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設計團隊創作《Tomorrow Myth》系列襟章 瀕危動物變在世神獸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本地設計團隊創作《Tomorrow Myth》系列襟章 瀕危動物變在世神獸

20.08.2020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Tomorrow Myth〉系列一共有六款襟章
每件產品包裝都寫上關於該動物的資料
細紋斑馬(Grevy’s Zebra)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全球只剩約二千五百隻。
樹穿山甲 (Tree Pangolin)是全球被非法捕殺和販賣得最多的哺乳類動物,為認為其鱗片有醫藥作用,被列為「易危物種 」。
食猿鵰 (Philippine Eagle)是菲律賓的國鳥,但由於廣泛砍伐森林,令其數量大跌至不足九百隻。
海岸地區發展破壞了綠蠵龜 (Green Sea Turtle)的產卵地,令其成為「瀕危物種」。
《山海經》記載了不少神話傳說故事,啟發後來不同領域的創作人。

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半真半假的妖怪、地理、宗教、民間風俗故事,為不少設計師、藝術家和文學家提供創作養分。文學家魯迅曾於〈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講到保姆阿長送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經》,他稱之為「我最心愛的寶書」。近年亦有新媒體藝術家邱黯雄作品《新山海經》創作結合現代科技、武器、病毒等的新型妖怪,諷刺充滿問題的現代社會。

最近,香港設計公司Llab Design亦借《山海經》的概念和視覺風格為藍本,創作出六款瀕臨絕種動物的徽章,希望引起大家對環境生態和動物的關注。產品系列名為《Tomorrow Myth》,六款徽章分別是樹穿山甲、伊比利亞猞猁、食猿鵰(菲律賓的國鳥,又名菲律賓鷹)、綠蠵龜、細紋斑馬以及藍鯨。六種都是因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而面臨絕種,其中伊比利亞猞猁(Iberian Lynx)全球只剩少於五百隻,假如牠們消失了,將是自史前時代以來第一個絕種的貓科動物。

Llab Design的兩位負責人Trybe和Mike都是愛動物之人,於是想以產品設計的方式,引起人們對動物議題的關注,二人指:「《山海經》繪畫了很多不存在的生物、妖怪,假如我們今天不重視和保育瀕危動物,恐怕牠們便會變成書中的神話生物,以後只能在書本上存在。」

系列早前於Kickstarter平台眾籌,十八小時內達標。每隻動物由用色到造型都富有神話色彩,如《山海經》中的妖怪一樣半真半假,配合包裝上的傳統畫風,令動物看來像威風的神獸。二人解釋:「研究《山海經》時驚訝書中圖像很瘋狂、很cult,無頭阿叔又有,八個頭、九個咀的生物又有。我們也希望用這種誇張,同時帶有嚴肅感的方法去引人注意。」

除了美觀,包裝上印有每隻動物的背景資料,讓人了解到該動物的狀況。二人指會一直延續此系列,創作其他瀕危動物的徽章,亦希望與動物保育團體合作,傳遞關於瀕危動物的訊息。

了解更多: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llabdesign/tomorrow-myth

小知識
先秦古籍《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了中國各個邦國的民間傳說妖怪、動植物、地理、風土物產等的著作。現行版本有十八卷,分為「山經」、「海經」、「大荒經」和「海內經」。原作者一直存疑,普遍認為出自多人之手,沒有單一作者,現行本是由晉朝郭璞作注。有人視《山》為虛構神話故事書,有人視之為有根據的勘探記錄和風俗誌,文學家魯迅視之記載了宗教巫術的古代「巫書」。文化人朗天指:「神話是文學的起源。中國很早開始已把神話理性化和歷史化,將之當成歷史故事,減低神話的啟發性和力度。然而《山》保留了中國神話的啟發性,正如《山》中的古圖已經失傳,現時可到最早的版本由明朝的人憑文字發揮想像繪畫而成,像是身和頭合二為一的刑天。《山》有文字和視覺上的雙重刺激,提供源源不絕的材料供人創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