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痔」又關基本法事?師傅帶路拆解新蒲崗手寫招牌秘密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新蒲崗將被消失嗎?

治「痔」又關基本法事?師傅帶路拆解新蒲崗手寫招牌秘密

fhc_0460
耀華製作室接班人李健明自小見證多個手寫招牌的誕生。
耀華製作室接班人李健明自小見證多個手寫招牌的誕生。

從事廣告招牌生產的耀華製作室扎根於新蒲崗,其接班人李健明從小就在舖頭「打躉」,小時候常與擔當招牌師傅的父親李威四出製作招牌。他憶述,在未有電腦字體的年頭,寫字師傅會先執筆揮毫,再將墨寶轉交招牌師傅加工製成廣告牌。當年,李父與書法家老友李漢合作無間,在區內留下不少得意之作。這些招牌不但烙下李氏父子在工作室的點滴,也盛載社區舊日的回憶。

膠片v.s.黃銅 招牌物料顯示社區特色

他認為,街頭招牌各具特色,大可從尺寸、製作方法、取材物料、顏色、字型,甚至招牌內容入手,觀者能窺探該區於不同年代的社區文化與生活狀態。「新蒲崗屬平民區域,多為街坊小生意,所以一般會用膠片或者鐵皮製作平價招牌,霓虹燈同黃銅招牌相對較少。相反西營盤海味街就有好多金漆招牌,而且通常有內外兩塊,反映嗰區應該比較富裕。」

觀察區內小店招牌,不難發現新蒲崗保留了不少已式微行業。
觀察區內小店招牌,不難發現新蒲崗保留了不少已式微行業。

往昔小舖為求搶眼,會訂製顏色對比強烈的紅白招牌。「好多草根商戶為咗喺密集嘅市區環境做到最搶眼,招牌都會係白底紅字,而且盡量大大隻字撐盡招牌空位,因為以前啲人覺得字寫大隻啲會抵啲,如果啲字太細,會覺得我哋搵佢笨。」另外,招牌選材也能反映店家檔次。「大部分白底紅字都用膠片整,因為價格最平。俾得起錢嘅,就會揀霓虹或者黃銅等金屬物料。」位於大有街的建新疋頭公司就是區內少有的例子,選用金屬製北魏字款製作招牌,即使店舖被丟空十餘年亦未見有明顯破損,可見用料上乘,派頭十足,估計為富戶所擁有。

旺景食堂採用李漢字體製作白底紅字招牌。
旺景食堂採用李漢字體製作白底紅字招牌。
李健明表示北魏字招牌容易辨析,「呢種字型兇猛有氣勢,啲鈎好大好誇張,最大嘅特點就係嗰口字通常都會cut走右上同左下兩隻角。」
李健明表示北魏字招牌容易辨析,「呢種字型兇猛有氣勢,啲鈎好大好誇張,最大嘅特點就係嗰口字通常都會cut走右上同左下兩隻角。」
建新疋頭公司後門的招牌則改用手寫李漢字體,與旁邊的台灣電腦字(顏楷)相映成趣。
建新疋頭公司後門的招牌則改用手寫李漢字體,與旁邊的台灣電腦字(顏楷)相映成趣。

舊區慢發展 留住老招牌

跟着李健明沿着五芳街及大有街走,抬頭仰望,不難發現工廈外牆的鬼斧神工。「以前呢啲大廈外牆嘅大招牌通常都用水泥字,即係用水泥批盪批上去(將水泥漿塗抹在牆面,乾透成硬石屎後再加工雕剁成字)。因為日曬雨淋,咁整會耐用啲。呢種造法以前會比較多,依家真係買少見少。」來到立安工業大廈跟前,李健明停下腳步耐心解釋,「工廈喺1965年落成,一般水泥字係凸字比較常見,但呢個門牌係少有嘅凹雕石屎字,暫時喺新蒲崗只發掘到呢一個。」

