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洲開書店!賣書也賣雜貨 渡日書店:提供多一個選擇,讓不同人相聚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在長洲開書店!賣書也賣雜貨 渡日書店:提供多一個選擇,讓不同人相聚

today1

偶爾渴想遠離城巿繁囂時,總會期待乘一趟渡輪,出走到離島,轉換另一種生活節奏。而長洲,興許是明亮的大調。從中環五號碼頭別過維港與高樓大廈後,渡過波光粼粼的海面,雲卷雲舒,小島風情緩緩鋪開。

有人喜歡長洲的熱鬧,傳統大型花牌的大街,陽光灼熱了海灘,還有路邊小食的大魚蛋、糯米糍。也有人偏愛小巷的愜意,小店林立之間,行人與單車自由穿梭,街坊閒聊日常。在這座島上,時間彷彿隨着漫步而走得緩慢。

九月初,太陽依然熾熱的周日,就在毗鄰碼頭大街的北社街,有着尋常的雜貨店、小食檔、海味店、士多,路口有一些街坊和遊客,聚攏在廟旁一座活潑明亮的鮮黃色小屋門前,談讀書,聊文藝,漫話長洲。七彩鮮艷的祝賀花牌散佈左右,其中一塊寫上「書到用時」四字。那天是新書店「渡日書店」的開張日。

「一直覺得長洲應該有書店,讓不同人在此相聚。」店主之一的阿嬋說。

書店開張時,收到不少長洲特色祝賀花牌,其中一塊寫着「書到用時」,店主們都十分喜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書店開張時,收到不少長洲特色祝賀花牌,其中一塊寫着「書到用時」,店主們都十分喜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喜歡長洲的他們

渡日書店由七位店主合資開辦。他們早就相識,更先後搬進長洲居住。長洲吸引他們的,除了租金相宜,也是這裏獨有的生活節奏。

店主Damon住上三年,他認為長洲的生活很寫意,喜歡這裏的社區,因為共同滑板興趣而認識到很多街坊和原居民。同為店主的阿邦和阿琳,也想讓兩個女兒在小島過愉快的童年生活。阿嬋則說,長洲是一個生活機能超級方便的地方,基本衣食住行都容易滿足,更重要是,日常與社區接觸,是一種很自然,有機的交流。

他們喜歡小島的生活,也是街坊飯腳。而開書店的想法,正是他們茶餘飯後傾出來的。嬋說,過往大家都想辦些關於長洲的東西,例如社區小誌,或者pop-up書店。為何是開書店?她馬上答道:「就是因為長洲沒有書店!」她指,有時想買書,但不想出島買,如果長洲有書店便好。其實島上另有一間長洲書店,過往賣書,現主要銷售文儀用品。不過,好多街坊甚至說,長洲從來沒有書店。

籌備之時,不時有人潑冷水:「邊有人睇書㗎?」「長洲人咁辛苦放工返嚟,緊係瞓覺啦!」Damon記起一個在公園踩滑板認識的年輕人,「他知道我有看書,常常和我分享哲學問題,他是(踩滑板朋友)當中唯一一個會看書的人。但可能一個羣體中有一、兩個看書的人,有了書店就可能讓他們蒲下頭。」

於是,七位街坊就夾手夾腳把二百呎的地舖變成小書店。暑假完結,書店也迎來第一個新學年。

渡日書店位於北社街,黃色小屋與深綠色的鐵樑閘,看上去十分活潑。
渡日書店位於北社街,黃色小屋與深綠色的鐵樑閘,看上去十分活潑。

終於不用出島買書

渡日書店以奶白色的牆身配搭淺木色的書架,氛圍舒服清新。他們都明白,書店地方小,所以無法做到大書店般選書齊全,於是先由店主們的興趣出發。店內正中間的實木桌上,是書店的專題選書,第一期選了「植物世界」為題,包括自然書寫作品,也有本地農業雜誌。阿嬋解釋:「選題有點隨意。因為我們朋友之間都喜歡種植,而且長洲比起巿區較接近大自然,散步或上山都可以見到自然植物,和街坊的種植習慣。」

