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英歌舞劇《水不揚波》 當鬼面英雄遇上天后娘娘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大型英歌舞劇《水不揚波》 當鬼面英雄遇上天后娘娘

10.08.2023
梁敏 @Creative Team
黃家邦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dsc01344_2

香港的天后廟超過百間,分佈眾多,見證著我城的社會變遷,天后誕更是連繫人與媽祖信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舞蹈總會藉著中華文化舞蹈節的一系列工作坊、研討會和演出,喚起大眾對「非遺舞蹈」的認識與關注,其中大型舞劇《水不揚波》結合英歌和天后崇拜,將這種香港精神搬上舞台。

英歌是一種糅合南派武術、戲劇等地方藝術元素的中國民間節慶舞蹈,源自潮汕地區。在香港,只能在元朗地區看到,「三月廿三日的天后誕,大家會去大樹下的天后廟拜神,然後在街道上跳英歌舞,景象萬人空巷。」《水不揚波》編劇曾柱昭多年來潛心研究民俗文化,他認為英歌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很特別,因大眾可參與其中。導演及編舞陳磊直言此次造訪不同地方的英歌隊,最後邀請了南山英歌隊參演今次舞劇,「在三十多度的陽光下,他們站在那裏跳英歌舞,流汗都不敢抹臉,很敬業!

編劇曾柱昭分享歷代南遷的「流人」歷史與香港息息相關
編劇曾柱昭分享歷代南遷的「流人」歷史與香港息息相關

天后娘娘的朋友緣

此次舞劇以歷代南遷的「流人」作為故事主線,他們歷代大規模氏族遷徙,從北方流轉到達沿海地區如潮汕和香港。「當內陸文化遇上海洋文化會面對什麼的處境?這是流淌在香港人血脈中的經驗。」而天后娘娘正是在這種困境下,引申成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保護神。曾柱昭分享天后娘娘在自己心目中的回憶,「小時候媽媽去工廠打工,很晚才會回來,她會吊一盞很小的紅燈在我牀頭,告訴我牀頭阿婆會保佑,所以我看到紅光就會很安穩。」

《水不揚波》將天后娘娘的形象呈現在小朋友的夢中,以舞台上的紅色燈光象徵其無處不在,這是一種和大眾很親近的情感,「天后娘娘和其他的神有些不同,因為她有很多朋友,有人來求生子,她就會請來送子觀音,也有人求讀書、姻緣等,天后娘娘都有求必應。」陳磊繼《緣起敦煌》後,與曾柱昭再度合作,希望將這種善與包容的傳統價值重新帶來當今世代。

導演陳磊希望將這善與包容的傳統價值通過舞劇重新帶來當今世代
導演陳磊希望將這善與包容的傳統價值通過舞劇重新帶來當今世代

鬼面英雄舞出父子情

臉譜也是英歌舞的代表性符號,各路英雄帶上梁山好漢的臉譜,以紅、黑、白、粉等不同顏色表現角色形象。「通常大家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正面、威猛的,而戲中英雄因為處於被逼南遷的困境,所以需要隱匿自己的身份,以鬼面英雄形象示人。」陳磊也將這種傳統的臉譜作藝術加工,並在演出中加入電子音樂和紮藤的舞台佈景等現代元素,希望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

《水不揚波》將英歌中的臉譜作了藝術加工
《水不揚波》將英歌中的臉譜作了藝術加工

飾演主角英雄的舞者楊浩有著多年當代舞的經驗,此次接觸英歌這種粗獷豪邁的舞蹈形式,對他來說也是全新的挑戰。在專業的英歌舞師傅指導下,他操動兩根短木棒,在邁步和手腕旋轉間展現英姿,「訓練時覺得有點像北方的扭秧歌,也想起在西方接觸當代舞訓練時,也有類似這種快速短暫的舞步,在舞蹈中很多東西是貫通的。」剛當上父親的楊浩在舞劇中將擔演一位父親的英雄形象,要在族人的大局面前作出重要抉擇,他們的命運將何去何從?《水不揚波》將以父子情續寫這段遺鄉情聚,感受跨越世代的水浪滔天。

導演及編舞陳磊(後)指導舞者楊浩(前)使用英歌槌的力度和重心把控
導演及編舞陳磊(後)指導舞者楊浩(前)使用英歌槌的力度和重心把控

香港舞蹈總會大型舞劇《水不揚波》

時間:2023 年8 月19 日至20 日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節目詳情

梁敏 @Creative Team
黃家邦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