立安工業大廈的凹雕水泥字由右至左橫書寫成。
立安工業大廈的凹雕水泥字由右至左橫書寫成。

但隨着社會對大廈用途的需求有所改變,此等做法已被續逐淘汰。他解釋,這種招牌需要師傅到現場雕畫製作,所需的工夫較多,人工與時間成本太高。為求減低成本及方便轉換,現時會傾向以「先製字、後安裝」的方法處理。製作方式的轉移,間接呈現了城市發展的動向。「新蒲崗無港鐵接駁,租金比觀塘等旺區平,店舖嘅流轉相對較慢,所以保留到老招牌嘅機會亦都大啲。如果你留意吓觀塘嘅地舖,會發現無咩舊招牌留低,因為商戶易手得快。」

招牌書寫方向 察知時代更迭

受西方文化影響,橫書漢字的書寫方向由從前的「右至左」演化成今天的「左至右」,而街頭招牌正是其中一種記錄了文字排列方向演進的媒介。「好似善美針織廠嘅招牌,就以比較傳統嘅方法排列。英文當然係左至右喇,但舊時中文會係由右至左寫番過去。雖然我記得細個喺新蒲崗見過一個英文由右至左寫嘅例子,不過嗰個招牌其實係做錯咗,行內當笑話咁睇。嗰個牌到2000年左右都仲喺嘅,但依家不復存在啦,好後悔當時無影低。」

善美針織廠在大廈外牆的水泥字招牌由左至右排列。
善美針織廠在大廈外牆的水泥字招牌由左至右排列。
另一種舊式排列方式稱為「讀入舖」(又稱「左右讀招牌」),意即店名從馬路指入店舖方向書寫,因此前後兩邊以相反方向排序,能向四方八面的路人標示店舖的正確位置,亦寓意把人流帶入舖頭,祝願生意興隆。位於錦榮街的成記牛什粉麵便是其中之一。
另一種舊式排列方式稱為「讀入舖」(又稱「左右讀招牌」),意即店名從馬路指入店舖方向書寫,因此前後兩邊以相反方向排序,能向四方八面的路人標示店舖的正確位置,亦寓意把人流帶入舖頭,祝願生意興隆。位於錦榮街的成記牛什粉麵便是其中之一。

招牌款式多由寫字師傅拍板

坊間不少人覺得字體與行業性質有所關聯,李健明對此卻有所保留。「經過多年觀察,我覺得客戶從事嘅行業同佢哋招牌選用嘅字款其實未必有必然關係。第一,以前基層嘅商戶訂造時只會講低尺寸、顏色、內容等基本資料,對字體要求唔係太高;第二,舊時招牌造出嚟咩樣,係由招牌師傅決定。無電腦繪圖嘅年代,要靠人手起稿,每份稿都要俾錢。七十年代造霓招牌起草圖都幾貴㗎,睇一次要成一百蚊左右,唔係個個客都願意俾,所以好多時交貨前都無圖樣睇。而招牌師傅用咩字體、物料同顏色,其實好取決於同佢合作嗰位寫字師傅手字同埋客戶可以俾到幾多錢。」

於六十年代落成的星光實業有限公司是新蒲崗的地標,街坊習慣稱之為「紅A大廈」,外牆上的黃色字款乃是當年流行的手繪美術字風格。
於六十年代落成的星光實業有限公司是新蒲崗的地標,街坊習慣稱之為「紅A大廈」,外牆上的黃色字款乃是當年流行的手繪美術字風格。
「紅A大廈」有數款不同的招牌,大門採用了這種「水晶字」,把上色薄膠片貼在透明厚膠片上,令字體更具立體感。
「紅A大廈」有數款不同的招牌,大門採用了這種「水晶字」,把上色薄膠片貼在透明厚膠片上,令字體更具立體感。

這些因素促使手寫招牌風格非常多樣化,單是手寫字體已是包羅萬象,形成本港獨有的街道景觀。「舊時每個寫字佬都識寫幾種唔同嘅中文書法字體,例如行書、草書、隸書或者楷書。依我觀察所見,區內用隸書寫嘅招牌唔多,因為搵寫字佬寫隸書係收得貴過楷書。當時寫楷書最平,所以楷書招牌特別多,望起上嚟比較平民化。」

