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X古典?】KJ與Music Lab在倫敦,看到香港古典音樂的希望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流行X古典?】KJ與Music Lab在倫敦,看到香港古典音樂的希望

08.08.2017
匡翹 部分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黃家正曾為天才年輕古典鋼琴家,但他不自限於古典音樂的世界,反而希望打入更流行的領域。
黃家正曾為天才年輕古典鋼琴家,但他不自限於古典音樂的世界,反而希望打入更流行的領域。
黃家正曾為天才年輕古典鋼琴家,但他不自限於古典音樂的世界,反而希望打入更流行的領域。

自我搏鬥的鋼琴家

黃家正站在台上,角色除了是演出者之一,他還像是戲劇中那個會突破第四道牆壁,與觀眾直接對話的叙事者。他泰然自若,介紹一眾來自香港的音樂人,在適當時開玩笑,幾乎完美地控制了現場的氣氛,唯一讓他有點不知所措的時刻,是台下有一名外國觀眾突然問,”What’s wrong with your hands?”黃家正雙手的一些關節上包着紗布,他仍能表演,但那些紗布也不能讓人視而不見,”I am OK, “他稍作遲疑後又回復自信地回答,”I just fight with my piano.”觀眾笑起來,”We will talklater”他又繼續他的表演。

《Music Lab: Fingerman X Beloved Clara X SMASH》是黃家正這次在倫敦的表演項目。Music Lab是黃家正於2013年有份創辦的團體,着力於通過古典音樂的表演與不同社羣溝通,曾舉辦過以本土音樂家為主力的本地薑音樂節,融合古典與當代音樂元素,以推廣古典音樂以及香港的古典音樂家。這次倫敦的演出,其實就是從本地薑音樂節2017演化出來的。

開展對話

有別於一般古典獨奏鋼琴家高雅又抽離的身位,黃家正這次表演時的自我表演非常明顯。他會一直與觀眾對話,又化身為「指魔俠」,通過音樂與影像,探討「神唔神」這議題。好像有點刻意嘩眾取寵,這卻是黃家正有意為之的策略。「我一定要找方法,讓更多的人接觸到這些音樂。那是需要找些吸引的題材,和將門檻降低。」他說。

這是黃家正與自我搏鬥的例子之一。黃家正,常被稱作KJ,是香港最有名氣的年輕鋼琴家之一,除了他的造詣,一套以他為主角的紀錄片《KJ音樂人生》也是原因之一。此影片記錄了他年幼時六年的經歷,一名天才橫溢的音樂神童,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到處莽撞,學習當一個「人」。

影片完成了,黃家正的人生卻仍在完成的過程中,這位鋼琴家在2008年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進修音樂,卻在四年前回港,開辦音樂教室Music Lab,同時亦開始主辦音樂會,不是那種看似高不可攀的古典音樂會,而是結合古典與流行,甚至特別叙事的音樂會。「我覺得香港其實有許多年輕人有在聽古典音樂的,」他在參加完鋼琴家Alfred Brendel在倫敦著名室樂演出場地Wigmore Hall的分享會後說,「坦白說,在這次分享會中,出席的多數是頭髮已白的老人了,我想,在這裏,還會出席這些活動的,上了年紀的人應該比較多吧。」

Wigmore Hall是倫敦以音響效果一流見稱的中小型表演場地。
Wigmore Hall是倫敦以音響效果一流見稱的中小型表演場地。

沒有執着也是執着

黃家正在香港看到的,是古典音樂在香港的希望。當香港接觸古典音樂的人口中,年輕人佔一定的人口比例,那麼,他好像可以在這裏成就一些事情,縱使這種成就,某程度上意味着他個人音樂發展上的折衷。例如他正學習pop piano,將流行歌曲加入古典音樂的元素,在倫敦的表演中,他就有與色士風手孫穎麟及口琴手何卓彥合作,於SMASH的表演環節中,演出如《李香蘭》等流行歌曲。在這些演出者中,其實又可以找到一些共通點,孫穎麟曾長期於英國居住,而何卓彥又曾拿着一把口琴就往歐洲流浪,在路上得到機會甚至參與職業樂手的巡演,又早已贏得口琴比賽的世界冠軍,對他們來說,發展的空間遠不只香港,但他們都選擇回到香港,以香港為根據地。

色士風手孫穎麟(左)及口琴手何卓彥(右)今次與KJ合作,用古典音樂的技巧再現一些流行曲目。
色士風手孫穎麟(左)及口琴手何卓彥(右)今次與KJ合作,用古典音樂的技巧再現一些流行曲目。

「在這個城巿,我希望能做到些事情出來。」黃家正說,「我有想過再到海外去進修,因為在香港,有太多的事情分散我的注意力上了。近年我練習的時間變少了,我希望可以專注在音樂之上。」再一次,黃家正顯露出他的矛盾,他希望專注,他希望推廣音樂,他內省,同時又以表演者的姿態,泰然自若地展示一切。他有一名香港古典音樂家的矛盾,同時,他又有作為一個香港人的矛盾。「我對古典音樂沒有什麼執着,」他說,這似乎意味着他放下了那可保護他的光環。最後,與他同在的只有那座鋼琴,那他習慣了與它搏鬥的鋼琴。

讓我們一起離開吧

香港的古典音樂作品,如何傳播海外?除了政府的資助,音樂家們自己走出去似乎才是真正健康的路徑。
香港的古典音樂作品,如何傳播海外?除了政府的資助,音樂家們自己走出去似乎才是真正健康的路徑。

在倫敦現場感受到香港音樂家們優秀的演出,卻不禁在想,如果他們通通離開了,香港是否就失去了古典音樂的未來?然而,大概可以這樣說,國際養成了這班香港音樂家。他們本來就不是一直在香港的,很多時他們甚至長年在外國居住,接受教育,然後才回到香港,然後又或想到再次離去。然而他們真的可以離去嗎?老套的說,離去是為了回來,認知到香港環境的不足,以開拓視野為由走向世界,似乎是一個說服力較高的理由。

匡翹 部分圖片由主辦單位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