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首個環保屋邨 茵怡花園依風而建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綠色建築】首個環保屋邨 茵怡花園依風而建

17.07.2017
李浩賢、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港第一個環保屋邨茵怡花園,在地下中庭栽種大量樹木,低層單位外牆設有淡橙色小孔混凝土隔音屏障。
本港第一個環保屋邨茵怡花園,在地下中庭栽種大量樹木,低層單位外牆設有淡橙色小孔混凝土隔音屏障。
本港第一個環保屋邨茵怡花園,在地下中庭栽種大量樹木,低層單位外牆設有淡橙色小孔混凝土隔音屏障。

香港第一個環保建築屋邨將軍澳茵怡花園在二十年前建成,是一個約三成單位租予低收入家庭,其餘單位出售的綜合性屋邨。屋邨建築破天荒加入空中花園、導風天幕、擋陽帳篷等環保元素,並於1999年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頒發周年年獎銀獎。「這是一個好好的例子證明,不是豪宅都可以創新。」當年有份參與項目的建築師Richard Hay說道。

依風而建 因地制宜

茵怡花園樓宇外觀與其他屋苑不一樣,每座樓宇設有約六個長方形通風孔口、下方有個大門口、低層單位裝設淡藍、淡橙或淡綠色的小孔外牆。在酷熱天氣警告生效下,置身高聳樓宇中央仍覺通爽,耳邊傳來樹梢沙沙聲響。

屋邨的公眾地方,包括中庭均按日照方向,安裝拱頂與支柱以供遮陽和擋雨。
屋邨的公眾地方,包括中庭均按日照方向,安裝拱頂與支柱以供遮陽和擋雨。

「茵怡花園後方是將軍澳隧道公路,為了隔音,我們在屋苑外圍設置約數米高花槽,樓宇退居花槽之後。低層單位的小孔外牆其實是混凝土隔音屏障,同時可遮擋太陽直接照射。」此項目由吳享洪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現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與Richard當年同在此建築師樓任職,亦是設計團隊成員。

建築師Richard Hay指就算是資助房屋亦可以很創新,屋苑要做到真正環保必須預先規劃。
建築師Richard Hay指就算是資助房屋亦可以很創新,屋苑要做到真正環保必須預先規劃。

Richard伸手向天示意我們抬頭:「這裏七座樓宇高度不一,主要是因應風向調整,同時在屋頂加入擋陽帳篷減少西斜。」屋邨要做到環保就必須節能,可從加強自然通風和減少陽光直射來使樓宇降溫,從而減少開冷氣。

七座樓宇高度不一,主要是因應風向調整,屋頂加入擋陽帳篷減少西斜。
七座樓宇高度不一,主要是因應風向調整,屋頂加入擋陽帳篷減少西斜。

光可入屋 花園降溫

「在大樓不同高度開通通風孔口,下方設置大門口,以形成一道通風廊,通風廊放置一襲白色導風天幕引導夏天涼風。同時大廈平面設計以長形為主,代替傳統十字形,單位內裝有大面積對流窗以加強對流通風效果。」建築師又利用日照測繪技術,改動單位窗戶方位以引入自然光及設置晾衣架。屋邨的公眾地方,包括屋邨出入口、中庭與休憩公園均按日照方向,安裝拱頂與支柱以供遮陽和擋雨。

每座大廈下方設置大門口以形成一道通風廊,大門口放置一襲白色導風天幕引導夏天涼風。
每座大廈下方設置大門口以形成一道通風廊,大門口放置一襲白色導風天幕引導夏天涼風。

單位內亦加入環保元素,包括低流水量沖廁系統,以節省沖廁用水及泵水耗電。以及,經過處理的廢水用作灌溉植物之用,又在電梯大堂和屋內加設大面積對流窗等。

「而最大挑戰是空中花園設計,這棟樓宇的中央通風口本應可種植更大量的植物花卉,但最終因為成本限制和客戶要求等因素而大幅縮少。」設計之初,原打算在屋邨設置一個大型空中花園,最終改為在每隔數層設置一個小型空中花園,以綠化為城市降溫。

一些大廈單位特別設置額外通風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
一些大廈單位特別設置額外通風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

<!–茵怡花園

地址:新界將軍澳貿泰路八號
落成年份:1996/97年
房屋機構:香港房屋協會
座數:六棟出售和一棟出租
單位數目:2865個–>

茵怡花園

地址:新界將軍澳貿泰路八號
落成年份:1996/97年
房屋機構:香港房屋協會
座數:六棟出售和一棟出租
單位數目:2865個

李浩賢、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