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門變了垃圾島?九十後發起「牛歡喜」義工團 上山下海淨山淨灘:想使牛歡喜、令塔門變更美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登山男女

塔門變了垃圾島?九十後發起「牛歡喜」義工團 上山下海淨山淨灘:想使牛歡喜、令塔門變更美

joycow16

從西貢黃石碼頭出發,船程半小時多,便可到達塔門島;無敵海景、綠草如茵、疊石奇觀、漁村風光是它的關鍵詞——可惜好景不再,Grass Island美名「名存實亡」。

「七年前去過一次塔門,那時是一片綠色;七年後再去,卻見到草地變得乾旱,牛變瘦了,膠袋遍野。」Him惋嘆,他是「牛歡喜」團隊創辦成員之一。隊名「牛歡喜」(Joy Cow)意思十分直白:希望使牛隻歡喜。三位九十後創辦人Philip、Tom、Him是中學同學,自少年時代參加課外活動,結伴行山至今已有十多年。自言不喜做運動、愛躲在家中的Him笑稱,是受Philip、Tom影響,才漸漸投入到行山的樂趣,「起初覺得好悶,但去到終點,發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上到高山,所以愛上了行山。」Philip續說:「我們就是行山愈行愈鍾意,慢慢累積行山經驗,到現在便開始想做一些事情,去幫助大自然,宣揚愛護自然。」

乾燥缺水、草地沙漠化、垃圾污杂,這些都是塔門牛目前所經歷的生存危機。
乾燥缺水、草地沙漠化、垃圾污染,這些都是塔門牛目前所面對的生存危機。

塔門生態災難 不忍牛羣受苦

從行山人士到自發成立保育環境、動物組織,觸發點是看到塔門牛隻的慘況新聞,勾起了他們的惻忍之心,Tom描述:「有隻牛BB剛剛出世,見到牠站在一片沙漠化了的土地上面,沒有草吃。」時為去年年初露營高峰期,一個個帳幕遍佈塔門草原,侵佔牛羣的棲息地,幼牛死去、口吐膠袋等觸目驚心的畫面,在他們腦海中揮之不去,同時令他們又想起回憶中的美好,「下意識就好想幫助他們」Tom說。

年輕人有的是勇往直前的衝勁和行動力,他們坐言起行便往塔門去實地考察。「一開始接觸牛,很多事情都不認識。」他們一方面向村民、農夫請教牛隻習性,了解應該怎樣與牛相處,另一方面就在網上爬文,增進環保、動保知識。

Philip指,他們着手關注牛隻議題後,卻發現本地牛隻保育狀況已有十年停滯不前,毫無進展;但他們非但沒有因而卻步,反而更加堅定:「既然我們還年輕,想帶來新氣象,就要行動,相信自己當下所做的,有機會影響到下一個十年。」

「牛歡喜」三子(左起)Him、Philip、Tom,以「使牛歡喜」為己任。
「牛歡喜」三子(左起)Him、Philip、Tom,以「使牛歡喜」為己任。

今年年初,記者隨「牛歡喜」團隊一起去塔門。下船後,Philip他們先向義工講解行動細節、牛隻資訊等,接着便兵分二路,大隊往大草坪收集行山、露營人士遺下的垃圾,另一小隊負責裝水、送水上山給牛飲用,再一起去偏遠的石灘執拾海洋垃圾。「天氣因素改變不了,惟有自己去送水、裝水。」他們指出,因地理、氣候因素所限,塔門缺乏天然淡水資源,在人為因素破壞下,本來就脆弱的草原就更易沙漠化,難以復原,令塔門牛的生存處境難上加難。「淨山是為了避免牛隻吃到塑膠等不易分解的垃圾,淨灘是清理海洋垃圾,雖然牛吃不到,但我們想令塔門變得更美,便順道淨灘。」


在塔門,人與牛近距離共存,可惜許多人都不懂得與牛相處;牛隻往往容易被食物、廚餘、垃圾氣味吸引,吃後難以消化,甚至有生命之危。
在塔門,人與牛近距離共存,可惜許多人都不懂得與牛相處;牛隻往往容易被食物、廚餘、垃圾氣味吸引,吃後難以消化,甚至有生命之危。

執不完的垃圾

從石屎路轉入山徑,穿過牛羣與帳篷,走上一片遼闊的大草坡。草地、草叢遺有各種垃圾,當中不乏簇新的露營工具,小至營釘,大至營骨、地席、帳篷,「齊全」得足以組成全套「Full Gear」營具,令人咋舌;此外還可見多個「燒地」生火痕跡,原本就光禿禿的土地被燒得焦黑一片,種下難以復原的惡果。

