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沒注意!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牛 人牛共融

牛出沒注意!

11.02.2021
cow_map
打開香港地圖,尤其是在新界和離島一帶,可以找到不少千奇百趣的「牛地名」。「牛頭排」、「牛頭角」、「牛耳石山」、「牛尾海」、「牛屎湖」,像將牛牛由頭到腳掃視一番;「牛過路」、「牛過田」等,是農民對自然地貌特徵的描述,足見舊時遍地農作時,牛的社會地位。
 
時移世易,隨着城市發展,稻田陸續荒廢,「牛」的功用消失了,但牠足迹遍佈全港九新界。潛藏的地名,仍然保留着被抹去的風光歲月。
cow_map
① 中環雪廠街牛奶公司倉庫遺址:
現為藝穗會

② 薄扶林牛奶公司牧場遺址:
一八八六年,蘇格蘭外科醫生白文信為推廣牛奶,夥拍五位香港商人創辦牛奶公司,斥資三萬元在薄扶林自設牧場。牧場面積約六個維多利亞公園,高峰期養了超過一千五百頭牛,分佈四十多間牛房。一八九六年,牧場遇上牛瘟,大部分乳牛病死,後來轉為飼養豬隻家禽,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停運。近年,牧場進行活化,改建成香港演藝學院惠康劇場及薄鳧林牧場。

③ 牛池灣:
有說西北面有一水池,形狀貌似睡覺的牛。

④ 牛頭角:九龍灣未填海前,是延伸出海的海角,因海岸線形似牛角,因而得名。

⑤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
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為屠宰牛隻的屠房,由一九○八年營運至一九九九年,於二○○一年活化改建成藝術村。

⑥ 十字牌牛奶神樂院牧場遺址(大嶼山大水坑):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有熱心教友贈送乳牛給神樂院,為神父和修士提供牛奶。其後開始繁殖乳牛,生產「十字牌」牛奶,予外界飲用。八十年代末,院方把經營理念託付給元朗廠房,只留下牛房遺蹟。
⑦ 三牛:
大鵬灣中三座石礁小島,四面環海,遠望如像泥牛靜伏海上。獨牛洲又名石牛洲,是為「東牛」,弓洲舊稱「北牛」,黃茅洲是「南牛」,合稱「大鵬三牛洲」。距獨牛洲西南約一千米海面,潮退會現出石排,水上人起名為「牛筏排」(Breaker Reef),意指碎裂的暗礁,牛筏即用牽牛繩索來縛結木排。
⑧ 牛耳石山:
山頭左右兩邊各凸出一塊大石,山如牛頭,石如牛耳。西牛耳石比東牛耳石大塊,部分沒入草堆中。對面大輋嶺墩山腰,有條北潭郊遊徑,適合遠眺「牛耳」。

⑨ 牛尾洲:有說島形似浸於水池中之牛隻,地形較低處如牛頭飲水,背脊較高處則是露出水面的牛身。

⑩ 牛皮沙:
位於小瀝源隔鄰,該處草地會在冬天變黃,牛隻睡在草上,遠看就像睡在沙上,故被村民命名為「牛眠沙」,用客家話說起來,則成「牛皮石」或「牛皮沙」。

⑪ 偷牛山:
當地人覺得「偷偷聲」不好聽,向地政總署反映,於二○一二年改稱為「牛山」。牛屎湖山、牛屎湖、牛角涌、牛地、牛牯角、牛牯嶺、白牛石也是位於北區。
⑫ 雷公田牧場:
英國軍人Mr. Gerald Clalk隨英軍來港,發現香港竟沒有生產新鮮純牛奶,於是在一九八二年退役後,於元朗石崗軍營自設牛場,以農場鮮奶有限公司之名,開始養牛、賣奶、送新鮮牛奶上門,令居住於香港的人能喝到真正牛奶。⑬ 牛徑:
錦田一條鄉村,初期由鄭氏家族遷入,約於百多年前開村,村民多以務農為生,當時入村只有一條小徑,族人帶着牛羣進出村子放牧,故命名「牛徑村」。⑭ 牛潭尾:
地名源自鼇潭山,原名鼇潭尾,後來簡化成牛潭尾,取其同音筆劃少。一九三八年, 村民將地名由「牛潭尾」改為「攸潭美」,希望擺脫農耕色彩,藉「攸美」期望有新發展。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香港牛 人牛共融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