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新人連桷璋(3)希望香港成為容納得到我的香港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區議會新人連桷璋(3)希望香港成為容納得到我的香港

幾年前,連桷璋走過家樓下的寶湖道街市,看見空舖甚多,便想活用空間,例如引入更多小店,又或間成band房。

不否定文宣美學推動觀念以至文化改變的潛能,但作為區議員,始終要行動,才能實現改變。

連桷璋是大埔三十年居民,住在寶湖花園,生活、讀書、返教會,也離不開大埔,結婚行禮亦是在寶湖附近公園舉行。他很鍾意大埔,特別寶湖一帶的環境氣氛。雖然這裏較舊,但勝在社區「和諧團結」,節奏亦相對較慢,非常舒適宜居。兩次訪問連桷璋,亦是在寶湖的一間冰室進行,完全體會到他所謂何事。

連桷璋的家擺滿了選舉用的單張、橫額、宣傳牌。回到家中,他又突然醒起,要填好「不反對通知書」,向警方申請集會。
連桷璋的家擺滿了選舉用的單張、橫額、宣傳牌。回到家中,他又突然醒起,要填好「不反對通知書」,向警方申請集會。

從復興鄰里到地區民主化

當你熱愛自己的居住地,定必會希望為它帶來美好的改變。連桷璋對寶湖、旁邊的廣福,以至整個大埔,還構思了很多新想像。舉幾個例子:見寶湖道街市空置率之高,他倡議將其活化,將空舖間成band房等,或引入多元小店;他提議參考外國,設立「社區資源回收中心」,除了將廢物回收,再可「升級再造」(upcycling),製成新的物品售賣;感到既有的社區活動悶,他想籌辦新鮮好玩,同時傳承傳統的節慶活動及文化墟市。

連桷璋不只是紙上談兵。從競選到初上任,他已接二連三籌辦社區活動,將自己願景傳遞予街坊,嘗試將想法化為現實。就如他去年10月辦「我最喜愛的街市選舉」,聽取街坊看法,再謀寶湖道街市未來;聖誕節辦市集,亦邀得大量街坊參與表演、擺攤、分享自製食品,又或主持工作坊,讓共住同一社區,卻素未謀面的街坊聯繫熟絡起來。

此正是連桷璋所樂見的:復興鄰里關係。「我們的上一代在這裏居住多年,他們自己會互相溝通,建立鄰里關係;但你不會見到後生仔與另一個後生仔這樣做。」明明行出家門就可以參與區政,但新一代從來不會參與業主立案法團、屋邨管理委員會等組織,裏面的成員都是上一代。

為了重新建構新一代街坊之間的聯繫,連桷璋一直想,「(自己)最好不要成為一個崇拜對象,而是一個平台,幫大家連結。」他的理論是,有良好的鄰里關係,社區內就會產生互助精神;其後累積到互相信任的基礎,街坊就會嘗試透過商討,自行解決問題。達至這一步,便是地區的民主化。

連桷璋舉辦過中秋晚會,街坊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連桷璋舉辦過中秋晚會,街坊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但改變談何容易?連桷璋指,改變的困難不在於硬件的匱乏,而是在於日久因循的思維和制度。多年來,區議會已發展出一套非人性的區政文化,抗拒新思維;而政府體制亦大幅落後於時代,不合當前世界需要。然而,觀察區議會選舉中,民主派大勝,包括自己在內的大量素人湧現,連桷璋有信心克服困難,至少能夠撼動到守舊的區政文化。

「當我們不再是少數派時,不需再有太多妥協。」連桷璋期望大埔區議會議政不轉彎抹角,實事可行即做,如此政圈文化就會自然變化。

容納自己的香港

幾年前,連桷璋走過家樓下的寶湖道街市,看見空舖甚多,便想活用空間,例如引入更多小店,又或間成band房。
幾年前,連桷璋走過家樓下的寶湖道街市,看見空舖甚多,便想活用空間,例如引入更多小店,又或間成band房。

回顧過去參與社會運動、在社區深耕細作,以至今日成為區議員,還有無數意念想實踐實現的自己,連桷璋說,心底裏,最赤裸自私的渴求,終究是想「改變香港成為容納得到我存在的香港」。

連桷璋對香港一向抱着一種悲觀主義。香港非常富裕,但「我們的可能性好少,不只是說政治上我們可否為自己命運作決定,而是生活上也很難。出世得一條路行,讀好書,升好中學,搵一份好的工作……」

因此,連桷璋會視去年6月爆發的抗爭運動為「香港的解放」─解放了一些深藏已久存在問題,譬如「我們的生活是否定必如此?」為了容許人可以有不同可能性,民主是基本,也是人民應得的。所以,面對目前民間的民主訴求,「如果你(政府)真正代表人民,你的回應,就是答應。」

當然,民主不會是萬靈丹,但至少會讓香港朝着更多可能性的未來發展。假設充滿可能性的香港成真,也許在這個香港裏,一直不喜歡隨波逐流、一式一樣,自感難以融入社會主流價值的連桷璋,終可找到能夠自在活着、安身立命的位置。

(3之3,完)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