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X華仁】教育需要回應時代:培育老師 成為耶穌會教育的使者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耶穌會教育

【耶穌會X華仁】教育需要回應時代:培育老師 成為耶穌會教育的使者 

wahyan-056-tan201020yan_0522-web

一間公司不夠人手,可以請人。一個教會不夠神職人員,可以怎辦?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社會逐漸富裕,即使全球信眾數目有所增長,願意獻身的神職人員卻一直減少。耶穌會的會士數目,在一九八六年超過二萬五千人,二〇一五年卻跌至一萬六千多人。耶穌會專注辦學,近年愈發強調與平信徒合作,延續耶穌會教育。

蘇英麟在大學畢業後,曾經在香港華仁任教,徐立人神父是他的學生。
蘇英麟在大學畢業後,曾經在香港華仁任教,徐立人神父是他的學生。

成為神父不單純是個人選擇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二日,徐立人成為最新一位晉鐸的華仁學生,正式成為神父。那一年,他四十五歲。根據耶穌會的統計,年輕會士人數集中在非洲和南亞。在香港這個相對富裕的地方生活,為什麼徐立人會想獻身教會,選擇儉樸的修道生活?

「這不是我的選擇,而是一種calling,天主的召叫。」三十歲那一年,徐立人突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實在備受祝福,希望有方法回報上主的愛。他開始思考,到底神希望他做些什麼?徐立人一直尊敬德蘭修女,原本只想做一個普通的修士,像她一樣去世界最貧窮危險的地方服務人民。

「耶穌會強調分辨,神父引導我思考,這個想法是不是天主的旨意。」徐立人發現,自己是因為擔心在加入耶穌會之後要回到華仁教書,害怕教得不好會被取笑。「作為一個修士,還是成為一個神父,會對教會有更多貢獻?」徐立人分辨到正確的calling之後,義無反顧就加入耶穌會當神父。

香港華仁的神父宿舍,曾經住到四十位神父。如今只餘幾位神父共居,偌大的讀書室都是空凳,只有在聖誕聚會才會坐滿人。
香港華仁的神父宿舍,曾經住到四十位神父。如今只餘幾位神父共居,偌大的讀書室都是空凳,只有在聖誕聚會才會坐滿人。

校長在退休後才領洗

耶穌會的會士在辦學一直擔當重要角色,會士為教會奉獻一生,本身已經是一種身教。要成為耶穌會的神父,動輒需要十至十五年。長時間受浸於耶穌會的價值觀,會士的一言一行已經彰顯出耶穌會的精神。

然而,耶穌會在全球營運的學校超過八百五十間,教育接近八十萬個學生,當中只有百分之四左右的工作者是會士。由於教育普及,平信徒的知識水平比起中世紀大幅提高,昔日要靠神職人員才做到的事情,今日也可以由平信徒擔當重任。

以前不是人人有機會讀書,耶穌會願意花上十五年時間栽培一個神職人員,會士通常於十八歲就加入修會。徐立人神父在三十五歲才加入耶穌會,相比而言可謂「超齡」。
以前不是人人有機會讀書,耶穌會願意花上十五年時間栽培一個神職人員,會士通常於十八歲就加入修會。徐立人神父在三十五歲才加入耶穌會,相比而言可謂「超齡」。

蘇英麟是香港華仁助理校監,曾任香港華仁校長,年少時也是在香港華仁讀書,可說是平信徒為耶穌會工作的其中一個見證。當年畢業之前,他走入香港大學的招聘服務處,揭開報告板上的第二張紙,就是香港華仁招聘老師教授經濟和數學。畢業後就回校教書,蘇英麟還是希望見識外面的世界。在商界和高等教育界打滾多年之後,適逢時任校長退休,蘇英麟接手香港華仁校長一職。

「當時我尚未領洗,相信是第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華仁校長。」蘇英麟笑說。去年退休,轉任助理校監,蘇英麟終於有時間參加為期十八個月的慕道班,今年六月正式受洗。

培育理念相近的老師

為了推廣耶穌會教育,會方今年成立中華省耶穌會教育中心,蘇英麟成為首位主任,徐立人神父接替周守仁神父,出任耶穌會中華省教育委員會主席。昔日的耶穌會教育,主要透過神父身教。今天因為科技發達,全球耶穌會學校能夠分享教育方法和資源,發展出一套教育系統,有助平信徒深入了解耶穌會的教育。

新入職的老師需要參加為期兩至三年的培訓,例如工作坊或靈修營。「教育方法雖然可以具體化,但是不代表老師讀完就會懂得教。」蘇英麟說。兩間華仁書院每年都會舉辦數次老師發展日,有別於一般企業培訓着重灌輸公司理念,耶穌會培育老師的時候,都是從對方的渴望開始,特別是新入職的老師。

「到底老師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耶穌會的理念與老師的渴望有無共通點?假如大家想法有所不同,當中有無地方能夠啟發雙方成長?」蘇英麟強調,培育老師需要為他們建立與耶穌會的連繫,這種連結不是一夜之間能夠達成,需要有空間容許老師反思和實踐。

