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素的四大迷思!原來葷不等如肉,部分出家人能吃「三淨肉」?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從心如素

關於吃素的四大迷思!原來葷不等如肉,部分出家人能吃「三淨肉」?

12.03.2024
鍾琰
cover

1. 「葷」不等如「肉」?

在台灣的夜市裏,常常會看見「葷」與「不葷」,不少人自自然然便將「葷」和「肉」聯想在一起。「葷」的部首為草字頭而不從肉旁,說明「葷」代表植物。而佛家禁止的「葷」是指氣味薰人的蔬菜,《梵網經》中寫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五辛即葱、蒜、韭菜、小蒜及興渠(即阿魏藥)。

2. 出家人,能吃肉?

佛經內只道明和尚和尼姑等出家人禁葷,卻沒有「戒肉」的規定。出家人允許吃「三淨肉」:一,我眼不見其殺者;二,不聞為我殺者;三,無為我而殺之疑者。出家人托缽化緣,施主給甚麼便吃甚麼。另外,患病的出家人不受限於「三淨肉」,任何肉都可以食用。現在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以及中國蒙古和西藏的出家人仍然允許食肉。

3. 是「齋」還是「素」?

在素食流行之前,大部分茹素者也會到齋舖食齋。食「素」和食「齋」,兩者分別主要在於出發點。食素主要為了改善健康、保護動物和環境等,而食齋則與宗教有關。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淨叫「齋」,禁止身的過非叫「戒」,齋戒就是守戒以杜絕一切慾念的意思。所以食齋除戒肉之外,亦禁吃被佛教認為有損精誠的五辛。

4. 齋滷味送飯?

齋鹵味是使用麵筋製作的齋菜,簡單一種材料,便做出齋雞、齋叉燒、齋鴨腎、咖喱齋、豉油齋和酸齋等多款口味的齋菜小吃。齋滷味的起源難以考究,只知灣仔齋舖老字號「東方小祇園」於一九〇五年開業時,餐牌上已列印了「齋滷味」三字,現在已熱賣超逾一個世紀。普遍相信齋滷味源自香港民間,於夏季潮熱的天氣下,酸甜開胃,口感和味道也豐富的齋點,實在是平民拌飯恩物。

素食者分類

素食者的分類五花八門,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稱呼,但大致分為以下七種:

1. 純素(Vegan)
由肉類至所有出自動物身上的產物,如蛋、牛奶和蜂蜜也不會食用。更以純素作為生活態度,衣食住行也採用純素產品,拒用含有動物成分的製品,將日常生活當中對動物的傷害和剝削減至最低。

2. 蛋素(Ovo-vegetarian)
蛋素食者與純素食者的飲食不同之處,在於可進食蛋類食物,包括雞蛋、鴨蛋、鹹蛋和皮蛋等,方便素食者補充蛋白質。

3. 奶素(Lacto-vegetarian)
奶素食者與純素食者的飲食不同之處,是可以飲用動物奶及食用動物奶類製品,如牛奶、芝士和雪糕等。

4. 蛋奶素(Ovo-lacto vegetarian)
蛋奶素食者是最普遍的素食者,只戒肉類,而會食用動物產品,包括雞蛋、奶、蜂蜜及不含魚膠和明膠的食物。

5. 海鮮素(Pescatarian)
近年較普遍出現的素食主義,海鮮素食者與奶蛋 素食者不同之處,是只戒陸地走的、空中飛的和池上游的動物,至於海洋、湖泊和漁塘內的動物,包括魚蝦蟹也會進食,所以海鮮素食者也可以品嘗Omakase。

6. 家禽素(Pollotarian)
並非與海鮮素食者完全相反,家禽素食者會吃雞、鴨、鵝和雞蛋等家禽及其製品,而戒豬牛羊及海鮮食物。

7. 半素食者或彈性素食者(Flexitarian)
初一、十五茹素、星期一Green Monday茹素、家常素、鍋邊素……隨心但有規律地茹素,也可稱為半素食者或彈性素食者。

鍾琰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從心如素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