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十年代旅遊海報 賣點是美女、運動、人力車?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三十年代旅遊海報 賣點是美女、運動、人力車?

05.04.2019
何桂嬋
由受訪者提供
法國抽象主義畫家Georges Mathieu眼中的香港,隱約可見到人力車、霓虹燈和煙花等圖案。
插畫家Friedrich Schiff於1938年創作的海報,因當時的西方旅客多來自鄰近城市,來港主要到酒店和夜場,難怪是Sporting Paradise。
畫家曾景文揉合西洋水彩和中式水墨繪畫香港景色。
現已停止營業的西北航空公司於1950年與香港航空(Hong Kong Airways) 開辦往香港的航線戰後,成為首家有航線飛往香港的美國航空公司。

每當有外國朋友跟我說想到香港旅遊,我多數都會很「倒米」地說這裏只有高樓大廈和購物商場,不來也罷。但幾十年前,出外旅遊不如今天普及,原來香港有很多其他賣點出現在宣傳海報上。

浸會大學圖書館最近收藏了過百張由三十到八十年代的香港旅遊海報,部分藏品正於《Pictures of Persuasion: Hong Kong’s Travel Posters》展覽中展出。不同時期和風格的海報,展現當時外國對香港的想像,並紀錄了旅遊方式以及城市風景之轉變。當中不乏出自重要藝術家手筆的作品,以各種視覺語言描繪香港。

1932年為香港旅遊協會創作的海報,把香港定位為東方的蔚藍海岸,以配合方旅客的口味。
1932年為香港旅遊協會創作的海報,把香港定位為東方的蔚藍海岸,以配合方旅客的口味。

展覽以法國抽象主義畫家Georges Mathieu的海報揭開序幕,擺明打破商業藝術和純藝術之間的分界。他曾為法國航空的不同航點,如德國、墨西哥、英國等創作海報。他於1969年創作的香港海報,以其標誌性的書法式繪畫方式,把人力車、煙花和霓虹燈等經典香港元素拼湊在一起,富有速度感和爆炸性。同一展區還有兩位畫家--曾景文和林鎮輝為香港旅遊協會(香港旅遊發展局的前身)創作的作品,揉和東方水墨和西方水彩畫的技巧和美學,繪畫香港景色,可見海報這面向大眾的商業宣傳品,也有豐富和獨特的視覺語言。

既然是旅遊宣傳海報,創作者肯定會為香港塗上厚厚脂粉。由三十年代大賣東方的蔚藍海岸和運動勝地,到五、六十年代主打人力車、木帆船、擠滿手寫招牌街道,八十年力銷繁華大都市及跨越各個時代的美麗女子,通通反映當時外國航空公司以及港英政府意欲為香港塑造的東方形像。但換個時空,今天再看這些海報,看到不是所謂的「東方美」,而是香港城市景觀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好些地標如虎豹別墅的中式「虎塔」、啟德機場和九龍車站,早已消失,在這座瞬息萬變的城市,海報的角色也竟由宣傳香港,變成記載歷史了。

六十年代起不少旅遊海報以攝影主導,如這張1965年的超高清照片,清楚見到銅鑼灣和灣仔一帶於六、七十年代重建前的景貌。
六十年代起不少旅遊海報以攝影主導,如這張1965年的超高清照片,清楚見到銅鑼灣和灣仔一帶於六、七十年代重建前的景貌。

Pictures of Persuasion: Hong Kong’s Travel Posters
日期:2019年4月4日至13日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顧明均展覽廳
查詢:https://bit.ly/2TRX8oZ

何桂嬋
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