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譚凱韻
熱門文章
譚凱韻
雲圖
ADVERTISEMENT

【譚凱韻專欄】給P的信:看完你還想當全職媽媽嗎︖

26.09.2020
譚凱韻
譚凱韻
⼩朋友在家中,吃甚麼玩甚麼看甚麼都是全職媽媽的管轄範圍,圖中的爬牆運動,是我家允許的活動之⼀。

Dear P:

妳在倫敦的⽣活好嗎?婚禮籌備得如何? 在那⽚不少⾹港⼈響往的⾃由天空下,妳有如我⼀般對抗疫感到疲累嗎?又有如我⼀般對周遭的⼈和事感到無⼒嗎?

那天在WhatsApp閒聊,妳說如果懷了孩⼦,妳想當⼀個全職媽媽,因為妳認為照顧者很影響⼩朋友的價值觀,妳不想亦不敢假⼿於⼈。我當時笑笑送上了⼀個emoji,叫妳「諗都唔好諗」,然後就閒扯去了其他話題。但其實這個課題⼀直縈繞在我腦中,想⾃⼰好好整理過後,才給妳⼀點分享。

⼩朋友在家中,吃甚麼玩甚麼看甚麼都是全職媽媽的管轄範圍,圖中的爬牆運動,是我家允許的活動之⼀。
⼩朋友在家中,吃甚麼玩甚麼看甚麼都是全職媽媽的管轄範圍,圖中的爬牆運動,是我家允許的活動之⼀。

八年前我當上了全職媽媽,這些年來⼀直在問⾃⼰是否值得?到底⼀個孩⼦的成長,受基因影響⼤⼀點,還是⽗母的教導的影響⼤⼀點?相比起由⼯⼈姐姐或婆婆嫲嫲主⼒照顧的孩⼦,由全職媽媽教養的,會健康和快樂和⽤功多⼀點嗎﹖

上述的問題,⼀直也找不到答案。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擁有同樣基因的兩個個孩⼦,在同樣的社會學校裏成長,相差的只是有沒有全職媽媽的照料,他們的⼼理和成長有甚麼不同,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兩個⼈的基因會完全相同。不過我想選擇當全職媽媽的,最在意的是相伴和身教。

保守估計,我孩⼦七歲前每天會問上五⼗條問題,有時有關天氣、有時有關新聞、有時有關食物和⽣活、有時無聊得我轉眼就忘了他問過甚麽,不過每⼀條問題每⼀個回答都是塑造他思想的機會,當中看到他對甚麽好奇,他的腦⼦裏又在想甚麽。

接放學時看他是否疲倦,⼼情是否快樂,聽他說說哪個⽼師比較友善,問問他同學們近⽇都在看甚麽卡通,有甚麼話題,趁他還願意跟我拖⼿擁抱時多拖拖他的⼩⼿。

⼈⽣中甚麼是比較重要、如何待⼈處事,可以時刻⾔傳身教。細微如看書時燈光是否充⾜、做功課時姿勢是否正確、吃過糖果後有沒有喝⽔保持牙齒清潔,都可以時刻觀察提點。

不過妳還是要細想清楚呢!這份全職⼯作,其實也很勞累。當上全職媽媽後,當家變成了⼯作的處所,⼯時跟私⼈時間無限重疊時,我發現⾃⼰最懷念的,是當⽇上下班的乘⾞時的⾞程,以及忙裏偷閒時,跟同事到茶餐廳買杯奶茶的閒逸。孩⼦需要監督,也需要陪伴。例如,你⽤了兩⼩時監督他完成了功課和溫習,他⾃覺⾟苦忙完了課堂,想要⼀點娛樂,如媽媽講故事和陪他玩玩泥膠,媽媽只能無奈地問,那媽媽⾃⼰的娛樂時間呢?媽媽有時間照顧⾃⼰所需嗎?

前陣⼦因為疫情停課,⼩孩⼦都廿四⼩時窩了在了家中,⾯書上看到有全職爸爸說忙得忘了多久沒有剪指甲,我試過太累⽽很想洗頭但洗不了,又試過帶兩⼩去游泳,然後回家忙於籌備晚餐,再跟⼩朋友吃飯,結果「醃」了四⼩時後才能洗澡。相信我,每個全職媽媽也會有這些故事,⽽且不⽌⼀個。

還有,你有強⼤的⼼靈嗎?身邊不少全職媽媽都很迷失,⾃我價值不⾼。⼤家都在忙,又⾃覺在瞎忙,因為家事就是⼀個無休⽌的循環,例如餵食完,只叫完成了⼀個⼯序,你未吃飽他已又叫嚷著吃零食;陪他到公園跑完兩⼩時,回家卻仍然精⼒無窮,其實是很令⼈崩潰的。有強⼤的⼼靈,欣賞⾃⼰的付出,應是每個全職媽媽的必修科。

最後要說的是,有全職媽媽照顧就是對孩⼦最好嗎﹖其實沒有絕對答案。

每⼈性格不同,有⼈享受家庭⽣活,希望全⼼全意觀察陪伴孩⼦成長;有些⼈則性格外向,在職場找到⾃信,要她料理家事雜務,充滿了埋怨,這樣⼦⼩朋友也不會快樂。先⽤這些⽇⼦好好了解⼀下⾃⼰,衷⼼希望妳能作出最適合⾃⼰的決定,擁有⼀個幸福美滿家庭。


快樂
W

抗疫期間,全職媽媽可以在平日「人流較少時」帶小朋友外出一下,到書店打打書釘。
抗疫期間,全職媽媽可以在平日人流較少時帶小朋友外出一下,到書店打打書釘。

==================================================================================

Hello, strangers!

Hello,⼤家好,我是譚凱韻,前新聞⼯作者。⼋年前告別了這個近⽇充滿風雨的⾏業,當上全職媽媽,照顧兩個兒⼦的吃喝拉睡。謝謝編輯的邀請,讓我在明周⽂化這個平台分享這些年來帶⼩孩的經歷和⼼情。

當媽媽從來也不易,在這世代當媽媽更困難。世界上沒有任何專上學院辦過任何課程教我們如何當⼀個媽媽。媽媽願意付出所有,但卻充滿限制,⾃⾝的體⼒精神學識修養均不完美,教和養的過程就在撞板中成長。

本欄取名「雲圖」是源⾃2012年⼀齣電影。故事背景由1850年開始說起,跨越了六個時空和國家,由南太平洋的⼩島,說到了亞洲的韓國,看似毫不關連的六個故事。說的卻是⼀個⼈的決定和⾏為,可能冥冥中影響著另⼀個時空的另⼀個⼈,有點輪迴的味道,也有蝴蝶效應的意味。在我看來,就像帶孩⼦,今天我的想法、決定、安排、甚⾄⼀個說話⼀個擁抱,都有機會影響孩⼦的⼈⽣和成長,⽽這個他的⽣命,有機會影響到其他的⽣命。帶孩⼦就是這樣⼀回事,⼩⼈兒長⼤後是⿓還是蟲沒有⼈說得準,惟有時刻做好⾃⼰,⾔教⾝教,希望為世界多造就⼀個善良的⼈。

譚凱韻。前傳媒工作者,先後任職於now新聞台、明報、信報、有線新聞。曾幻想可以在新聞前線翱翔天際看世界,因緣際會回了家中帶孩子。

經歷過累極不能洗頭、下午游泳晚上才能洗澡、幸福而苦澀的全職媽媽之旅。兒子稍大,近年間歇從事文字和司儀工作,在工作中尋回另一個自己。

譚凱韻
譚凱韻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