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基爵新作《再18種發聲與失聲方法》 刺激視聽感官享受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梁基爵新作《再18種發聲與失聲方法》 刺激視聽感官享受

04.07.2022
key-visual

有別於視覺藝術,不可見的聲音藝術輕易消逝於空氣之中,較難保存及呈現,總是帶著稍為抽象的距離感。因此媒體藝術家梁基爵一直醉心研究,成功將聽覺藝術結合視覺、機電互動程式及裝置藝術,創作出更完整的音樂體驗,分享聲音影像呈現與感官接收之間的微妙關係。

媒體藝術家梁基爵近年創作多個革新的媒體藝術作品,將空間、媒體裝置、視覺藝術和現場表演混合於現場表演中,多個演出大獲好評。
媒體藝術家梁基爵近年創作多個革新的媒體藝術作品,將空間、媒體裝置、視覺藝術和現場表演混合於現場表演中,多個演出大獲好評。

突破規限 顛覆感官的視聽盛宴

作為一位選擇聲音作主要工具的藝術家,梁基爵致力探索創造聲音與靜音的課題,前作《18種發聲與失聲的方法》因而誕生;而新作《再18種發聲與失聲方法》不只是重演,更以全新的角度去演繹此理念:「是次演出由M+搬到劇場,大部分環節都需要重新設計,例如將劇場不同的元素──舞台燈光、環迴聲響、機動舞台等放入作品,並加入了不少技術及科技,所以理念上雖與《18種發聲與失聲的方法》相似,但對我們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全新演出。」

撇除了M+的場域規限,梁基爵於葵青劇院衍生出更多可能性:「劇院設有沉浸式音響系統,因此我們特別運用3D麥克風,並用一些裝置移動麥克風,從而產生空間感,再由劇場裡的音響系統來呈現。」簡單來說,觀眾既可聽到聲音,同時亦可見到它是如何運作。「我想要在現場才可真正感受到兩者同時移動,我很期待整件事所呈現的效果。」

繼去年上演的《18種發聲與失聲的方法》後,《再18種發聲與失聲方法》將會再次突破場地規限,利用劇場空間以全新角度演繹聲音創作。
繼去年上演的《18種發聲與失聲的方法》後,《再18種發聲與失聲方法》將會再次突破場地規限,利用劇場空間以全新角度演繹聲音創作。

透徹了解新科技 與作品完美融合

將嶄新的舞台科技融入作品中,看似會令創作變得困難,但修讀劇場設計出身的技術總監馮海林(Allen)卻不以為然:「當嶄新的科技或系統出現,就會出現新的呈現手法,可為觀眾帶來新感受,豐富了劇場的可能性,這是科技於我的創作上的意義。」因此他每次接觸新技術時,一定會花時間了解它,才能將技術融入到創作當中,設計出有靈魂的作品,而不是純粹賣弄技巧。

被問到《再18種發聲與失聲方法》會展現甚麼有趣科技,Allen表示他們與媒體藝術家黃智銓(Kenny)合作,設計出一輛會與其他媒體融合並互動的遙控車。團隊更挑戰將位置追蹤系統運用到遙控車上,令整個演出涉及更多即時的表演,全面進化成一個充滿實驗性的野心之作。

透過樂手的演奏和技巧,電子敲擊樂器可運用物料的原音和電腦處理的聲音一同演奏,配合舞台裝置和視覺素材,締造出意想不到的視聽效果。
透過樂手的演奏和技巧,電子敲擊樂器可運用物料的原音和電腦處理的聲音一同演奏,配合舞台裝置和視覺素材,締造出意想不到的視聽效果。

《再18種發聲與失聲方法》

日期及時間:
2022年7月29日(五) 晚上8時
2022年7月30日(六) 晚上8時*
2022年7月31日(日) 下午3時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420、$280、$150
門票訂購連結:https://bit.ly/3OdnpLj
(* 7月30日設有演後座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