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林若寧——藏在歌詞後的人》罕有林若寧專訪 論林夕、流行文化影響:廣東話的鏡子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新書推介】《林若寧——藏在歌詞後的人》罕有林若寧專訪 論林夕、流行文化影響:廣東話的鏡子

fb-photo

從大熱作〈笑忘書〉、〈預言書〉,〈年少無知〉,再到近年抒發離別的〈明天見〉和〈On My Way〉,坊間對林若寧筆下的歌詞早就耳熟能詳,對詞人的認識卻少之又少。由流行音樂研究學者朱耀偉策劃的「香港詞人系列」最近出版《林若寧——藏在歌詞後的人》,由流行文化評論人張書瑋撰寫,從電影、文學、流行文化多個角度研究詞作,更特別收錄鮮少受訪的林若寧專訪。從他者觀察評論,以及詞人自白,我們對於這位流行又神秘的「林若寧」有怎樣的了解?

林若寧:在這個行業裏面你有收穫,你也有責任令它完整

書中圍繞詞作文本,不帶艱澀嚴肅的學術理論框架,反以較自然的散文筆觸,漫話間橫跨不同時期,各類文化的參照互文信手拈來。從早期的〈照相本子〉、〈飯島愛世界〉,包碟創作《新居入伙》,包括與林夕合寫並以「小林」為署名的〈另一半〉,再到八、九十後大熱〈笑忘書〉、〈預言書〉,以至近年的〈明天見〉和〈On My Way〉,去年黃明德推出的三首校園題材歌曲,涵蓋的創作時期尚為完整,並呈現出林若寧如何駕馭不同題材類型,重點之一是作者提出林若寧詞作中的真實自我和主體意識變化。

由創作者出發,從中拉出一條縱線論及流行文化的互為影響。作者張書瑋鍾愛音樂、影劇,對流行文化素有研究,更為討論提供多元角度進入,他也指出,林若寧代表着一個世代:「這個世代以聽眾的身份經歷過八九十年代流行文化最鼎盛的時代」。例如電影,一首楊千嬅的〈偷吻杜魯福〉明顯就杜魯福的指涉,以「安坦.但奴」系列的《偷吻》、《祖與占》和《戲中戲》作對讀闡釋。又例如林若寧喜歡的導演蔡明亮,作者提到詞作借用蔡明亮多部電影,並不意在翻譯,而是借用其張力,同樣都市男女欲望與寂寞,林若寧以歌詞另闢意境。從中除了以不同方式理解歌詞,同時就如作者看待詞作,這些文章也成為那一個流行文化最鼎盛的時代的側寫。

匯智出版社推出《林若寧——藏在歌詞後的人》,由張書瑋所著,為「香港詞人系列」新作,由流行音樂研究學者朱耀偉策劃。
匯智出版社推出《林若寧——藏在歌詞後的人》,由張書瑋所著,為「香港詞人系列」新作,由流行音樂研究學者朱耀偉策劃。

從主體意識的討論,到流行文化對詞人創作的影響,承接種種分析研究,書中最後附錄為張書瑋和林若寧的專訪,為該詞人研究系列叢書首次輯錄專訪文章。透過對談,難得地由詞人直接回應種種提問,包括歌詞創作感受。就以林若寧代表作之一〈笑忘書〉為例。在研究部分,張書瑋提到林若寧填詞生涯轉捩點的〈笑忘書〉,先對比林夕為王菲所填的同名歌曲及〈給自己的情書〉,就歌詞的筆觸、遣詞、結構、比喻等等不同面向進入文本;來到及後對談,讀者更能從林若寧口中知道這首歌作為「一個較明顯的分水嶺」的特別之處。還有諸如:林夕接班人?為何拒絕社交平台?會否擔心別人過分解讀詞作?這些提問都在作品以外,補足了更多詞人的想法,尤其是這位作風低調的詞人,可謂相當珍貴的訪談內容。

林若寧坦言希望大家當自己不存在,他在對談中如此回應:「我覺得這不是為了記錄我,是為了有一個完整的呈現。有一天假設沒有了廣東歌,還有一些資料大家可以找來看。在這個行業裏面你有收穫,你也有責任令它完整。不是你訪問我有意義,而是有人願意去做一件這麼完整的事,去記錄我自己也很喜歡的文學,或者歌詞,我覺得這件事最重要的。如果能夠令它完整,這並不會令我很痛苦。這是記錄這個年代的某一部分。」這一段除了作為個人解釋受訪理由,也道出這次詞人研究的意義——以至記錄訪問本質之必要。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