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溫度・彼此交織④】福氣,可以大家分享。織善,用愛心去參與。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看見溫度・彼此交織④】福氣,可以大家分享。織善,用愛心去參與。

06.03.2024
卓朗燊、李婉@Creative Team
黃家邦、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5iris0571

回到初心,織善的概念是連繫社區中的不同持份者,讓他們彼此看見,像線一般交織起來,編成一個「善」網,凝聚眾人的力量,成就社區的更多可能。

樂於穿針引線

「五條線織出善」、「Coffee with Strangers」、「深水埗排檔實驗」等,還有將會同在「織善社區」計劃支援下展開的社區計劃,都由周大福慈善基金及香港社會創投基金聯手穿針引線,為社區帶來新景象。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的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魏華星(Francis)說,「記得鄭家成先生說過『福氣是可以大家分享』,而周大福慈善基金一直支持很多NGO做社區工作,於是我們萌生了一個想法,將這些散落的東西編織起來,一起做就可以做到更多,這就是『織善深水埗』的起點了。」

魏華星(左)和鄭家成先生(右)身後的大南街「大福唐樓」,是鄭家成的父親鄭裕彤在一九六○年購入的地皮項目,成了「織善深水埗」的另一個淵源。
魏華星(左)和鄭家成先生(右)身後的大南街「大福唐樓」,是鄭家成的父親鄭裕彤在一九六○年購入的地皮項目,成了「織善深水埗」的另一個淵源。

牽線頭的人

「織善深水埗」,是周大福慈善基金近年主力的在地社區計劃,背後由「微型起動基金」推動,鼓勵個人、機構或不同社區組織把創新意念轉化成跨界協作的實際試驗,為社區注入行動新動力。像「Coffee with Strangers」、「深水埗排檔試驗」計劃都是受惠於這個微型起動基金,共同改善社區。基金更為這些計劃作出檢討與記錄,如果計劃成效顯著,便會向其他同類型基金會分享一些成功案例,讓他們參考,進而一起合作共襄善舉,做到在不同基金會之間也可以互相幫忙,分工合作,把更多的資源分給有需要的人。

「織善社區」計劃把目光聚焦於深水埗,在去年八月展開,並以三年為期,之後想逐步擴大推行到香港其他社區。問到為什麼以深水埗作起點,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先生面帶微笑,打趣的回應:「那也總需要有個地方開始吧。」再說:「周大福慈善基金也在各區投放資源,但後來發現這樣資源分佈太散,效果微弱,但如果把資源集中在一區,各機構都可以互相為大家提供幫助,可以成就更多,於是展開了『織善深水埗』計劃。」

鄭家成先生(左)和魏華星(右)共同推動「織善社區計劃」,凝聚社會動力。
鄭家成先生(左)和魏華星(右)共同推動「織善社區計劃」,凝聚社會動力。

有「救」無類

「就像俗語中的有教無類,我們就是有『救』無類,需要幫手的我們都會幫。」鄭生如是說。周大福慈善基金成立於二○一二年,為鄭氏家族的私人慈善基金,一直致力支援教育、醫療、社區等項目。他們的行善方式,比起單純派發一筆資金助人解決燃眉之急,會更傾向深耕細作地解決問題。「比如一個低收入家庭,給他一兩餐飯是沒用的,我更傾向資助他們的孩子讀書,讓他成材,繼而從源頭脫貧。」

從多方向為社區提出援助從源頭脫貧,自然不能忽視年輕人的視角,「年輕人就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永遠都重要。」鄭生說。所以「織善深水埗」策劃的活動不少都與年輕人相關,例如「織食同學會」有很多大學生或初職青年參與構思創作,「五條線織出善」就讓年輕人通過音樂加深與社區連繫。說到社區連繫,鄭生有感而發:「隔離鄰舍,那種親情其實是一種無私的愛。有時比親生父子還親近,而街坊之間無親無故,卻肯幫你,肯共同分享,這份情實在難得。」

鄭生不時會落區考察社區民情,身體力行,如何鼓勵香港人一起行善,改善社區,他細思了一會,鏗鏘說出:「用愛心去參與!」六字簡樸無華,卻帶出了助人的精粹,就是不需要太複雜,太多花巧的計算,只要大家能抱持着愛,真心的參與到社區之中,一切定必變得更好。

你、我、他都可以化身成一條線,聯手織出社區的美好圖畫。

卓朗燊、李婉@Creative Team
黃家邦、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