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健」筆靈魂
熱門文章
「健」筆靈魂
麥煒和 / 伍杏修 / 李永浩 / Adrian Wong / 林淑員
ADVERTISEMENT

伍杏修專欄:救命藥物

02.08.2018
tan170612siu_0015

對於看病難看病貴的吐槽一直都是國內老百姓的熱點,從來都未斷過。近日一套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國內超賣創出票房佳績,故事情節賺人熱淚,連李克強總理也表示關注,要求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

《我不是藥神》的主角陸勇是針織廠老闆,不幸患上白血病,須服用外國藥廠研發的標靶藥「格列衛」(Gleevec),不過該藥售價昂貴,一年藥費30萬元,對一般小康家庭仍是難以承擔。陸勇服用了二年,幾乎散盡積蓄70萬元,面對未來,感到無助又無奈。

陸勇得知印度有生產廉價但效用差不多的仿製藥,一年藥費只需幾萬元,他為了保命,偷偷從印度進口這款藥,還替其他病友代購。因此惹上官非,案件觸發社會廣泛同情和共鳴,病友聯署請求免除起訴,此案最終以撤訴了結。

筆者記得香港大約在2002年,一羣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朋友和家屬因為藥廠取消試藥計劃,需要付正價購買(港澳地區翻譯)「加以域」,以當時藥費每日600多元計,普通家庭甚至是中產也根本無法負擔。這羣患者發起連串的倡議行動包括要求政府介入與藥廠調停,降低價格、有限度恢復試藥計劃及要求醫院管理局納入藥物名冊,免費為合適病人處方用藥。

當時的倡議行動得到了市民和不同的政黨的支持,普遍認為政府的醫療服務政策目標是保障及促進公眾的健康,以及向香港市民提供醫療和保健服務,確保沒有人因缺乏金錢而不能獲得適當醫療診治。既然有藥可以保命又能改善生活質素,政府是有責任提供的。最後,醫管局通過撒瑪利亞基金資助一些臨牀證實有需要但經濟條件較差的病友,而藥廠亦有限度提供優惠與自費購買藥物的病友。筆者得知醫管局已經在2017–18年度將「加以域」由安全網藥物轉為專用藥物,即白血病患者毋須通過經濟審查可以以一般藥物的價錢獲配「加以域」。

香港仍有不少其他病患者付不起昂貴藥費,如果這些臨牀上界定為救命藥物但卻因種種原因不包括在醫管局藥物名冊資助範圍以內,必須病人自費購買,這無疑是逼病人傾家蕩產或者是放棄治療等死。香港有豐厚的儲備,相信市民是樂意看到一個真正關懷市民和仁愛的政府。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