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行完一個展覽,會意猶未盡到想立即返回入口再行一轉,現於倫敦Tate Modern舉行的《Olafur Eliasson : In Real Life》是例外。礙於時間有限,我沒有這樣做,但看完展幾個星期,餘韻仍然強烈。
丹麥藝術家兼建築師Olafur Eliasson是Tate Modern的常客,繼其2003年吸引近二百萬人到場參觀的室內裝置《The Weather Project》,在室內高掛起「太陽」後,今次回顧展,共展出近四十件作品,完整地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核心,他所關注的環境議題,以及近年各方面的新嘗試。
展覽是刺激的,第一個房間是集數百件作品原型(prototype)的《Model Room》,是藝術家與冰島藝術家、建築師兼數學家Einar Thorsteinn,對於形狀、空間、結構的不同試驗。之後的房間,是幾件點題之作,帶出Eliasson最強的靈感來源和創作素材─自然之物。這包括覆蓋一整面牆、歡迎觸摸的青苔之牆(Moss Wall, 1994),以及《Regenfenster 》─「雨水」打在窗上,水沿窗緩緩流下,富有詩意。旁邊的暗黑房間,展出2013年的前作《Beauty》,從天花板灑落一簾薄霧水,在白光照射下,觀眾從某些角度可以見到懸浮在半空的彩虹,如夢如幻。
Eliasson擅長大型的環境和空間藝術,大自然是他的常用素材,他的童年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冰島,當城市人舉目皆是高樓大廈,他每日看到的是彩虹、冰川、火山、洞穴等天然環境,令他對於光、空氣、雨水、氣味等特別敏感,這些自小刻印在身體內的感官記憶,亦自然地體現在他的作品上。
改變始於經驗
展覽中最深刻的作品,莫過於《Your Blind Passenger》。進入這房間之前,工作人員提醒觀眾,進入房間後只需一直向前行,房間內的能見度很底,如果找不到出口,可以摸着右手邊的牆壁前進。推開這神秘房間的門,是一片迷霧,伸手只穩約見到五指,睇戲常說人在垂死時會見到的白色隧道,應該就是這樣。光和霧,常見於他的作品中,如2001的個展《The Mediated Motion》,在建築大師Peter Zumthor設計的、樓高四層的奧地利美術館Kunsthaus Bregenz內,每一層塑造不同的地景,其中一層就是迷霧中的橋。
一如Eliasson的其他作品,他十分着重觀者的感官體驗,人們總能完全浸淫在他所塑造的空間之中,感受身體與空間的關係,與作品互動,而不是抽離地觀看,這也是他的作品廣受大眾歡迎的原因之一。有人或會批評他的作品是嘩眾取寵,然而,他卻不是提供一種純粹娛樂和官能刺激,而是要着重真實的重要性。套用他曾經在TED Talk的說話:「是什麼令思想化成實際行動?是經驗。」他認為實體(tangible)和體驗,能令觀眾體會到自身和環境的真實存在和互動,這間接上令人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對所處環境和社會作出真實的改變。
作品與大自然對話 喚起對環境關注
Eliasson一向關注環保議題,如去年年尾,他跟地質學家 Minik Rosing合作命名為《Ice Watch》的作品,把格陵蘭島的巨型冰塊運到Tate Modern前的空地,觀眾看着冰塊慢慢融化,叫人直面殘酷的氣候變化真相。展覽尾段,展出了他於1999年從高空拍攝的冰川攝影作品。他打算於今年再進行一次拍攝,比對二十年前後的變化。
另外,值得一讚的是,展覽期間,博物館的餐廳The Terrace Bar跟Studio Olafur Eliasson kitchen,聯手推出素食套餐,全用當造有機食材,提醒人們進食不只是被動的消費,而是由個人主導的生活選擇。這種多面向去展示「展品」,把展覽議題延續到展場外的方法,是廿一世紀策展的良好示範。
作者簡介
拉米,傳媒工作者,終日在沒有答案的世界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