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創新園(Innovation Park)內有一家特別的咖啡店No Plug,進內你會覺得格外昏暗,這不是刻意營造的浪漫氛圍,而是這裏正試驗「不用電」的生活方式。創新園是市政府設立來匯集不同社會創新團體的園區,No Plug是其中一例,人們可以在這裏把信念及新奇意念付諸實踐,也會一起思量如何解決各式社會問題。
另一邊箱,由高架橋轉換成步行區的首爾路7017 (Seoullo 7017),也是市政府為民眾提供在發展以外的不同生活選擇,同時向香港及各地示範着另一種生活模式的可能。
cafe不用電如何經營?
走進創新園內的No Plug咖啡店,你看不見任何電燈與電器,咖啡師更會用火柴點火加熱咖啡。「咔嚓」一聲點起火柴,仿佛帶你進入一個原始的平行時空……
咖啡店予人格外簡樸親切的感覺,原來這個平房主要的建築材料都是取之自然,主要由乾草、木材、泥土等材料建成,店內的枱櫈都是木製,桌上點綴着乾花。一頭鬈髮、戴着圓框眼鏡的店員Chal,緩緩解釋着咖啡店的理念,「我們想示範一個主流以外的生活方式,沒有必要就不用電,讓大眾明白這種生活方式真的可行。」但現代人真的可能不用電嗎?更何況是要經營一家咖啡店。Chal笑笑道:「最大的困難是製作不到冰塊,所以我們只售熱飲,其餘都沒有大問題。」說罷他就擦着火柴加熱咖啡。這裏予人一種自然、温暖的感覺,讓都市人放慢調子,放鬆一下。切斷電源回歸自然,綜觀客人悠然自得的樣子,好像在急速的追逐中,尋回一些失落的東西。
為社會「醫病」的園區
記者早前跟隨香港創不同協作賽馬會社會創新實驗室的團隊,到首爾考察當地社創項目,找來了創新園規劃部主任嚴權勇訪談。他罕罕說起韓國於六十年代傳染病很盛行,創新園的前身正是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到2012年,市政府因應需要,把中心搬至別處,並把這片偌大的空地,由醫治「人的病」的地方,變為改善「社會病狀」的園區。只要有好的意念,市政府就會以低廉租金租地方予初創企業或團體,讓他們推行解決各式社會問題(如青年住屋、人口老齡化、社區關係等)的革新方案,或予他們空間實踐主流以外的理念。
這裏是個推動社會革新的園地,嚴權勇卻指最初鄰近的居民很反對建設創新園,「首爾市的地價很高,居民對這片土地改變的用途期望很高,他們本身期望興建購物中心或大型住宅,以振興區內經濟,但朴元淳市長卻有不同的想法,他希望這裏能聚集一班社會創新者,為推動社會進步帶來新的點子。因此,我們多次去到社區會堂向居民解釋創新園的角色及作用,他們始逐市接受。」首爾市長朴元淳自2011年上任以來,一直推動社會革新,更於2012年提出「共享都市」(Sharing City)計劃,當中包括把閒置空間改造成與民共享的地方。創新園除了有各個社創團體進駐,也開放給公眾。平日能看見居民在戶外的大片草地散步、溜狗、踏單車,周末這裏更會滿佈一家大小閒歇、遊樂,有時這裏更會舉辦慶典、跳蚤市場等活動,閒置的醫療用地頓化成與民同樂的樂園。
汽車都市 變成步行城市綠洲
位處首爾站的首爾路7017,儼如鬧市中的一片綠洲,是由高架橋改建成步行區,最初同樣遭到居民反對,市政府帶着「建立更以人為本的城市」初衷而繼續推行。首爾路7017前身是1970年建成連接首爾東西部的高架橋,因四十多年的使用而耗損,更因安全評級問題面臨拆除。與其拆除再發展,市政府將之於2017年翻新,改建為種滿花草樹木空中步行公園,連接多條相鄰街道、社區。
城市重建部首長姜孟勛向記者介紹步行區的命名,「這是結合了1970及2017年的工程,標誌着我們思想的改變,由過往着重發展的汽車高架橋,改建為以人為中心的步行區,透過重建賦予高架橋新的生命。」然而附近居民一開始是反對這個重建計劃,因為他們十分擔心交通擠塞的問題會隨之出現。市政府當時為市民提供替代的交通建議,並與市民開了近七百場大小會議與諮詢釋除疑慮,市民隨着幾個月過去也漸漸適應,「市民慢慢接受這種以人為本的城市規劃,改變了對城市發展方向的既有想法。交通是較之前多了點不便,他們就開始嘗試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更期望政府往後能提出更多同樣提高人民生活素質的計劃。」
姜孟勛見證着首爾路為社區帶來的轉變,「市中心原本是汽車主導的,現在愈來愈多人以步行遊逛社區,拉近了社區的關係。」原本分割的不同社區也因這步行區而連接起來,讓行人發掘到多間附近的特色小店,成了他們新的聯誼及休憩地方。
大家都在追求美好生活,主流價值外其實有更好生活選擇。首爾市政府領頭示範在發展以外,人們還可以有回歸到以人為中心的生活選項,值得同是以發展為先的香港思索另一種生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