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無懼唱片業寒冬 White Label Records由手機app到實體黑膠店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新加坡獨立音樂魂

【新加坡】無懼唱片業寒冬 White Label Records由手機app到實體黑膠店

White Label Records位於由舊店屋活化復修而成的安祥旅館內。
White Label Records集黑膠唱片店、酒吧與演出場地於一身。店主Kurt期望店舖可以培育新一代音樂人。
White Label Records集黑膠唱片店、酒吧與演出場地於一身。店主Kurt期望店舖可以培育新一代音樂人。

全球唱片業走入寒冬,香港HMV門市全線結業,未來主打網上平台。但來到新加坡,三十九歲的Christopher Kurt Loy竟反其道而行,將買賣黑膠唱片的網上業務,擴展至開設實體店。名為White Label Records的唱片店,同時是一家酒吧。

店舖位於由舊店屋(shophouse)活化復修而成的安祥旅館(Ann Siang House)內,面積不大,但裝潢光鮮企理。它所在的區域屬牛車水安祥山的店屋保育羣,鄰近酒吧街,是新興旅遊熱點。以香港那一套「尺金寸土」、地段決定一切的思維分析,店舖租金一定不便宜。沒有金主,老闆在市道艱難之時,開一家中高檔實體黑膠店,是哪來的自信?

網購平台國際化

2012年,Kurt開發黑膠唱片買賣平台Vinyl of the Day的手機程式,主打環球音樂市場。賣家及買家免費申請帳戶後便可交易,全球通行。公司在成功交易後收取佣金,形式有點像eBay那類網購平台。開業七年,已累積超過三十萬名用戶,八成半來自世界各地,一成來自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其餘才是本土新加坡人。

「開實體店前,許多用戶都以為Vinyl of the Day是歐美人創立的。」這是Kurt刻意定下來的營銷策略。曾於廣告公司與音樂串流平台的市場營銷部任職,Kurt深明新加坡沒有像美國矽谷一樣深厚的創業文化,小公司沒可能賺大錢,更何況黑膠唱片並非主流玩意,放眼國際才是出路。

去年,Kurt與團隊認為線上平台已發展穩定,決定開店,但不限於買賣。「White Label Records不只是一家唱片店,也會跟音樂廠牌合辦DJ派對及音樂會,希望成為獨立音樂愛好者的聚腳點。」音樂社羣由虛擬世界走到現實生活,Kurt也笑言是反潮流。「我們在國際間開始有點名氣,是時候回到家鄉,專注發展新加坡的音樂。」

White Label Records位於由舊店屋活化復修而成的安祥旅館內。
White Label Records位於由舊店屋活化復修而成的安祥旅館內。
牛車水安祥山店屋保育羣,鄰近酒吧街,是新興旅遊熱點。
牛車水安祥山店屋保育羣,鄰近酒吧街,是新興旅遊熱點。

旅居英國啟發創業

Kurt自小已與黑膠唱片結下不解緣。上世紀七十年代,他的母親在唱片公司工作,那個年代不要說CD,連卡式帶都未有,主流音樂載體是黑膠。「我家中有很多黑膠碟,小時候會聽爸媽的放的華語老歌,但我沒有太熱中。」當時Kurt愛的是搖滾樂。「我會儲樂隊唱片,不只是為了聽歌,也為了欣賞唱片封套及內頁設計。」由搖滾樂開始,Kurt逐漸擴闊音樂品味,hiphop、funk、disco、爵士樂,通通都喜歡。「後來,我偶而翻聽家裏的黑膠碟,才發現有很多我喜歡的音樂人,也是從舊歌找靈感。從那時起,我開始懂得欣賞父母的珍藏。」

促成他開店,不得不提Kurt曾在2007年短期居於倫敦的經歷。當時,英國盛行電子音樂Dubstep,主流與地下的音樂派對也為此瘋狂。「如果可以,我真的一輩子都想住在倫敦。」Kurt享受當地的音樂氛圍,特別是數之不盡的唱片店。他坦言White Label Records未來的營運模式亦會向英國老字號音樂品牌Rough Trade Records學習。「雖然實體店開業未夠半年,但未來目標是跟有潛質的獨立音樂人簽約、發行歌曲,成為音樂廠牌,介紹電台電視不會播的歌。」

好音樂 卻走不入社羣?