眾人在涼亭集合,互道「垃圾戰績」,稍息片刻,又再起行,往下一站「疊石左灘」去。眾人沿陡峭崖壁、四肢並用而下,灘上有一道著名的石景:「呂字疊石」,可是無人有心觀賞奇石,石縫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垃圾,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撼動人心,膠樽、發泡膠碎、油桶、漁業廢料比比皆是,短短逗留半個下午,垃圾便裝滿了過百個洗衣舖膠袋,可是他們帶得走的垃圾,只是冰山一角。

天色漸暗,他們在崖上崖下築成人鏈,像螞蟻搬家,將一袋又一袋的垃圾送到山上。從石灘爬回岸上,往碼頭去途中,記者問Philip,望着多如恆河沙數,執也執不完的垃圾,會否覺得自己是愚公移山,於事無補?拖着疲憊不堪身軀,提着大袋垃圾的Philip坦言充斥了無力感。但當他回到家中「攝高枕頭」沉澱一晚,便想通了:「因為清楚我們在做什麼;如果漫無目的地去做一些永遠都做不完的事,就會好快想放棄。我們投身環境保育,一定會引起漣漪,推進環保議題進程。既然付出努力,盡力而做的時候,就不要埋怨自己是愚公;只要放下『做咩都冇用』的框架,就不會心灰意冷。再者,就算真的要移山,我們有很多義工一齊,所以便不會再被無力感充斥。」

在颯颯海風夾雜微雨之下,一眾義工以人鏈方式,將一袋袋垃圾搬到山上,場面驚險。
在颯颯海風夾雜微雨之下,一眾義工以人鏈方式,將一袋袋垃圾搬到山上,場面驚險。

愚公移膠 幸不孤單

去年二月首次出動塔門以來,過往一年裏,他們去了超過四十次塔門。Tom說:「起初每個星期都去,其實真的很累,但那時情況真的太嚴重,我們都沒有想過怎樣休息。」Philip聽後,也忍不住複述一句「真的很累」,「我們都算做開運動,行山都行了十年,運動底子比普通人多,但我們都覺得很吃力,每周用雙手割草、送草,淨灘又淨山,不斷上山下山,所以看着體重一直下降。」他舉例說,一個裝滿玻璃酒樽、各種營具、爐具的垃圾袋,重量比一個年輕人還要重,更何況要逐一抬着它們落山。

有人千辛萬苦種樹,有人不花吹灰之力乘涼。「見到別人無手尾,亂拋垃圾,會好生氣,想爆粗、想衝過去打他們、想『代替月亮懲罰他們』!」Tom直言不諱,但話鋒一轉,又說:「無辦法啦,如果連我們也氣餒、連我們都不行動,無理由期望那些露營人士自己處理,起碼我們做好了,才有資格去叫別人照做。」

回想起由最初只有他們自己孤軍作戰,到漸漸形成十多人的固定義工班底,他們感到大受鼓舞,「令我們更加覺得,要繼續做下去,因為有很多人的支持。」Philip由衷地說。Tom自豪地介紹說,他們的義工團隊來自各行各業、年齡階層,甚至有居港外國人響應,「即使改變不到世界,至少可以影響身邊的人。正正有這班義工推動我們,令我們知道,我們的行動是真的有意義,真的很值得。」

「牛歡喜」義工舉起「牛角」手勢,跟當中淨灘戰利品合照。
「牛歡喜」義工舉起「牛角」手勢,跟當中淨灘戰利品合照。

發揮民間力量

他們用身體力行證明,任何人都可以為環境保育挺身而出,「我們一班『死𡃁仔』,又不是什麼富可敵國的大財團,但都可以自己想辦法去推動環保意識。不要因為懶惰,不要因為怕麻煩,不要因為時間太少,就索性不理會環保議題。大家都可以行前兩步,像我們一樣,淨山淨灘也好,上網找文章、影片增長知識也好,不要自我設限。」Him補充道:「見到、執到大量垃圾,我便提醒自己在生活中應有的改變。我本身不是一個好環保的人,自從開始這項活動之後,我便用少了膠袋、飲管;這些微小細節,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就可以令到香港少一點垃圾。」

除了每月兩次定期淨山、淨灘,他們正逐步建立數據資料庫,收集牛隻數量、特徵、分佈位置、受傷程度等資料,有系統地記錄牛隻狀況,修補數據缺口;他們希望透過相關數據,分析出露營活動對塔門牛隻生活習性的影響,「想證明這一點:原來露營季會局限了牛隻的聚居地,只要露營季散去,像去年九、十月下雨遊客減少的時候,牛隻是會遍佈不同山頭,自行往遠處覓食。」長遠而言,他們計劃開放資料庫給民間記錄、使用和參考,「用民間力量,為塔門牛增添數據上的支援。」

Tom舉起手機記錄牛隻的特徵,他們長遠希望建立分析牛隻狀況的數據資料庫。
Tom舉起手機記錄牛隻的特徵,他們長遠希望建立分析牛隻狀況的數據資料庫。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登山男女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