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裝多角探索性別 從身體撼動二元文化 藝術家單慧乾:變裝像一面鏡 觀照自我和世界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變裝多角探索性別 從身體撼動二元文化 藝術家單慧乾:變裝像一面鏡 觀照自我和世界

12.12.2021
譚志榮, 刺點畫廊
tan211207yuenlung-0252-1

藝術家單慧乾想像,自己提着一個手挽袋,袋裏裝載着多個角色。包括豐滿誘人的Victoria Sin、俊悄的美男「宇宙」、調皮的「唯一」、健碩陽剛的「慧King」,以及嚴肅認真的「說書人」,各有獨特的面貌,或濃妝豔粉,或繪着充滿寓意的臉譜。他們都是單慧乾,是其千姿百態的自我的某個片面。

刺點畫廊的《It’s Always You》展覽,展出近幾年單慧乾從這些角色衍生、以影像為主的創作。作品內容不盡相同,但藝術家都以「變裝」(Drag)介入主導當代的各種二元概念,質疑它們的局限與界線。「變裝像一面鏡。我創造的每個角色都是一面鏡,讓我看見自己,繼而轉身,讓別人看見他們如何被社教化。」在角色之間游移,反覆脫去舊裳,再穿上新裝,單慧乾探索自我身份,也讓人看見在二元對立以外的可能世界。

遠走倫敦 初試變裝

單慧乾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父親是香港移民,母親是英國人,家中還有兄長。從小,慧乾就被教導做個「乖女」——每說到「乖女」,慧乾總會轉用不熟練的廣東話表達——但看到哥哥可以做某些行為,自己卻被禁止,不免心生困惑,問父母:為什麼兩人會有不同待遇?「因為你是女孩子,他是男孩子。」得到這樣的回覆,慧乾明白,「因為我的指定性別,就要以某種方式行事;也純粹出於這原因,我受差別對待。」

家庭壓力使單慧乾自青年時期就想離家遠走,自主生活。曾夢想成為時裝設計師,年少的慧乾早在盤算,如果想入讀倫敦著名時裝學府中央聖馬丁,至少自己因母親關係,有權在英國居留工作,自食其力。二〇〇九年,慧乾十八歲,獨自移居倫敦,頭兩年在餐廳做侍應,賺取學費,其間認識從事時裝行業者,卻發覺自己與他們相處不來,「我與時裝界格格不入,太呆太笨了。」

原來的夢想落空,但倫敦的生活讓單慧乾大開眼界,很快找到新志向。從前單慧乾對當代藝術毫不了解,但在倫敦不時到訪畫廊,看過許多展覽後,便愛上藝術並報考院校深造藝術,「藝術有更多方法表達自己,千變萬化,我喜歡其無窮的可能性。」

2017年,單慧乾變裝為Victoria Sin的自拍照。
2017年,單慧乾變裝為Victoria Sin的自拍照。

此外,昔日尚在多倫多時,單慧乾已時常和朋友到同志酒吧觀賞變裝表演,雖然一般都是男扮女裝的「正宗」表演,但當時已對舞台上的變裝皇后非常着迷,「我被變裝皇后展現的那種震懾全場、引人注目的女性氣質吸引。」而在倫敦,慧乾也發現了當地活躍奔放的酷兒變裝圈子,他們的變裝不分性別認同,甚或化身成妖獸,無拘無束,衝擊思維,「我意會到,自己也可以是變裝表演者。」

「我初次變裝,是自己單獨在房間裏,對着相機自拍,像實驗一樣。」試了好幾次,二〇一三年,慧乾終於夠膽以變裝皇后的模樣離開房間,和朋友夜遊,逐步逐步走近舞台,「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很害羞,沒勇氣上台表演,然後我學識怎樣克服羞怯,看起上沒那麼腼腆。但我始終是個內向的人。」面前的慧乾,斯文內斂,說話輕聲但談吐自信。

變裝探索身份性別

「最初我沒有想過(藉着變裝)表達什麼信息,只覺得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我想以酷兒的方式探索女性氣質(femininity)。如今回看,我是通過變裝處理自己與性別的關係。」

單慧乾的第一個角色以慧乾原來的稱謂命名,亦即Victoria Sin。她被設計成一個身穿華麗盛裝的白人女性,化上豔麗的眼影,緋紅的唇色等奪目妝容,再加上堅挺的假胸,身材更是圓潤豐滿。在扮演這將女性理想特點極端放大的Victoria Sin的過程中,慧乾慢慢排解那囤積內心良久、必須體現女性形象的壓力。「我破除了成長期間被社教化的『白人性』(whiteness)和『女性氣質』。」不再受世俗觀念束縛 ,終能明言,「我意識到我不是女人。」

雖然單慧乾不認同自身為女性,但化身成Victoria Sin花枝招展出街,從另類視角觀察世界,卻是有趣的體驗。「變裝時,人們會因應角色對待我,我更能察覺平日人們對待我的不同之處。」當Victoria Sin行入酒吧或俱樂部,人們多數會視之為一個白人男子裝作的白人女子,甚或突然間讓路給她,但沒人知道在其皮相之下,實是一個混血的生理女性,揭示無論「白人性」還是「女性氣質」都是建構的概念。