再說,英文字母與數字原來亦暗藏有趣典故。「舊招牌上嘅英文字好多時係由招牌佬畫上去,佢哋通常都袋定一、兩種英文字款旁身。而數目字又會同英文字唔同款喎,點解呢?嗰時我阿爸就話係因為佢哋唔識寫數字,咁就直接喺日曆度copy。」他又指,很多招牌師傅為了把中、英文字左右對齊,會刻意把英文字「拉長㩒扁」,縮窄字距。雖然顯得密密麻麻,但比起形式化的電腦字,卻多了一份本土風情。

昔日店家招聘招牌師傅不單只考量手工質素和價錢,還會考慮師傅「老唔老黎」(吉不吉利)。李健明解釋,「如果幫襯過某個師傅造招牌之後生意好喎,咁以後都搵佢㗎喇。」
昔日店家招聘招牌師傅不單只考量手工質素和價錢,還會考慮師傅「老唔老黎」(吉不吉利)。李健明解釋,「如果幫襯過某個師傅造招牌之後生意好喎,咁以後都搵佢㗎喇。」
招牌行內有不少潛規則,如診所一般會用黑白兩色營造專業可信的感覺,又會避免選用令人聯想到血液的紅色。傳統老舖對藍白色招牌亦有所避忌,因為視覺效果與喪事的燈籠太相似。
招牌行內有不少潛規則,如診所一般會用黑白兩色營造專業可信的感覺,又會避免選用令人聯想到血液的紅色。傳統老舖對藍白色招牌亦有所避忌,因為視覺效果與喪事的燈籠太相似。

電話號碼與用字 揭露「年齡」秘密

想知廣告牌於哪個年代製成,難度與查探妙齡女子於何年出世一樣,難以考究。然而寫上電話號碼的緯綸電器(五方街23號)門牌,卻意外露出馬腳。在1960至80年代,本港的電話以地區字頭制度分成港、九、新界三區,加上六位數字的電話號碼,合共由七個數目組成。其後,字頭分區制於1990年被廢除,電話號碼劃一保留七位數字。直到1995年起,電話號碼再添一字,成了流通至今的八位數字。「究竟個牌幾時造呢?線索就係個電話號碼。按照咁嘅推論,呢個招牌計埋最少都有廿幾年歷史,即係代表呢間舖起碼有廿幾年無轉換過租戶,或者佢本身就係業主。」他感慨如今要在香港地找個屹立二十年的地方,絕對有難如登天之感。

據粗略估計,緯綸電器的招牌最少有二十年歷史。
據粗略估計,緯綸電器的招牌最少有二十年歷史。

舊式招牌另一個特點是內容直白,而且老一輩的店主總以學生交作文的邏輯造牌,寫得幾多得幾多。即使是八、九十年代常見的鮮紅「痔」字招牌也不忘補筆幾句玩硬銷。牌的右上方寫有《基本法》,李健明推測此招牌製於中英聯合聲明發表的年代。他謂招牌用字某程度可以透露時代精神,「嗰個年代咩都講基本法,因為係當時社會一個熱門話題,好多舖頭都攞呢樣嘢嚟玩,所以都反映到嗰個時代嘅嘢。」

e-w-re-a-w-re-we-w

●【李健明

耀華製作室接班人,亦是「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的負責人,致力將街頭書法家李漢的手寫筆迹整理集結成完整的「李漢港楷」電腦字體。

●【新蒲崗地文藝遊祭2018 – 街頭字體漫遊】

水煮魚文化籌辦的文化節,連結區內各式藝文團體,引領公眾以不同角度欣賞新蒲崗之美。是次「街頭字體漫遊」則是地文藝遊祭其中一個導賞環節,屆時將由李健明先生帶領大家深入區內細味街頭筆墨故事。

日期:2018年3月17日
時段:13:00/ 13:45 / 14:30 / 15:15
費用:$150 (每團)
名額:15人(每團)
詳程:bit.ly/2tBB9uz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新蒲崗將被消失嗎?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