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偉業專欄:12個被困少年及監測麻醉(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凌偉業專欄:12個被困少年及監測麻醉(下)

27.02.2019

上期談到泰國少年足球隊被困山洞中18日最後全數13人奇蹟獲救,脫險關鍵是多得 Dr. Richard Harris 利用了 「監察麻醉」的技巧與藥物。此新聞除了展現人類面對逆境時的勇氣外,還完美體現了監察麻醉可以在沒有任何維生儀器下渡過生命關頭的重要性。

相信很多讀者也認為手術時的麻醉大致上分為局部及全身麻醉兩種,其實還有 Dr. Harris 所用的監察麻醉 。

在香港我們麻醉科現在很多時也採用,很多讀者也可能體驗過而不知,誤會自己做了全身麻醉。

監察麻醉英文為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根據美國麻醉科學會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監察麻醉定義為 「給予病人施以止痛鎮靜麻醉藥達到半昏迷狀態去完成相關的手術步驟,而過程中病人生理狀態尤其呼吸與心臟血壓功能大多維持於正常水平。」 跟全身麻醉的主要分別是,全身麻醉過程中病人生理狀態包括呼吸及心血壓大多不能維持,需插氣管喉及使用麻醉呼吸機等儀器維持呼吸,加上全身麻醉用的麻醉藥份量亦相對很重,去到極深層的昏迷狀態,甦醒康復也較慢。

所以在一些較細類型手術中,例如腸胃鏡、宮腔鏡、微創骨科手術、心臟起搏器植入、經會陰皮穿刺前列腺活檢等手術,我盡可能也替病人做監察麻醉。因為在監察麻醉下,手術過程中病人可以在沒有焦慮及痛楚下,不用插氣管喉能靠自己呼吸來完成,手術完成後病人往往告訴我,他們感覺上只是睡了片刻就醒來,彷彿手術還未開始。監察麻醉整體效果確實比全身麻醉更為理想;副作用較少;康復時間更快;更可即日出院回家。隨着麻醉藥物愈來愈進步,監察麻醉下可進行的手術類型其實也愈來愈多,現在美國日間手術已大約有三份一監察麻醉下進行。

相比起全身麻醉,監察麻醉方便快捷,但也有它的限制。調教病人在監察麻醉下的昏迷深度要拿捏得準確其實是非常困難:麻醉藥稍為重一點病人就會不能自己呼吸會導致缺氧;麻醉藥稍為輕一點病人就會覺得痛楚甚至乎不能合作地完成手術。拿捏過程就好像大家煮一隻半生熟的溏心蛋,其實要根據每隻蛋不同的品種、大小、煮食工具類型等而決定該烹調的時間,亦要作出細緻的相應微調,因為有時多了或少了20秒,也不能成為極致的流心溏心蛋,所以比起全身麻醉,監測麻醉時用藥的選擇和份量,可以說更難拿捏,需要的技巧更高。監察麻醉絕對是很依賴麻醉科醫生的臨床經驗和知識,既是精密的科學亦是一門藝術。

另一難度是選藥的配搭。因為監測麻醉時所用的藥物一般要由麻醉科醫生混合幾種藥而成,當中主要靠其中一隻藥作為骨幹,就像拉麵的「湯底」。 Dr. Harris 所選用的「湯底」是氯胺酮 (K仔),此方法獨特罕見。他聰明地利用了K仔的特點 ,再巧妙地混入另外兩隻藥去減低相關副作用。雖說似簡單,但是將這三種藥的份量 mix and match ,在每一個少年身上給予的比例也要不同,就像剛才所說是烹調溏心蛋的過程,差一丁點兒,效果就差天共地 ,當日Michael Jackson就是注射過度麻醉藥物而缺氧死亡。其實每個麻醉科醫生也有自己喜好的「湯底」和拿手的「溏心蛋」,而 Dr. Harris 今次為這十二位少年「烹調」的,足夠在關鍵一刻成功地扭轉悲劇救回十多條生命,而他也成為了2019 澳州風雲人物 (2019 Australians of the Year)。

凌偉業

凌偉業 麻醉科專科醫生
熱愛科技新技術新事物,醉心鑽研最好的麻醉方法和技巧,願藉專欄讓大眾認識更多麻醉資訊。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