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Simon Chung
熱門文章
Simon Chung
Home Tech
ADVERTISEMENT

互聯網第三波

10.09.2016
圖片取自互聯網
bookcover_of_the_third_wave
bookcover_of_the_third_wave

自有了電子書後,閱讀習慣改變不少。從前喜歡在實體書店「打書釘」,今天就在亞馬遜下載樣本試閱,能讀完、滿意,才去賣。

這樣做,既滿足到多多益善的貪婪心理,又讓自己真正體現到時間太少的現實──文字在閱讀器記憶體內,默默不佔空間地存在,那是閱讀策略在今天。

Steve Case的《The Third Wave》近日讀完樣本即買,如畢菲特所言,這是期待已久的Steve Case故事,由他親手執筆,遲總比沒來好。

Steve Case係第一波的互聯網衝浪者,由他所創的AOL(America Online)最先令互聯網普及(給你一個參照,那就是本地星光、HK supernet,又或者Netvigator的初創年代)。作為服務供應商,AOL最大的優點是月費便宜(相對於CompusServe),不好聲譽是上網速度慢,因為推廣得宜(譬如在雜誌內附上一張讓人無痛上網的CD-ROM),客户迅速增長,數以百萬計,最終與Time Warner合併,係互聯網史上光輝的一頁。

Steve Case 說因為讀了未來學作家Alvin Toffler(剛於今年六月逝世)的《The Third Wave》,自此改變了他對成個世界的睇法。Toffler筆下的electronic global village、人與人之間透過通訊互動,資訊唾手可得……令他着迷,很希望自己能成為第三波的一份子。

結果他做到了,Alvin Toffler口中的第三波,倒是互聯網的第一波。

按Case所說,互聯網第一波始於八十年代中期,由好像AOL這類提供電話上網供應商推動,讓科技與人與人之間連接,電郵、興趣羣組,對當年的人來說,是發現新大陸。第二波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Google、Facebook,提供了搜尋與社羣的平台,以至各種Apps的應用。

至於剛開始的第三波,將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更大,那是科技走進實體世界的結合,例如自動駕駛電動車、機器人、醫療……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待成熟後,Internet of Things一詞會變得多餘,因為一切都已和互聯網接通(internet-enabled),即是Internet of Everything。

Steve Case說寫本書的目的在告訴人們目今世界正處於關鍵時刻,希望共創美好將來。作為成功創業者,他認為這是最佳創業時機,願意分享AOL的故事(但說明不是純粹的傳記),他引用莎士比亞《暴風雨》中:「過去皆為序幕」……把過去學到的分享,希望自己的《The Third Wave》給讀者點燃火花,就像當年同名名著影響他。

圖片取自互聯網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