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戰爭】哈馬斯代表巴勒斯坦?以巴領土有何爭議?專家學者解析以巴衝突關鍵問題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以巴戰爭】哈馬斯代表巴勒斯坦?以巴領土有何爭議?專家學者解析以巴衝突關鍵問題

13.10.2023
法新社、由受訪者提供
以色列向加沙發動攻擊後,當地民眾受驚避難。(法新社圖片)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上周六(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包括發射三千多枚火箭彈,在以色列南部邊境城鎮殺傷軍警與平民,還綁架了數十名人質。為報復哈馬斯,以色列持續轟炸加沙地帶,並切斷當地電力、水和糧食供應。目前,雙方造成逾二千八百人死亡, 逾九千五百人受傷,是半世紀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次以巴衝突。

哈馬斯襲擊以色列邊境民宅,以及在音樂節上掃射平民等暴力行徑,引發全球關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周日(10月8日)針對事件召開緊急會議,美國駐聯合國副大使伍德在會後表示,十五個成員國中大部分譴責哈馬斯,但未達成一致意見。安理會亦沒有發布任何聯合聲明。與此同時,伊朗、黎巴嫩、約旦等中東國家出現聲援巴勒斯坦聲音,美國、英國、澳洲民間亦出現聲援巴國的集會。

哈馬斯與以色列開火不足一周,國際社會取態各異,新聞信息紛繁複雜。《明周文化》邀請了三位長期關注以巴問題的專家及記者,分別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閭丘露薇、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進修學院講師、中東學社專頁負責人李雅詩,以及《永遠有人在曠野:以巴流離》作者伍珩,解答以巴衝突幾大關鍵問題:以巴領土為何產生爭議?哈馬斯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它能否代表全部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內還有哪些主要勢力?為甚麼難以在以巴問題上作出對錯判斷?

一、以巴領土為何產生爭議?

二戰結束後,大量遭受反猶浪潮與納粹迫害而流亡的猶太人,遷至由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地區,試圖在這片近二千多年前的故土建立起自己的國家,但這也與一直在當地居住的阿拉伯人發生衝突,阿拉伯人認為以色列復國佔據了他們的家園。

一九四七年,聯合國通過181號決議,打算將總面積約二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區分為阿拉伯國家和猶太國家,實行「兩國分治」。這也意味着將大約55%巴勒斯坦領土劃給人口約六十萬的猶太國家,剩下45%土地分給人口一百二十多萬的阿拉伯國家。此決議遭到周邊阿拉伯聯盟各國極力反對。

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宣布獨立建國,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最終以軍戰勝,並佔領大部分巴勒斯坦領土,導致逾七十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 ,此後以巴關係勢成水火。

目前,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地區面積約五千八百平方公里,但當中僅四成領土由巴人控制,六成領土實際由以色列控制;加上由哈馬斯控制的三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帶,現時巴人控制的領土僅佔「兩國分治」方案下歷史面積約十分之一。

二、哈馬斯是一個怎樣的組織?能否代表全部巴勒斯坦人?

從埃及穆斯林兄弟會中獨立出來的哈馬斯(Hamas,又名為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當年以軍軍車撞向巴人車輛,導致四名巴人死亡,更引發反抗以色列的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哈馬斯成員多較極端和激進,主張以武力鬥爭收復被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最終目標是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該組織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或存在權,並堅持「武裝抵抗」是解放巴人的唯一出路。

伍珩為《永遠有人在曠野:以巴流離》作者及深度旅遊品牌Travella Hk的共同創辦人。她稱,此次襲擊以色列的哈馬斯是一個武裝組織,控制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但並不能代表全部巴勒斯坦人。目前,巴勒斯坦另一大勢力是統治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塔赫(Fatah,又名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要分清哈馬斯和法塔赫兩者,才可繼續討論以巴局勢。


伍珩在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前留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伍珩在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前留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法塔赫成立於一九五九年,首任領導人為阿拉法特(Yassir Arafat)。一九六四年,在阿拉伯國家聯盟支持下,巴勒斯坦地區眾多民族主義組織宣布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而法塔赫就是PLO最重要的創始成員,目前也是該組織的主導政黨。截至二◯一九年,巴解組織得到一百四十三個主權國家承認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法塔赫現任領導人、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 (Mahmoud Abbas) 亦受國際認可。

法塔赫初期堅守「革命暴力是解放巴勒斯坦」的唯一手段,但其後改變,並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和地位,願意和以色列妥協。一九九三年,巴解組織與以色列政府簽署《奧斯陸協議》互相承認合法性,當中規定巴解組織停止武裝鬥爭,以色列則逐步從巴勒斯坦撤軍,並准許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建立自治區。

但該協議遭到哈馬斯完全否定,哈馬斯認為承認以色列即是叛國行為,其後繼續向以色列發動自殺式襲擊。同時,以色列右派也拒絕政府執行協議,反對巴勒斯坦國的成立;總理拉賓更被激進猶太主義分子刺殺,協議最終並未能真正執行。

三、哈馬斯在巴勒斯坦具有多少民意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進修學院講師、中東學社專頁負責人李雅詩表示,目前法塔赫控制的西岸比較和平,巴勒斯坦人會去以色列工作;而哈馬斯被以色列視為極端組識,它管治的加沙幾乎完全被以色列封閉,對以色列的仇怨很大。

李雅詩(中)在阿克薩清真寺外留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李雅詩(中)在阿克薩清真寺外留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哈馬斯不能代表全部巴勒斯坦人,但擁有一定的民意支持度。根據《奧斯陸協議》及之後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勒斯坦在一九九六年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選,選舉產生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國家元首),以及一院制的立法委員會(國家立法機關)。第一任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去世後,巴勒斯坦在二◯◯六年舉行第二屆立法委員會選舉,哈馬斯獲勝。

