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比舞》— 讓本地年輕編舞者踏上日韓台舞台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比舞》— 讓本地年輕編舞者踏上日韓台舞台

13.12.2017
godric_171214_fb-03
godric_171214_fb-03

當代舞在香港的觀眾羣不多,演出場地亦有限,舞蹈作品大多以一次性的「周末騷」為主,使年輕編舞者沒有持續發展個人作品的空間。但為何本地創作只限於本地觀眾欣賞?著名編舞家楊春江將於明年1月初舉辦首屆《香港比舞--Hong Kong Dance Exchange》,邀請日本、韓國及台灣的舞蹈節總監來港挑選本地優秀作品到當地演出,延續舞蹈作品的生命。

一連三日的《香港比舞》注重亞洲當代舞者的交流。因此演出單位除了八部過去兩年傑出的本地短篇當代舞作品之外,還有六個來自日韓台的舞蹈作品。為什麼是日韓台?楊春江指這三個地方的當代舞蹈工業發展比較成熟,與香港的步伐較接近。「我的最終目的是強調交流,而非舉辦一個娛樂或文化消費的節目。我期望看到演出內容上、舞者之間,還有觀眾與舞蹈創作者的交流。」聚集了亞洲四地的舞者,他們之間又有什麼分別呢?

香港舞者新性格

當代藝術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當代性。香港作為亞洲的中心點,也是東方與西文化的交匯之都。香港的當代舞也是中西合璧的嗎?楊春江認為中西交融已是上一代的概念。現在香港當代舞的優勢是舞者的多元化。「我們只有香港演藝學院提供專業的舞蹈教育,舞者很明顯地分開了學院派及非學院派。但市場依然開放給不同背景的人做舞蹈創作,不會規限於學院水平的動作。」

對很多人來說,當代舞總是「一式一樣」、「睇唔明」,但楊春江卻認為這兩年的本地年輕編舞家很有特色,作品「好有point」!「他們沒有創作的掣肘與包袱,可以做代表自己的事,自由地做個人的實驗。」例如曹德寶編舞的《順》帶住李小龍的精神,融合了武術與當代舞;李偉能的個人作品《回聲摺疊》則以理性的思維、動作及劇場符號重新認識當代舞。他認為現今世代已沒有中西之分,但大家的文化根源不一樣,如何突出自己的作品,往往在於編舞的觀點。創新及強烈的個人風格正是新一代本地舞者的性格。

相反,韓國與台灣擁有成熟的舞蹈教育體制,不止一所大學會提供專業的舞蹈訓練。因此,當地高水準的舞者也面對很強大的競爭。日本則沒有任何專業舞蹈學院,卻孕育了許多「古靈精怪」的作品題材,例如是次獲邀參與《香港比舞》的舞團「肥多美演出」。兩位胖胖的女生輕盈地跳出她們的作品《沉泡泡》,打破了舞者身形的刻板印象。因為有四地之間的不同,才建構了一場有意義的交流。

李偉能的個人作品《回聲摺疊》
李偉能的個人作品《回聲摺疊》
日本舞團「肥多美演出」的《沉泡泡》
日本舞團「肥多美演出」的《沉泡泡》

共建亞洲舞台

首屆「香港比舞」與日韓台三地結盟,之後會有擴大規模的想法嗎?楊春江謙虛地指現在還不知道成效如何,但他慶幸消息才剛公布,澳門與新加坡的舞蹈節總監已表示希望在第二屆加盟。慢慢建立亞洲的當代舞聯盟,可鼓勵年輕編舞家計劃更多長遠的演出。「不是香港演出困難就發展不到本地的舞蹈文化。即使在香港這個小地區,編舞也可以用大的視野做創作。」

先做好作品,踏上亞洲舞台後,再集結亞洲的力量,讓世界看見我們。這也是楊春江的長遠目標。他說「比」這個字有比賽、比較的意思,難免讓人聯想《香港比舞》是一場編舞者之間的比併。但「比」在廣東話讀「俾」,有給予、貢獻的意思,喻意香港舞者也可在國際舞壇貢獻自己的觀點與特色,讓世界看見香港。

楊春江是本地著名編舞家,也是「香港比舞」的藝術總監
楊春江是本地著名編舞家,也是「香港比舞」的藝術總監

《香港比舞》Hong Kong Dance Exchange
日期: 05 – 07.01.2018
時間︰ 因應不同節目而定
地點: 香港大會堂劇院及展覽廳
票價: 正價 HK$180 |優惠 HK$90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