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為湯漢斯(Tom Hanks)帶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他曾經連續兩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男配角提名倒是第一次。這不代表他的角色只是一個大配角,反而他的角色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核心人物。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是人物傳記片(bio-pic),導演瑪麗夏娜(Marielle Heller)上一部作品《大老作家》(Can You Ever Forgive Me?)也是傳記片,已經拍得不錯,兩部電影一樣都是注目於人的困境問題,以及人與人的和解。
湯漢斯飾演的費迪羅傑斯(Fred Rogers),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美國兒童節目主持人。電影的真正男主角羅爾(Matthew Rhys飾),是曾獲殊榮的《君子雜誌》(ESQUIRE)記者,他憤世嫉俗,喜好揭人陰私,注目於人性醜惡的一面,偏偏上司要他採訪的費迪羅傑斯,卻是像耶穌基督一樣的聖人,專題特輯更加是以英雄為題材。這就是故事(矛盾衝突)的開始。
故事的另一邊,是羅爾的個人問題。羅爾與父親謝利(Jerry)十分疏遠,只因謝利曾經拋妻棄子,羅爾對別人做過的錯事念念不忘,謝利有心和好如初,但只能一而再吃閉門羹。羅爾與費迪交往溝通,在另一邊廂,羅爾需要逃避父親。如此,家庭和工作兩條故事支線,在電影中一步步互為表裏。
費迪做了什麼,可以解決羅爾多年的心結呢?我們透過電影看到一個偉大的人格。費迪是安慰者及同行者,關心別人的需要,將他人放在首位,在電影裏的費迪,簡直是完美的人格,費迪的妻子Joanne不想別人說他是聖人,因為這樣好像帶來一點距離感,但實際上費迪就是一個聖人。
由於羅爾不相信費迪的完美人格,希望可以透過不同的資料揭穿他,但反而令他真實的仁慈和藹面目,更加顯露在人面前。反之,記者自己真實並且陰暗的一面,卻透過整個面對面過程,更加顯露出來。
舉例說,電影導演非常聰明地以羅爾來到片廠中看費迪的兒童節目,羅爾夢見自己投入到電視節目之中,並看清自己的過去和心理創傷,最終從自己的創傷和仇恨中釋放出來。這個帶有超現實主義意味的段落,卻是羅爾人生的轉捩點之一。費迪的輔導和開解,更是重要的推動力。
解鈴還須繫鈴人,羅爾終於鼓起勇氣與父親謝利和好,但那時謝利已經病得很重。使人出乎意料之外,費迪探訪謝利他們一家,費迪希望謝利為他祈禱,他還說受苦的人與上帝近在咫尺。(真實的費迪羅傑斯不只是兒童節目主持人,並且是長老會牧師。)觀眾不得不心中想,費迪簡直是聖人,有血有肉,然而不是高高在上。至於羅爾的封面故事Can You Say…Hero?,內容也想好了……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是我近來看過最感人的電影,動人但是不濫情,並且是真人真事的故事改編。導演運用了電視節目,作為電影場景之間的連接,一方面與費迪的兒童節目相關,另一方面保持了天真的童心。複雜的人際大世界,與電視的模型小世界,其實也是相通的。一個偉大的心靈,與對人善性的懷疑者,其實也是可以互相溝通的。
自去年以來,我們的社會正值非常時期,義憤與仇恨此消彼長,如今,《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也許是十分適宜看的一部電影,如果我們還能夠好好靜下來。
作者簡介
鄭政恆,文化評論人。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三本。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