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面對挑戰 綜合型電台仍有優勢 大眾傳播學者鄭嘉麟:電台以不同定位,吸納不同受眾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電台不死

傳統媒體面對挑戰 綜合型電台仍有優勢 大眾傳播學者鄭嘉麟:電台以不同定位,吸納不同受眾

tan220730lucas-0322-2

媒體發展一直跟隨時代而演變,傳統媒體不斷萎縮,似乎預告其不斷黯淡的未來。但是,當一種媒體依然生存,便足證它有自身的存在價值。大眾傳播學者、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副總監鄭嘉麟博士,認為電台在今天仍努力地,陪伴着社會裏需要聲音的人。

有說新世代的聽眾由被動變為主動,不再滿足於單向接收資訊,反而熱衷於即時互動、樂於成為內容的參與者,電台則受傳播模式所限,只能提供有限度的互動性(例如phone-in環節)。但鄭嘉麟不認為所有的受眾都喜歡互動內容,他相信每一個媒體也有特定的受眾,電台的優勢是作為綜合型媒體。

深水埗街頭仍有不少修理收音機的店舖
深水埗街頭仍有不少修理收音機的店舖

「你說YouTube或其他網台,其實他們的內容是比較單一,你follow一個Patreon,follow一個Clubhouse的房間,可能係因為你鍾意嗰個類型才加入,你係要主動搵嚟聽。但比較傳統或well established的電台,作為綜合型媒體,當我(受眾)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或只想打發時間的話,比如揸車的時候,我沒有什麼特別的需求,只想有點聲音或content陪伴自己,我覺得電台是fit到這個位的。」

他不認同電台工業在走下坡,並指不同電台也在利用其他形式去營運,「以往只有單一的渠道,就是靠大氣電波去接觸他們的受眾,但我覺得現在的模式已不再相同,他們都在做很多interactive的事。」

他舉例,商台的定位說得上是一間搞event的機構,舉辦很多與年輕人交流的活動,以另類模式將電台的功效發揮出來:「聽收音機的確係冇咁蓬勃,但電台這工業絕對不是在走下坡,甚至已死,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出現。只是營運機構未必單一在一個平台上工作,或者會以event的方式,或出產一些比較受歡迎的節目主持,跨平台地創造一種現象,最終也是想將聽眾帶返節目入面。」

傳統電台在資源上還是比較充裕,除了設有新聞部門,也有很多人作後勤支援。
傳統電台在資源上還是比較充裕,除了設有新聞部門,也有很多人作後勤支援。

每間電台亦採用截然不同的市場定位。他續指,新城電台的定位是財經,這是它的獨特之處,「一間商營電台冇收入自然會摺,當佢仍然屹立不倒,就證明佢還有一定的市場價值。」他認為市場上不乏收聽財經節目的受眾羣體,「不是全世界也只聽一類節目,不同的電台正好滿足各羣體的需求。」

縱使網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傳統電台在資源上還是比較充裕,除了設有新聞部門,也有很多人作後勤支援,「但網台可能只得兩個人撐起晒。電台的好處就是,一些即時資訊,電台較易接觸權力核心,例如獲取新聞素材、現場採訪,也能容易和快速地做到,受眾也傾向較信任電台報道。」因此,他認為電台比起新媒體仍有優勢,也在填補市場尚未被滿足的需求。

大眾傳播學者鄭嘉麟博士
大眾傳播學者鄭嘉麟博士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電台不死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