在Kurt眼中,新加坡不是沒有好音樂,是沒有發展空間。「新加坡跟香港一樣是個商業城市,卻常發生光怪陸離的事,阻礙創意藝術發展,例如全國最大型的藝博會Art Stage Singapore都可以突然取消。」

問到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本地音樂單位,Kurt興奮地推薦Dream Pop樂隊SOBS。「第一次聽他們的歌,還以為是紐約樂隊。」三位成員只是二十出頭,但無論音色、技巧,還是錄音質素也優勝於普遍新加坡樂隊。樂隊結他手更曾在Kurt工作過的音樂串流平台當實習生,當時Kurt聽到他寫的歌,已覺他很有潛質。「我跟他說:『如果你想認真玩音樂,記住要離開新加坡』,現在他已經由實習生變成搖滾新星。新加坡人也開始關注他們,但對不起,你們太遲了,SOBS已經開始到日本巡演!」

緬懷過去 曾經緊密的音樂社羣

回想成長歲月,Kurt覺得九十年代到千禧年代初期,在網絡世界盛行前,新加坡獨立音樂的羣體其實很緊密。「以前人人都去The Substation看演出。」The Substation前身是一個變電站,後來在1990年翻新成支持本地獨立藝術的表演劇場兼畫廊。「只要你去看演出,基本上會看到整個新加坡的音樂發燒友。門票很便宜,我記得戶外場是免費的,室內場也只是5元(約港幣30元)一張門票。」當然現在門票價格以倍數上升,而且從2016年起,場地總監亦有意降低租用率,樂迷變相少了聚腳點。

有演出者,自然有記錄演出的人。九十年代,《Big O Magazine》是新加坡最著名的獨立音樂雜誌,一直至千禧年代中期停刊。除了採訪本地樂隊,每當有巨星級外國樂隊到訪新加坡,也會有專訪文章。Kurt的好朋友Robin曾是雜誌兼職記者,採訪過英倫電音班霸Depeche Mode。「當時也沒有什麼面試程序,平日去看演出認識了編輯,他知道你有興趣寫就會找你。」訪問當日,他帶了數本雜誌到White Label Records,Kurt看到內頁有新加坡獨立樂隊的列表,也感嘆好懷念:「那個年代,香港就是盛行LMF、Anodize、My Little Airport!」相隔兩地,但一本雜誌讓音樂變得無界限。

《Big O Magazine》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新加坡獨立音樂刊物。
《Big O Magazine》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新加坡獨立音樂刊物。

新方向 連結港韓音樂人

感受過音樂社羣的凝聚力,踏入數碼年代,樂迷變得分散,Kurt一直思考如何重新聚集他們的力量。「音樂工業其實很微細,Singapore Community Radio(SGCR)現在一個星期做一次Facebook直播,我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廿四小時電台,只播放獨立音樂。」電台不會是FM頻道,可能是在已有的黑膠交易手機軟件中,加一個附加程式,讓樂迷可以隨時收聽節目。

「我們本身已有三十萬用戶,較易起步,但還是要解決音樂版權問題。」其實Kurt的團隊只有四個人,雖則已經是一個打十個的能力,但想做的事還是太多,他坦言要一步一步來。現階段是連結不同地方的音樂活動搞手。

「Hong Kong Community Radio(HKCR)與Seoul Community Radio(SCR)也是我們的盟友。」去年英式浪漫樂隊PREP到首爾演出時,主辦單位也聯絡了香港與新加坡的搞手。樂隊後來在香港辦了音樂會,到新加坡宣傳時也參觀了White Label Records,店內現在也有他們的黑膠唱片賣。「說實話,新加坡與其他地區不是競爭對手,而是盟友,這樣我們的音樂工業才會慢慢蓬勃起來。」

White Label Records
地址︰新加坡安祥路28號安祥旅館地舖
開放時間︰11am - 12am(逢星期一休息)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新加坡獨立音樂魂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