「而當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對待我,我也會做出不同的行為。」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的互動關係,正是展覽中的系列短片《Narrative Reflections on Looking》(2016-2017)討論的主題。這一系列短片是單慧乾的碩士畢業功課,更是藝術家首度真正把自身的變裝表演結合創作。短片中,Victoria Sin擺着誘人曖眛的姿勢,戴上耳機聽其低吟獨白,細膩情感的敘事內容,輕撫撩動聽者慾望,探討「觀看」中權力遊戲。

+1

消弭對立 打破邊界

Victoria Sin多年來是單慧乾的唯一變裝角色,相伴一起探索性別身份認同。直到二〇一九年,藝術家轉以其中文原名單慧乾開始拍攝電影《A Dream of Wholeness in Parts》,並在其中創造了第一個男性角色「宇宙」—— 面部參考了粵曲的花臉淨角臉譜,繪畫了一朵從地球長到天空的蓮花。在這部受道家思想,尤其「莊周夢蝶」故事啟受的影片中,「宇宙」和其他角色在夢與現實之間跌宕穿梭,一切所見事物真假難分。

單慧乾藉此電影,揭開其藝術家生涯的新一章,關注的範疇也從性別及種族,擴展到自我與他者,個人與環境,生命與死亡,清醒與夢境等二元對立概念。身為混血的「非二元性別者」(Non-binary person)的慧乾察覺到,二元對立其實無處不在,總是粗疏地將事情劃界區別,分化人類,窒礙交流,使社會以至世界走向兩極。「我們所身處的二元文化,讓介乎兩者之間的人感到羞恥。」隨之,消除二元漸漸成為了慧乾往後作品中的重要題目。

Sin Wai Kin, Today’s Top Stories, 2020, Single-channel video, 6’30”.(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Sin Wai Kin, Today’s Top Stories, 2020, Single-channel video, 6’30”.(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Today’s Top Stories》(2020)中,藍色皮膚的「說書人」登場,充當星際電視台的新聞報道員,述說自相矛盾的新聞故事,凸顯敘事虛實難分,真相難求。《The One》(2021)中,面部畫有裸體的「唯一」在藍天下打坐冥想,個體身心與外在環境的界線褪色,兩者和諧共存,融為一體。

最近,單慧乾將「宇宙」、「說書人」、「唯一」,連同坦胸露臂的壯男「慧King」四個男性角色,合組偶像男團《It’s Always You》。慧乾參考了Backstreet Boys至BTS等不同時期的流行男團,再以戲仿誇張的手法將《It’s Always You》男團呈現。除了製作了單曲舞蹈MV,更設計了成員簽名海報,甚及供觀眾體驗「粉絲」打卡滋味的人形紙牌。作品反思男團在流行文化的地位與功能,在是次個展中大受歡迎。

「男團可說是談論慾望與身份的完美載體,他們藉着理想的男性形象,點燃人們的內心慾望。但有趣的是,許多時男團的成員都不是極之陽剛的。」單慧乾解釋,部分不符傳統形象的男團成員,一邊會受男性指斥「娘炮」,但另一邊又會深受女性愛戴,混雜些許女性氣質的男性也有其吸引力。「現實中性別不是單一純粹的,而是由各種元素構成。」

變裝成這些男團成員,對單慧乾來說是刺激的嶄新領域。「變裝成女性,對我而言是釐清與社教化規範之間的關係,就像脫去一些東西。而變裝成男性,就像試穿一些、我以前被禁止及應感羞愧的東西。」慧乾以往會跟人說,認為自己是男性化的,但即使是酷兒,聽到也只報以訕笑,人們的反應讓慧乾難過,然而,「通過變裝成男性,人們真的開始看見我的男子氣質,我自己也是,並對此變得自信。」

Sin Wai Kin, Today’s Top Stories, 2020, Single-channel video, 6’30”.(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It’s Always You》的MV
左起:宇宙、說書人、慧King、唯一
左起:宇宙、說書人、慧King、唯一
《It's Always You》的簽名海報
《It’s Always You》的簽名海報

自我多元但求自在

與各個角色挽手共舞,穿上他們的皮囊與周遭互動交流,單慧乾體會到,所謂「自我」從來不是始終如一的概念。「我不會說我找到了自我,但我可肯定,我捨棄了不屬於我的東西。透過每個角色,我發現更多自己不同的面貌,不過我還在探索這到底意味着什麼。」

也許這意味着,世界本來就變幻不定,人需要坦然接受。「要找到心境的平靜,就要在身處分類之間仍然輕鬆自在,在二元以外仍然輕鬆自在,知道世事常變仍然輕鬆自在。」單慧乾說,自己還未做到,但會繼續創作,透過作品繼續追求對這種面對無常坦然依然的心境。

 

單慧乾《It’s Always You》
地點:香港黃竹坑道28號保濟工業大廈15樓
日期:即日至2022年1月8日

PROFILE

單慧乾,多媒體藝術家,以變裝為其創作重心。一九九一年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現於英國倫敦生活工作。表演及作品曾在British Art Show 9、Art Basel、Frieze 倫敦藝博會、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等展出。

譚志榮, 刺點畫廊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