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只是符號 編舞家陳凱全裸表達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身體只是符號 編舞家陳凱全裸表達

07.01.2019
丘思詠
chen-kai_featured

陳凱與邱加希都是孤獨的編舞家。

前者從科學角度,分析舞蹈動作,用身體編寫一本名為《尺度線》的「直線動作」字典;後者透過《I.I.I》(In Ideal Illusion),創造三個內外相同的複製人,演繹人在大城市的孤寂。這兩位年輕編舞家將於今年初相遇,在香港舞蹈聯盟主辦的《起跳2019》演出自己的作品。看演出前,先看看兩位編舞的創作路。

陳凱的作品《尺度線》
陳凱的作品《尺度線》。(相片提供︰阿趙 Gary Chiu)

試想像你站在一個大約兩米的高台上,腳下是一個不多於八十平方厘米的平面,在上面要不斷轉換肢體動作,直線地展現不同形態。

這是舞蹈家陳凱最初創作《尺度線》時給自己的難題,他希望能「在限制中發展舞蹈的形式」。在有限的高台空間演出,是新作第一個突破。

理性分析感性的舞蹈動作

「突破」是陳凱常掛嘴邊的字。為了尋求事業突破,他2008年旅居紐約研習舞蹈,跟現代舞大師學習。後現代、抽象舞蹈大師簡寧漢 (Merce Cunningham) 給他最大衝擊。某次學習簡寧漢作品時,陳凱發現:「人在這個作品真不是人!而是一個符號。身體可以如此純粹,不需太多情懷。人像個符號在空間跳動。這打開了我對抽象舞蹈的思維。」這個經歷也為他拓展了創作抽象作品之路。

可能由於陳凱讀經濟學,他頭腦冷靜,對數字及準確度特別敏感,對思維及邏輯尤為重視,亦擁有尋根究底的執著;因此他創作時也理性分析動作,並探索其他可能性。

這十年間,他將舞蹈動作歸納在「動作分類系列」中,並研究六種動作特徵,包括線性、翻滾、旋轉、旋擰、圓融及折彎,製作了十個作品。

新作《尺度線》把陳凱前三個研發「直線」的作品《直線》、《直線與聖光》及《直線II》再推進一點,並嘗試突破在探究「直線」的動作上進行。

陳凱解釋︰「以前的創作沒研究太多,很多時憑即時感覺延伸一些動作;但今次我想找一個根源。」而他找到的根源是動作分析大師魯道夫.拉班(Rudolf von Laban)的一套理論,由他其中一本著作《拉邦空間理論》(Choreutics)一個章節 “The Standard Scale” 出發。

在「標準尺度」中,拉班在空間設定了三個水平面,再在上面設定十二點,用不同方法連結那些點,便會產生不同的軌跡、形狀及平面。

陳凱以他對拉班理論的理解再加上個人的見解,創作了《尺度線》。因「The Standard Scale」在香港並没有譯名,陳凱於是把它譯作「標準尺度」,而由此而啟發的新作便名為《尺度線》,標誌著作品的影響。今次利用了研究上的幫助,打開了他的思考層次,更令「動作的種類及層次多了」。

「標準尺度」中的三個水平面及十二點 (輯自魯道夫.拉班的《拉邦空間理論》)
「標準尺度」中的三個水平面及十二點 (輯自魯道夫.拉班的《拉邦空間理論》)

全裸的象徵

這個獨舞的另一突破是陳凱的全裸演出。

這並非一個招徠,實與作品的抽象思維同出一轍。「我希望回到身體本身,而不是從身體看到陳凱這個人。把身體只當一個符號看待,它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身體。我想讓觀眾看到身體的本質,引起共鳴。」他解釋說:「裸體只是讓身體回到最純粹的呈現,回到身體最基本的物質感。」他希望觀眾看到最純然的身體本質,而非盛載很多故事、情感、文化身份的身體。

作為當代藝術家,陳凱對利用作品回應當代不感興趣,亦無意表達他對世界的看法,因他認為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宇宙、天地、萬物、社會、政治和人生,層層遞進,社會只是倒過來的第三層。因此他選擇探索較上層的事物,不執著於具體現象。

全裸演出,因為陳凱希望作品能回到身體本身。(相片提供︰阿趙 Gary Chiu)
全裸演出,因為陳凱希望作品能回到身體本身。(相片提供︰阿趙 Gary Chiu)

陳凱認為創作有「意思」的作品,反而容易。「因為只是加上一些符號、加上一些情節。」這也是他十多年前開展舞蹈生涯以後的一貫做法。為突破,他選擇了一條較難走的藝術道路。

問陳凱「你最希望為觀眾帶來怎樣的體驗?」他說:「我希望能為那些覺得抽象舞蹈很難接受的觀眾打開一道門,讓他們進來。最重要是,讓他們看到我們創作的『思維』。」

獨上高樓的孤單

陳凱在高台上的排練,要走上工廠大廈的二樓平台。站上高台,他看到遠處一幢幢的大廈。「我站上去的時候,看得很遠,很廣闊。」這讓他生畏,亦令他想起唐代詩人李商隱及陳子昂的詩。李商隱的《夕陽樓》寫道「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此刻他感到與古人很接近,「我明白到為什麼人一到高台就會覺得特別渺小。」這個作品讓他明白為何古人登高望遠就覺悲傷孤單。

然而,這也是陳凱此刻作為藝術家的心情,他誠言:「藝術家都是有點孤獨,尤其是有點要求的藝術家。」

陳凱的孤單跟他在香港做創作有關。他說:「作品要成功須三方面配合——意識、身體及環境。」意識及身體的鍛鍊可靠個人力量,但談到環境,他則覺得社會給藝術家的空間及資源皆不足,資源分配也不公平。作為中層藝術家,他深感︰「藝術家是營養不良的羣體。當我們營養不良,產出也不一定好。」陳凱慨嘆︰「我當藝術家,不只得藝術方面的掙扎,也要面對這個社會給你怎樣的機會及空間。」

看來,陳凱也不斷在極具限制的現實環境尋求突破。

起跳2019:陳凱《尺度線》、邱加希《I.I.I》
日期︰11-12/1/2019 (五 - 六)
時間︰8pm
地點︰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丘思詠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