不難發現店內擺着不少香港主題的書籍,尤以本地作家書籍眾多,Damon表示:「是的,我們會選一些講到香港的書,無論哪一方面都好。例如特別揀選董啟章的《地圖集》和《繁勝錄》,因為這兩本令我印象很深刻,講香港街道掌故,在真真假假遊走。」文學以外,也有社科類書,如本地歷史方面,有全新推出的中譯本《香港簡史》,和《空白的一百年——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香港歷史》等等,都是最近頗受歡迎的讀物。駐足於長洲,他們也特別收集與長洲有關的書,從丘東明的《一九二零年代長洲生活記趣》,到yeungs’tudio的小誌《長洲手札》,以及Preston Hartwick以東堤生活為題的攝影集《BELA VISTA》,雖然作品不多,但擷取了不一樣的長洲風貌。

有趣的是,他們利用店內樓梯的斜位,設計成一個兒童閱讀區,擺放不同繪本。育有兩女的阿邦說:「我本身也想有個地方讓她們接觸多些書。一來是原有空間的位置適合,二來都想有繪本,讓附近街坊小朋友可以來讀。」阿嬋也補充,店內的繪本,不是實用類學習書,而是故事說理,甚至是大人都喜歡的繪本,她從書架取來幾本繪本,一本是她經常推介的《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講兩個國家各自只容許綠色和紅色,逐漸演變成戰爭的故事,在她看來,都是貼近現世的繪本。

阿嬋說:「我會形容這裏是有點溫馨、家庭式感覺的書店,不想有個門檻,是文青或書迷才來,或要很深奧的。而是老幼咸宜,什麼年紀都會來的書店。」開店約兩周,據店主們的觀察,的確是不同年齡層的人都會進內,而且不少人都紛紛表示:「等咗呢個地方好耐!」

他們記得很多書店日常。例如第一日開業,有個剛搬進長洲的女生來到,說她本來都有在長洲開書店的想法;有個晚上,一個街坊到書店,對他們說收工終於可以來坐一坐;有人來買了幾本書,說終於不用出島買書了;有街坊和他們講故,說從前書店門前便是海;有個老伯伯說要送個禮物給他們,取出手機,展示的是他以前在長洲寫下的兩首詩。

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或平常,或趣怪,慢慢組成了書店的回憶。阿琳說:「很多人說長洲沒人讀書,但實際上是很多人讀書。原來都不是想像中那麼少人讀書。有多了一個地方,讓本來看書的人會蒲頭,長洲終於有書店。」阿邦也補充:「對於本身有看書的人來說,我們有的書,可能他們都看過。反而是本身不留意書的人,可以體驗逛書店。不是因為我們的書而特登來長洲,而是他們來遊玩時,順便看看書。」

+4

多一個渡日的選擇

書店除了書籍雜誌,也賣生活選物。嬋說:「這是一間有豉油賣的書店。」在旁的Damon則笑着接話:「或者一間有書賣的豉油店。」引入雜貨的原因,也是出於店主的私心,嬋解釋:「一開始便想,這個空間除了書,也有其他東西,例如一些我們覺得好的產品,但長洲未必有賣,便引進給街坊。」主打本地製的產品,如喵坊廁紙、悅和豉油,鄉驊習作手工皂等,其中一瓶瓶的「長洲檸頭清潔劑」,是由阿琳收集一些長洲餐廳的檸檬部分再製作而成。

他們都笑說,書店很多事是隨心決定,或者由自己私心出發,也不是比其他書店有什麼特色或賣點,只是「當你有刻想落樓買本書,可以有個機會,多個選擇。」

渡日書店,既取「渡」海到這座小島之意,也有「渡」過難關的希冀。嬋表示:「現在都是比較難過複雜的時代裏,我們都要去思考如何去過日子。這個空間有很多不同元素,有書和雜貨,你可以來打書釘,或者傾偈坐下,圍下爐。我們不是提供一個答案,不是說『書就是答案』,純粹是有一個空間,多一個選擇,或者契機去給大家相聚,一起去找答案,嘗試新事物。」

「最珍惜是有個空間,可以有機地交流。入嚟買支豉油,吹下水,這些都不是很significant,但就是令你每一日生活好一點的事。」她續說。

渡日的方式,興許也是靠這些微小細碎的美好,像搭一班傍晚的慢船,走到船尾甲板看夕陽緩慢落下,一片橘紅色晚霞,海風徐徐,平和得彷彿能渡過千重浪。

渡日書店 to-day bookstore

長洲北社街68號地下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