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救世軍
熱門文章
救世軍
救世軍護老服務
ADVERTISEMENT

【護老系列】活出自我 照顧者自在路

護老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照顧壓力,令身心健康及個人需要被忽視。因此,護老者除了要懂得主動尋求協助外,也要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掌握紓緩照顧壓力及應付照顧困難的技巧,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為提升護老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救世軍於2022年以美國史丹福大學自我管理資源中心(Self-Management Resource Center, SMRC)研發的課程為藍本,為本地護老者舉辦名為「活出自我護老者自我管理課程」。顧名思義,本課程旨在協助護老者透過小組聚會,與同路人一起分享照顧經歷,讓護老者認識自我的身心健康及個人需要,透過「解決問題」、「行動實踐」及「建立互助網絡」學會紓緩壓力及肯定自我的技巧,以加強應付照顧工作的能力,提升生活質素。

課程內容除教授護老者掌握情緒及生活管理的技巧外,亦會協助護老者了解照顧困難的成因及應對方法,當中會指出大部分護老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壓力」,而壓力的來源可參考以下的「壓力循環圖」:

%e6%9c%aa%e5%91%bd%e5%90%8d

所有在循環圖上顯示的因素,均是導致壓力的成因。而每個成因之間都構成了互相影響的關係,例如「情緒困擾」會導致「疲勞或睡眠質素差」,而「疲勞或睡眠質素差」亦可能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質素,造成惡性循環,而護老者可以做的就是學習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除此以外,由於被照顧者 (後稱「照顧伙伴/長者」) 的各種行為及情緒狀況亦是導致壓力循環的其中一個成因,故教授護老者學會應對照顧伙伴的困擾行為,會是課程的其中一個特色。課程中有不同的工具幫助護老者分析長者的需要及困擾行為之成因,而本文會集中講解其中一個工具 —「行為處理日記」。要處理長者的行為問題,可以嘗試參考以下三個步驟,填寫下圖「行為處理日記」,讓自己能更清楚分析長者的困擾行為,從中找出解決方法。

行為處理日記

記著你可從兩方面改變困擾行為:
1.     你可改變或避免出現行為的誘因
2.     你可改變對照顧伙伴行為的反應

日期
行為
行為誘因
我做甚麼可改變行為誘因
我對行為的反應
照顧伙伴如何回應我的反應
結果
壓力指數 (圈出分數) 無壓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極大壓力

處理照顧伙伴行為問題與行為,除了以上的工具,作為記錄與監察照顧伙伴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外,還有以下分析提示,有助護老者了解照顧伙伴行為與背後原因,從而進行有效的處理,予各位護老者與大眾作為參考。

第一步是分析照顧伙伴(長者)及護老者的行為:

(1) 照顧伙伴(長者)的行為問題是什麼? (例如長者凌晨三時想外出「上班」);
(2) 此行為問題的誘因是什麼?困擾行為出現前發生過什麼事? (例如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看到時鐘的時針指向三時便要外出「上班」);
(3) 護老者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例如與長者爭論他已經退休多年,不需上班);
(4) 長者對護老者的處理方法有何反應? (例如質疑護老者的說話,強行外出);
(5) 最後結果如何? (例如跟著長者外出,直至他/她累了便一起回家)。

第二步是分析困擾行為的誘發成因:

(1) 誘發成因可以是一件事、一些干預或一個指令,(例如長者正在看電視時,護老者要求他或她洗澡;長者正在熟睡時被叫起床更衣,然後前往覆診);
(2) 特定的刺激,(例如有些人見到門匙便要外出;當時鐘的時針指向三時便要外出買菜預備晚餐。故此,門匙、指向三時的時鐘等,對於伙伴而言便是引致困擾行為出現的刺激誘因);
(3) 一般常會發生的事情,(例如某個指定時間、某個季節、某個假期/節日,或是長者應該能處理的事情而能力未能做到,例如見到筷子不懂使用、巴士到站上車但不懂付款);
(4) 健康問題的影響,護老者須確定長者之健康狀況不是導致困擾行為出現的誘發成因,這是很重要的,(例如藥物的副作用、尿道感染、聽力或視力不佳等,是否不是誘發成因,或許只是長者遺忘了而已。如果是因患病的原因而出現困擾行為,可向長者的主診醫生尋求專業意見)。

第三步是處理誘發成因:

(1) 移除誘發成因 (例如門匙是誘發成因令長者想外出,便應收起門匙避免他/她找到);
(2) 計劃生活日程,安排有規律的生活日程;
(3) 避免誘發成因的出現 (例如強光是誘發成因,可佩戴太陽眼鏡及安排坐於避免面向窗的座位;如果過大的聲浪是誘發成因,可避免前往出現此類聲浪或人多的地方);
(4) 分散長者的注意力,(例如當長者見到門匙便拿起準備離開外出時,女兒向長者表示不能外出,長者只會就女兒的拒絕而感到憤怒。反之,女兒可建議與長者午飯後一起外出,並邀請長者一起煮午飯);
(5) 避免對困擾行為有過大反應,(例如長者感到憤怒時,如果長者不想前往覆診檢查而出現困擾行為,護老者不宜就此有過大反應,繼續安排前往覆診);
(6) 與醫生或專業人士商討,幫助減輕長者對誘發成因的敏感度和反應;
(7) 評估困擾行為的影響程度,長者的困擾行為是否真的為你帶來很大的困擾。

總結

照顧是一個過程,未必能夠在一朝一夕找出最合適的處理方法,護老者時會嘗試不同的方法,期望護老者可在以上的分析與處理中獲得啟發。若然已經試過不同的方法仍然無法解決長者的困擾行為,我們仍然可以做的,就是考慮改變自己的心態。

自我意識、壓力管理技巧、 自我效能、解決問題、尋求幫助、增進家庭連繫和履行責任等都是照顧者的個人優勢,有助護老者建立正面的照顧經驗。期望護老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個人優勢,陪伴長者積極正面地渡過晚晴。

參考資料

Kate Lorig,Diana Laurent,M.D. Schreiber, Robert,Maureen Gecht-silver, Ph.D.Thompson, Dolores Gallagher (2018), Building Better Caregivers: A Caregiver’s Guide to Reducing Stress and Staying Healthy, Boulder: Bull Publishing.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