哈馬斯之後更和巴勒斯坦內的法塔赫及其他政黨組建民族聯合政府。不過雙方很快爆發嚴重衝突,哈馬斯實際控制了加沙地帶,之後法塔赫更宣布解散民族聯合政府。

李雅詩稱:「在巴勒斯坦二◯◯六年的選舉中,當時哈馬斯取得132席當中的74席,票數佔比44.45%。」

時隔近二十年,根據巴勒斯坦政策與調查研究中心(PCPSR)今年六月的最新民調,哈馬斯的民意支持度更超過法塔赫。此項調查樣本是一千二百七十名生活在約旦河西岸及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誤差範圍則低於±3.0%在內。如果巴勒斯坦重新舉行立法選舉,66%受訪者表示將參加。在參與選舉八百多人中,34%表示投票給哈馬斯,31%表示投給法塔赫,其餘投給第三方或尚未決定。

閭丘露薇在電視新聞媒體工作二十年,二◯一四年曾親身到以色列和加沙採訪。(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閭丘露薇在電視新聞媒體工作二十年,二◯一四年曾親身到以色列和加沙採訪。(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甚麼哈馬斯獲得部分巴勒斯坦人的擁護?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閭丘露薇表示,她亦注意到這項民意調查,關注背後部分巴勒斯坦人仇恨以色列的原因,認為這和以色列政府對待巴勒斯坦的強硬政策有直接關聯,「很多巴勒斯坦人希望用更強硬的方法為自己帶來希望」。

同時,自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又稱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打敗埃及、約旦、敘利亞及伊拉克聯軍,擴大三倍領土,並不斷在巴勒斯坦領土內築起猶太人定居點(又稱以色列屯墾區)。另外,超過一百萬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以色列國內,不時發生以色列警察濫權、毆打巴勒斯坦人的事件,這些都會激發加沙及全球巴勒斯坦人的仇恨情緒。

四、加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加沙面積大約為寬十公里、長四十一公里,有超過二百萬人住在那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方之一。

自二◯◯七年起,以色列對被哈馬斯佔領的加沙地帶實行封鎖,包括控制加沙的領空和海岸線,以及部分過境點,嚴格控制加沙與以色列邊界人員及貨物進出,加沙亦曾被稱為「露天監獄」。

聯合國稱報過八成加沙人口生活十分貧困,每天只有幾小時電力供應,缺乏清潔水源,長期依賴人道援助。二◯二一年以巴衝突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到訪加沙,稱當地為「人間煉獄」。

閭丘露薇於◯一四年曾到以色列和加沙採訪,她感覺「從加沙入境以色列時,每一個人都被視為恐怖分子的感覺。」作為華人面孔的外國記者,閭丘露薇及當時的同事以為「過關流程將會順利,但我們當時也被關在一條前後沒有人的通道裏,等候很長時間,之後再去一遍一遍檢查所有行李。對於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來說,可能每天都要經歷這種歧視,或者說被當成敵人的感覺。」

在以色列轟炸加沙期間,一名巴勒斯坦兒童受傷。(法新社圖片)
在以色列轟炸加沙期間,一名巴勒斯坦兒童受傷。(法新社圖片)

五、了解歷史脈絡後,「各打五十大板」?

有聲音認為,在了解以上以巴仇怨之後,在以巴問題上是否各打五十大板?是否雙方都不支持?這種立場是否導致縱容了哈馬斯的恐怖襲擊?

《永遠有人在曠野:以巴流離》作者伍珩認為,哈馬斯此次行徑無可原諒,但在更複雜的以巴問題上難以快速作對錯判斷,不是等同於不作判斷、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希望關心局勢的讀者,了解問題前因後果,不須急於站隊或蓋棺定案。

她認為以巴問題背後可討論的重點非常多,譬如為何以色列合法地打壓巴人多年?以巴和平談判為何失效?反猶為何成為西方社會的禁忌?

不過在她唯一肯定的是,她所採取的立場就是支持雙方平民。她回憶起以前帶旅遊團去以巴地區,分別親身與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相處和工作,發覺雙方平民的關係其實沒有外人想像般劍拔弩張,特別是耶路撤冷主權誰屬無人敢說的地方,他們習慣了共存生活。在哈馬斯和以色列開火之後,受傷最深的也正是這羣手無寸鐵的平民。

據以色列國家廣播電台Kan消息,以巴衝突升級期間,以色列居民死亡人數已增至一千三百人。《以色列時報》引述以軍指出,哈馬斯在以色列南部邊境屠殺平民,包括婦孺及長者;其中離加沙邊界兩公里的南部社區卡法阿扎(Kfar Aza)共發現四十具嬰兒屍體。

為報復哈馬斯,以色列連日從海空陸大規模轟炸加沙,不區分軍事和民用設施,目前已釀逾二十六萬名居民流離失所。另外,以色列還全面封鎖和圍困加沙地帶,斷供糧油水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蒂爾克(Volker Türk)批評,以色列全面封鎖加沙地帶,剝奪平民生存必需物資,此舉遭到國際法禁止,加沙人道災難風險正在加劇。

聯合國十月十三日表示,凌晨接獲以色列軍方通知,要求約一百一十萬加沙北部居民在二十四小時內向南部撤離,外界猜測是為發動地面戰而準備。聯合國發表聲明指出,二十四小時內撤離一百一十萬平民是「不可能」,強烈要求以方收回限令。

法新社、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