,來一個U Turn,又從黃埔來到土瓜灣道。許多店舖因為遊行而關門,行到紅磡廣場對開,卻零零舍舍看見一個借來的攤檔,以成本價發售口罩眼罩的「福袋」。

沒走多遠,馬頭圍道十字路口聚集了一批市民,記者暗忖難道又封路?走近一點,才知道原來去到民建聯議員李慧琼與蔣麗芸的辦事處。辦事處位於閣樓,外牆早已佈滿雞蛋殼痕跡,按地上的蛋殼數量估計,相信起碼出動了幾百隻雞蛋。

一路走來,地上早已散落多張建制派的橫額。五年下來,深耕細作究竟走了多遠?雞蛋與高牆的角力,在十一月區議會選舉 之後,相信會有一個答案。

有一天,紅土不再深紅,或許才是真真正正的光復紅土。

陳小姐說:「每一次,每一天都看見希望。」

今天,HeungGongYan WaiYuenGin

趙國經、葉承博、譚達文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抗爭時代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