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農村復興推手 碧山策展人左靖:文藝建村並不浪漫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專訪中國農村復興推手 碧山策展人左靖:文藝建村並不浪漫

26.02.2019
劉玉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m190113-eugene-b-014

新年前是春運高峰期,各城市火車站紛紛上演回鄉版「人類大遷徙」。中國追求GDP的同時農村日漸凋零,年輕人奔往城市打工,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儼如空城。左靖是內地最早期想以藝術扭轉情況的人之一。2011年,他與藝術家、作家、設計師,走到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碧山村,八年光景過去,碧山成為了中國「藝術建村」先驅,而這種藝術鄉建模式亦遍地開花,但他認為媒體往往誇大了成效,文藝建村其實並非萬能。

左靖認為各地農村文化差異很大,藝術建村模式不一而足。
左靖認為各地農村文化差異很大,藝術建村模式不一而足。

「住」在高鐵上 進城輸出鄉村文化

今年1月中,左靖出席香港MaD創不同協作舉辦的“Mad Festival”講座,分享多年來藝術建村經驗,活動翌日他便離開,忙得觀光時間也沒有,記者問他住哪裏,他開玩笑回答:「高鐵上。」比起以往長駐碧山,現在他總是在旅途上,除了在雲南、貴州、浙江等地主持項目,還要趕往各地講座、展覽,講解何謂藝術建村,讓外面的人知道農村的美好和建村不易。

碧山書院是左靖的家和辦公室,表面看來卻仍然古雅。(蔡小川攝)
碧山書院是左靖的家和辦公室,表面看來卻仍然古雅。(蔡小川攝)

很多人認識他,都因碧山。2007年,他在北京798藝術區擔任策展人,有廣東藝術家朋友知道他老家在安徽,便請他帶自己回去走走。他們由北京出發,一路往南,走遍幾個農村,包括左靖老家和附近的碧山村等等,一片好山好水與凋零的明清時期徽派建築對比強烈,「年輕人出外打工,只剩下老人在打打麻將、看電視,農村好像被遺忘了,沒有人關心。」這令他們萌生念頭,想為碧山做點事,於是邀請音樂人、作家、藝術家前往,研究鄉村的種種。

與此同時,他感慨本來的藝術工作正有違初衷,「2008年金融危機後,當代藝術圈大走下坡,支撐的資金抽離,市場崩潰。」藝術品無人光顧,他才驚覺作品只是幫資本家賺錢的工具。2011年,他終於決定離開北京,跑到農村去,第一件事,就是「幾乎整副身家投入」買下一所清末民初的老房子,修繕為自家住宅,並招待各地藝術家。

首屆碧山豐年慶,村民身穿稻草裝在祠堂進行傳統祭祀儀式「出地方」,祈求平安。
首屆碧山豐年慶,村民身穿稻草裝在祠堂進行傳統祭祀儀式「出地方」,祈求平安。

自小在縣城長大的他,對農村不甚了解,他直言一班知識分子來到農村,空有滿腔熱血和浪漫想法,最初卻常因「水土不服」鬧出笑話。第一年在村內舉辦的藝術節命名為《碧山豐年祭》,「怎料村民對『祭』這個字很敏感,覺得不吉利,我們便改為『慶』;我們本想請設計師免費給村民修葺房子,後來發現根本不需要。當我的房子修好後,自然有很多村民來學來問。」他聘用的是當地工匠,以傳統方式修繕,因為在學院受教育的建築師不了解鄉土建築。

美濃黃蝶祭大地藝術祭啟發

一班陌生人來到農村,可以想像,村民多少有點戒心,或抱觀望態度,「碧山周邊有西遞村及宏村,同屬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旅遊業令村民得到實際利益,碧山村民也很羨慕。所以絕大部分人都以為我們來投資,叫我們『老闆』。」

然後,他們舉辦第一次碧山豐年慶,不收門票請村民和孩子參與詩歌課、看展覽,而展出內容又與鄉村生活有關,後來左靖又帶領安徽大學的學生做「百工」調查,研究當地手工藝歷史,村民才明白這班人不是來做生意。

碧山書局由空置多時的祠堂啟泰堂改建而成,2014年開業後吸引不少觀光客到訪。
碧山書局由空置多時的祠堂啟泰堂改建而成,2014年開業後吸引不少觀光客到訪。

「藝術祭」在中國大陸是新鮮事,左靖說是受台灣和日本影響。「1990年代,政府要在高雄美濃的黄蝶翠谷修建水庫,此舉會破壞自然生態,遭受知識分子反對,文化人鍾永豐和林生祥組成的生祥樂隊,大唱山歌《男男女女反水庫》,後來美濃每年都會舉辦黃蝶祭,陸續邀請大陸藝術家或從事鄉土工作的人參與,碧山豐年慶最初正是以美濃黃蝶祭為藍本。」

此外,2012年時,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創辦人北川富朗,帶左靖等人參觀工作營地,左靖眼見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聚集在一起,深受感動,「我們是做當代藝術出身的,覺得這方式很理想,藝術家用創作帶動鄉村復興。我希望慢慢把大地藝術祭的形式帶到大陸。」不過他坦言自己所做的倒合乎主旋律,沒有社會運動意味,「鄉村建設一定少不了政府支持,否則一切免談。」

