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試題風波時間線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從一份考卷看歷史課

DSE歷史科試題風波時間線

200609-snapshots_jaedus-236
edu_02

爭議題目

歷史科考試卷一第二條資料題(c):「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試參考資料C及D,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資料C:引用日本法政大學校長梅謙次郎1905年的文章,清國教育家范源濂稱大清國有意改革,惟修讀法政課程需多年時間,促請他設立法政速成學校,讓留學生可於一年修畢課程,梅謙次郎同意設立課程。

資料D:引文一摘取黃興代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寫給大日本帝國元老井上馨的信,要求對方委託三井洋行籌募資金,支持推翻滿清及成立新政府;引文二是三井洋行代漢冶萍公司借款予中華民國政府的合同。

誰是出題者?

有傳媒報道,是次歷史科試卷的擬題員正是現任教育局課程發展主任。教育局回應指,該教師去年加入教育局,於獲聘前以「個人身份」獲考評局邀請加入審題委員會,上任教育局新職後,繼續在歷史科審題委員會工作。局方聲稱,基於考評局保密原則,其外間工作與教育局無關。

edu_01

風波時間線

5月13日

《橙新聞》報道,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歷史)楊穎宇被揭曾於社交帳戶發表「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言論。

5月14日

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考試於上午舉行。教聯會指,相關題目一面倒講述日本助中國推動現代化,引導學生做「漢奸」。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引述聲明,懷疑考評局高級人員的政治立場影響試題設置。教育局深夜發表聲明,對試題予以譴責,認為試題具引導性,「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要求考評局嚴肅跟進。

5月15日

考評局凌晨回應指將嚴肅處理,但為免影響閱卷的公平公正,損害考生利益,不宜作出評論,並指出歷史科設有審題委員會,試題經成員全體接受才正式定稿,亦設檢討機制。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重申,答案沒討論空間,只有弊沒有利,並宣布已要求考評局取消該試題,確保考生得到公平對待。考評局同日晚上作出回應,指撤題會影響考生成績,影響深遠。

新華社指,試題美化日本暴行,若不取消「毒題」,勢難平息中華兒女的憤怒,並要求港府撥亂反正,建立適應「一國兩制」的新教育體制。

5月16日

考評局前秘書長蔡熾昌撰文表示,取消題目是公開考試的嚴肅項目,「必須以科學為基礎,輔以學科專家專業意見,偏離正軌,放下專業,後果嚴重」,促請當局三思,以考生為重。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表示香港教育必須「刮骨療毒」,找出教材中的「毒內容」,並緊盯蓄意而為的「播毒者」。

5月18日

教育局派員調查考評局的出題及審題機制。考評局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是否取消有關試題及後續安排。同日,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聯同香港眾志到考評局請願,表示收集到六萬個簽名反對取消試題,包括一千二百名應屆歷史科考生(約四分一考生)參與聯署。

教育局指出,特首可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條例》第十三條,就「對公眾利益有影響的事項」向考評局直接發出指示。

5月19日

特首林鄭月娥形容事件為「專業失誤」,指公開試不接受當局意見是很大問題,並強調沒政治干預,但為保護教育及學生,她不會迴避行使相關條例賦予特首的權力。

5月21日

教協問卷調查顯示,在二百六十八位前線歷史科教師實名回答之中,有97%反對取消試題。

5月22日

考評局宣布取消試題,認為試題偏離學習及評估目標,將按考生其餘題目的表現估算分數,同時決定從題庫內刪除試題。

5月25日

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透露,57.1%考生作答「弊多於利」,38%回答「利多於弊」。當中78%考生提及弊處,17%只提及利處。6月3日

「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代表一名應屆歷史科考生申請司法覆核。

6月10日

教育局表示,將與教育界及考評局代表成立專責小組,並已要求考評局在六月下旬提交內部調查報告予專責小組審核和跟進。

6月12日

中聯辦發言人指,考試試題引導學生仇中、仇警,公然歪曲歷史,傷害民族感情,認為香港教育亂象,跟青年學生嚴重缺乏國家觀念與國民身份認同感有關。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從一份考卷看歷史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