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來一場在地對話:結合傳統工藝 把舊磚瓦漁網化成現代設計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用設計來一場在地對話:結合傳統工藝 把舊磚瓦漁網化成現代設計

image-04-_-light-detail-copy

在近代,許多人開始思考消費主義盛行和物質生活為環境帶來的破壞,可持續設計逐漸變得重要。設計品牌Florian and Christine就認為,在工業設計發展中,傳統手工藝可以把人重新重視一件物品的製作心機,使用當地材料製作,更是一場在地文化的對話。

Christine Lew與Florian Wegenast都是畢業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二人最初於倫敦開始研究有關當地廢物資源的設計,他們沿泰晤士河收集大大小小的塑膠廢料,思考將之轉化為功能性用品,例如回收再造的塑膠磚。

從倫敦來到香港,他們同樣把設計重心放在可持續設計上。做過海洋廢物再造的設計,也為歷史古蹟設計新舊並融的燈具,更走進大澳漁村,把傳統漁網編織結合在現代設計上。

走進香港的在地設計

在《Hong Kong Harbour | Future Sea Craft》項目,以海洋廢物再造為題,他們探索不同手工藝製作,如何應用在廢物轉化,做出有價值和功能性的東西。「我們採集不少海洋塑膠和香港海岸的海草,設計成一系列瓷磚和家具。由此,我們開始發現到本地廢物轉化的重要,因此過往三年,我們都在搜集研究在地廢料,和本地手工藝者合作,連結到現代設計。」他們提到,這類回收再造的計劃最困難之處,也是勞動密集式的部分,在於收集材料,篩選整理,以及清潔的工序。接下來,也需要大量實驗和人手製作過程,才能知道如何最好地把廢物轉化為看來滿意和實用的新表面或物料。

以虎豹別墅屋頂的舊瓦片製作的燈具。
以虎豹別墅屋頂的舊瓦片製作的燈具。

談到本地深刻項目,他們記起有次透過Design Trust Futures Studio Program,參與一級歷史建築虎豹別墅的設計項目。踏進糅合中西建築特色,甚具府邸氣派的古蹟,細察別墅建築,大至格局,細至雕刻和裝飾線條,他們形容是「走進香港歷史的其中一段」。二人仔細觀察別墅的年代風韻,決定採用屋頂剩餘的瓦磚,重新設計出一系列的獨立式落地圖騰燈。瓦片是中式建築的重要元素,具標誌性,他們收集看似廢棄瓦片,襯以手工製作的釉面,黃銅和大理石,尤其燈具背後突出內部的結構,展示工藝細節,改造成傳統與創新並重的設計品。

以大澳漁網編織燈具,同時編織社區

另一項出於他們手筆、別具本地特色的設計,當數大澳燈(Tai O Light )。「因為埋首研究海洋廢物污染,留意到棄置漁網問題,從而啟發到這盞大澳燈的設計,也希望保存香港漁業文化。」他們表示:「我們不是來自香港,但對於大澳生活的漁民日常生活,以及其漁網編織工藝,都很有興趣。」

Tai O Light 採用回收漁網尼龍物料及天然繩纖維製成。
Tai O Light 採用回收漁網尼龍物料及天然繩纖維製成。

於是他們走進城巿偏僻一隅的大澳,做起資料蒐集來,「我們發現香港漁業逐漸式微,他們正努力去維持和當今社會的關係。」他們希望不只學編織漁網,更重要是了解當地文化。於是,他們聯絡到大澳文化協會,接觸到當地漁民,由頭開始學習人手編織漁網。他們指:「在研究傳統手工藝時,我們相信這些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和製作過程,都是十分重要,也值得研究和保存。傳統文化能為人帶來一種情感連繫,提醒他們製作某個物品背後所花費的時間和技巧——尤其是手工製作。」

+1

 

大澳燈的燈罩採用回收漁網尼龍物料及天然繩纖維,利用3D打印完成模具後,再套上傳統人手編織漁網,讓新舊工藝照亮漁村。「人們是經常和周遭環境有直接連結,不論都巿、鄉郊或大自然。作為設計師,我們對於在不同地方空間搜集得來的不同物質性都感興趣。」他們指,物質性(materialities),所指的可能是物理上的,如在海岸搜集的廢物用料,或是無形的,如街道文化或傳統手工藝。「我們的設計就像一直探索在地設計的意義。我們相信使用當地物料,與當地工匠溝通,和當地社區對話,是能鼓勵正面的改變。」

Florian and Christine 重視可持續設計,一直嘗試不同廢物資源再造的設計。
Florian and Christine 重視可持續設計,一直嘗試不同廢物資源再造的設計。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