引入D&Department改造空間

左靖說,藝術建村過程並不浪漫,改變需時很久,絕非立竿見影。 而他另一個身份是編輯,主編出版《碧山》及《百工》雜誌,前者屬農村工作紀錄,每期有不同主題,例如傳統建築、民宿建設、農業議題等,後者則寫民間工藝,都是為了向外推廣農村。

他強調藝術建鄉的三個方法:空間生產、文化生產和產品生產。首先改造村內破敗的廢棄房子,他回想初到碧山時,一間民宿都沒有,但當住進老房子復修而成的「碧山書院」後,來訪的藝術家漸多,如今碧山已有四十家民宿,在普通村落中罕見。

日本設計師長岡賢明在碧山工銷社開設中國首間D&Department分店,出售黃山地區工藝品和農產品釀製的手工啤酒。(張鑫攝)
日本設計師長岡賢明在碧山工銷社開設中國首間D&Department分店,出售黃山地區工藝品和農產品釀製的手工啤酒。(張鑫攝)

「碧山的民宿跟大陸如今風起雲湧的民宿熱不一樣,後者有大資本介入,找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建幾間房子,那不是民宿,而是精品酒店,以盈利為唯一目的,只是大陸人都籠統地稱之為民宿,其實是個笑話。」碧山村民把家裏多餘房間整理修繕,並接待觀光客,「主人能給客人介紹文化、風土,才是真正民宿。當然在日本,已發展到學習型民宿,大家能與當地人一起學習、做研究。」

除了改造自家住宅,他們還邀請了被美國CNN譽為「中國最美書店」的先鋒書店來,進駐村內一座二百年歷史的空置祠堂,並改建為「碧山書局」,吸引文藝青年和鄰村村民專程去讀書;朋友則開設豬欄酒吧鄉村客棧,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

碧山工銷社前身是「供銷社」,以前村民會在此補給糧油食物或農具等生活所需。
碧山工銷社前身是「供銷社」,以前村民會在此補給糧油食物或農具等生活所需。

要數最厲害的,是把建於1962年的「碧山供銷社」兼村祠堂改造,供銷社屬四合院建築,原是村民購買糧油雜貨和生產用具的地方,只是後來日漸冷清。左靖團隊把它重修,保留了木建築結構,改名為「碧山工銷社」,用作展覽、設計師工作室及民宿之用,中庭則用來放電影,整個建築猶如村民的客家。後來左靖更引進日本D&Department,成立首家中國分店,「日本有四十七個道都府縣,D&Department設計師長岡賢明探索各地風物,以展覽、出版、開店等形式發掘地方之美,這與我們想做的不謀而合。」此店去年10月開張,把碧山及周邊地區生產的陳皮、芝麻、紅茶、大米等釀酒出售,成為旅客必買手信。

碧山工銷社原是一座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四合院式祠堂,復修後仍保留其古色古香風味,中庭用來舉行放映會等活動。(蔡小川攝)
碧山工銷社原是一座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四合院式祠堂,復修後仍保留其古色古香風味,中庭用來舉行放映會等活動。(蔡小川攝)

房子漲價不等於仕紳化

民宿、書店、D&Department或者能推動農村經濟,他卻明白,距離能吸引年輕人回流還有漫漫長路,而且帶動農村經濟亦非左靖的主要目的。現時除了自發的碧山建設,團隊也受其他地方政府或企業委託建村,很多人質疑,他們的工作造成鄉村仕紳化。碧山老房子由最初10萬一間急漲至100萬一間,在他看來卻非壞事。

「歷史建築是不可再生資源,本身就該值這個價,它有文化的積澱和歲月的滄桑感。一旦價高了,倒過來村民會更珍惜自己的房子,如果不值錢的話,很容易會把它推倒,建新的住宅。」他記得最初來到碧山時,村民都看不上老房子,寧願它倒下然後蓋新的,新房子保暖較好,又有廁所,這都是老房子所缺乏的,「我們改建後,他們才發現原來老屋可以這麼美。只要改善基本生活設施,都不想拆老房子,畢竟有感情。」隨着居民紛紛修繕老房子,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黟縣的老房子已成為周邊地區保護最好的。

左靖曾帶領一班大學生到碧山採訪各種工匠,搜集民間手工藝的資料,之後延伸出出版《百工》雜誌書。
左靖曾帶領一班大學生到碧山採訪各種工匠,搜集民間手工藝的資料,之後延伸出出版《百工》雜誌書。

左靖亦認為並非全部農村都有仕紳化的條件,「碧山村落不完整,有好多新建築,我們做得低調又慢,不是暴風驟雨式建新房,村子從外表看來幾乎沒什麼改變,但一些好的變化在內慢慢發生,我把這稱之為文化的浸潤。」 這樣一個隨處可見的農村,經左靖與一眾藝術家合力,變成國內外文化人朝聖地。不過,愈來愈多財團想在農村大興土木,發展旅遊業,要怎樣對抗不良發展同時保留農村魅力,仍須不斷探索。

 

左靖,1970年在安徽出生。他是當代藝術策展人也是出版人,2011年起到安徽、貴州、雲南等地農村,召集藝術家、設計師與農民合作以藝術建設鄉村,並創辦《碧山》及《百工》雜誌書,記錄民間工藝及古建築改造項目,現職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劉玉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