教學之前 老師先要自學

耶穌會近年積極推動「意識省察」,希望學生在節奏愈發急促的社會,保持靈性健康。「老師可以跟稿帶學生意識省察,但是他們未必能充分掌握。」蘇英麟說。學校曾多次在耶穌會的長洲「思維靜院」,為老師舉辦退修營,讓他們體會反思,習慣與人分享內心想法。

兩間華仁書院都設有班主任課,二十分鐘的時間,老師陪伴學生一起反思,建立品格。香港華仁每星期設有一課,九龍華仁則定為每天早上第一節課。有一次,適逢颱風後復課,記者到九龍華仁採訪,在走廊聽見老師藉此打開話題,詢問同學如何使用額外的時間。

九龍華仁設有水球隊,排名全港前列,由舊生回校擔任教練。
九龍華仁設有水球隊,排名全港前列,由舊生回校擔任教練。

同學七嘴八舌,有人為了下星期的測驗備課,有人慶幸多出時間補做數學功課,也有人悠閒歎了一個下午茶。言談之間,老師亦有滲入時間管理的方法,期望同學有所得着。「老師都認同反思的重要,正在嘗試在日常課堂預留時間反思學習。」九龍華仁校長鍾衛良說。

九龍華仁校長鍾衛良表示,校方重視學生心靈健康,每天早上都設有班主任課,老師陪伴學生一起反思,建立品格。
九龍華仁校長鍾衛良表示,校方重視學生心靈健康,每天早上都設有班主任課,老師陪伴學生一起反思,建立品格。

香港華仁校長陳偉倫於去年九月上任,正值社會動盪之時,校方依然堅持他和其他老師一起前往菲律賓,參加為期一星期的耶穌會教育研討會。其中一日,會方安排七十個參加者,分別陪伴七十個學生上課,做學生的同行者。「從學生角度感受學習生活,多姿多采之餘,原來有時也真的十分忙碌。」陳偉倫與老師們一同反思,華仁的教育如何做到與學生同行。

Finding God in All Things

耶穌會教育擁有優良傳統,同樣強調回應時代需要。九龍華仁重新設計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的內容,初中學生必修編程(coding)。「假如學生有志深入學習資訊科技,校方亦設計了相應課程,鼓勵學生嘗試發明,甚至去外地交流和參賽。」鍾衛良說。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即使學校停課,九龍華仁的學生主動以3D打印技術製作一百個面罩捐給救世軍,在生活中實踐Men for and with others的華仁精神。

華仁積極推廣STEM教育,九龍華仁學生在疫情期間自製面罩,現正為長者研究人工智能扶手電梯,希望扶手電梯能夠透過人面識別,自動為長者減速。
華仁積極推廣STEM教育,九龍華仁學生在疫情期間自製面罩,現正為長者研究人工智能扶手電梯,希望扶手電梯能夠透過人面識別,自動為長者減速。

耶穌會有一句靈修說話”finding God in all things”,華仁亦一直鼓勵學生,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和校園生活,體會”finding learning in all experiences”。今年九月復課不久,香港華仁依舊舉辦學會登記日。戴上口罩的學生,賣力地推廣學會,招收會員。其中一個學會有一條長長人龍在排隊登記,原來是今年才成立的「航空太空工程學會」。六個熱中研究太空的小伙子,在暑假密密寫計劃書。他們還特意去深水埗買來塑膠飛機模型,同學只要參加攤位遊戲,答對問題即可免費獲得。男生果然知道男生的心意,攤位人頭湧湧。

教育界近年一直推廣和發展創新教育,香港華仁書院與另外十間學校,正在與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Project Zero合作,研究在不同的學校環境,如何有效實踐創新教學。

華仁仔興趣多多,「武術學會」在學會登記日頗受歡迎。
華仁仔興趣多多,「武術學會」在學會登記日頗受歡迎。
香港華仁校長陳偉倫的教育理念與耶穌會相當一致,他希望支持學生達成理想。
香港華仁校長陳偉倫的教育理念與耶穌會相當一致,他希望支持學生達成理想。

此外,香港華仁今年於初中開展了一個名為”IDEEA”的跨學科創意啟發計劃,於電腦、視覺藝術及生活與社會科的部分課堂上,安排學生分組研習。陳偉倫校長也落場帶組,與學生一起探索和研究。從Empathize開始,再透過Innovation、Design、Engineering和Arts,讓學生實踐Entrepreneurship的精神,設計一件回應時代和社羣需要的產品。

每年開學不久,就是中一招生資訊日。去年新上任的陳偉倫校長表示,學校會因應學生的潛能,給予最適當的支援,無論是學業、運動,甚至是電競,都是以學生的選擇為先。他舉例,一個成績不俗的學生,因為熱愛足球,寧願選擇成為一名全職足球員,現時在球壇也有相當不錯的發展。

「假如學生在學業上有能力,立志成為狀元,我們當然全力支援他。然而,我們亦相信學生是最清楚自己的需要,希望家長明白,陪伴學生成長,就是支援他們達成自己的目標。」陳偉倫說。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耶穌會教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