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設計雙年展「香港館」如何以設計述說香港?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倫敦設計雙年展「香港館」如何以設計述說香港?

06.06.2021
由受訪者提供
a

第三屆倫敦設計雙年展剛於上周揭幕,今年節目由舞台設計師Es Devlin策展,主題為Resonance(共鳴),全球五十個國地和地區以展覽和裝置回應主題。比起其他歷史悠久的雙年展,倫敦設計雙年展相對年輕,也更歡迎非官方或獨立的策展團隊參與,今年「香港館」就由六人獨立策展團隊「香港設計史網絡」(Hong Kong Design History Network)主理,並與三個本地建築及設計單位合作,包括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有分創辦的aona architects、研究招牌字體北魏真書的Trilingua,以及負責多媒體設的K2,一同回溯香港錯綜複雜的歷史軌跡。

然而,香港歷史這宏大的題目應從何說起?團隊決定由「阿群帶路圖」講起。有說兩名英國初登陸香港時,人生路不熟,遇上一個名為阿群的蜑家人,阿群由赤柱為他們帶路到香港島,當問及這是什麼地方,阿群以蜑家話回答「康港」,這也是為何香港的英文是Hong Kong,而不是更接近中文讀音的Heung Kong。

阿群帶路圖(網上圖片)
阿群帶路圖(網上圖片)

這故事孰真孰假,以及故事中的細節(譬如到底阿群是男是女),眾說紛紜,但這都市傳說卻在某程度上象徵了成為香港的原點,並刻印在重要的物件上,例如1843年的香港徽章,就描繪了阿群帶路圖,此徽章曾用於早年的匯豐銀行鈔票,1969年皇家香港警察的新徽章也有採用阿群帶路圖。

「香港設計史網絡」成員之一Sunnie指:「很多時候我們視歷史為既定事實,但其實它透過人們不同演繹,可產生不同的理解。歷史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動的(fluid)。正如今年初的主教山事件,一直沒有人去研究它,直至要被拆,全民動員一起查找文獻,推倒政府的說法。」

沙盆的設計像傳統的占卜方法「扶乩」,讓觀眾譜寫或畫出心中所想。
沙盆的設計像傳統的占卜方法「扶乩」,讓觀眾譜寫或畫出心中所想。

是次在倫敦Somerset House一間小房間的裝置《沙盆推演》,設置了兩個沙盆,和一枝木棍,觀眾入場前會先聆聽阿群的故事,然後工作人員會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如阿群故事中的人如何溝通?阿群讓你想起誰?當時島上的人口多或少?觀眾可在沙盆上用文字或圖像表達感受和想法。沙盆的設計像傳統的占卜方法「扶乩」,只是這次,關於過去和未來的「解答」,由此時此刻的每個參與者去書寫。除了在倫敦的展場,團隊也設計了網站,觀眾可以遙距參與,在網站收集到的回應會同步投射在倫敦展場。

此類國際雙年展,通常都由資源較豐厚的官方機構主理,是次由獨立策展團隊負責,算是打破慣例。Sunnie直指:「在國際展覽展示香港,不應再只有燒鵝、雞蛋仔之類,或只是找來設計師現成的作品展出便算,而應該認真審視香港的脈絡,理解香港複雜的歷史。」

倫敦設計雙年展香港館 《Sandtable 沙盆推演》
日期:即日至6月27日
詳情:
網上展覽:https://sandtable.hk

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