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寶藏(Treasure of the Time)—流動的畫布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一個時代的寶藏(Treasure of the Time)—流動的畫布

22.02.2019
法新社(部分圖片由品牌提供)
Richard Hamilton: 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1956)

六十年代是紐約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個黃金十年,事實上二戰時紐約市絲毫無損,華爾街也成為美國經濟龍頭,然而普遍平民的失業率持續上升,犯罪率延至八十年代仍居高不下,大街、後巷的牆上常被噴上色彩鮮豔的塗鴉。

第一件普普藝術作品由Richard Hamilton以collage(拼貼)的手法完成,名為《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對傳統藝術作了最直白的挖苦和諷刺。
第一件普普藝術作品由Richard Hamilton以collage(拼貼)的手法完成,名為《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對傳統藝術作了最直白的挖苦和諷刺。
spoonbridge-and-cherry-claes-oldenburg
雕塑家Claes Oldenburg和其妻子Coosje van Bruggen共同創作巨型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公眾地方上,例如把甜筒、朱古力和漢堡包等最平凡普通的東西放大數十倍。
雕塑家Claes Oldenburg和其妻子Coosje van Bruggen共同創作巨型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公眾地方上,例如把甜筒、朱古力和漢堡包等最平凡普通的東西放大數十倍。
紐約市的青年會趁入黑後,在車廂外盡情噴上各樣塗鴉、標語,日出後這些車廂成為流行藝術最佳的畫布。
紐約市的青年會趁入黑後,在車廂外盡情噴上各樣塗鴉、標語,日出後這些車廂成為流行藝術最佳的畫布。

當時的青年,特別是紐約北部的布朗克斯,到處可見大片空地成為物質過剩的紐約市民傾倒垃圾的黑點,建築廢料、木材、家具…… 大批塗鴉青年為表達心中不滿,把這些空地和樓房變成發揮才華的地方。最特別的是青年趁入黑後,爬上地鐵車廂,在車廂外盡情噴上各樣塗鴉、標語,日出後,這些車廂成為流行藝術最佳的畫布。

在社會一片低迷的氣氛下,主流藝術界認為藝術是高尚的,不被消費的,不應與金錢掛鈎的,因此這羣流浪街頭的塗鴉藝術家不被認同,但時代改變,消費文化盛行,商業化藝術崛興,一位藝術評論家Lawrence Alloway,有見平凡庸俗的塗雅、繪畫、雕塑、裝置等商業化產品充斥每個角落,他索性將這些東西命名為Pop Art(普普藝術),視之為散落於美國街頭的一種大眾文化,直白描述,甚至不存在深層意思,沒有細膩筆觸,只有色塊和點線。最初,普普藝術只存在於基層社會,原以為這種藝術必定受到主流打壓,因為它違反「正統」的藝術精神,是見不得光的地下運動。不過,過度打壓,反而造就革命,伴隨着一班大膽創新的藝術家,利用最具體化的形象來挑釁抽象純藝術性的傳統藝術,透過漫畫、廣告、產品包裝、影音等媒介融入大眾市場,令市民更易接受也迸發新鮮感,滿足了觀眾心理需求。第一件普普藝術作品由Richard Hamilton以collage手法所完成,名為《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對傳統藝術作了最直接的挖苦和諷刺。

在六十到八十年代,幾乎每個普普藝術家都會出產連環圖,Roy Lichtenstein創作了《瞧!米老鼠》和《大力水手》,他在漫畫方面的表現十分出色,一幅幅的畫作無一不展示他獨特的普普風格。典型的美國漫畫特色:寥寥數筆粗線就能畫出深邃的面孔、鮮豔的三原色組合以及整齊排序的圓點和線條,顯而易見是Roy的作品。最著名的定格漫畫莫過於是《溺水之女》,沒有前後編,只有流淚的女人在海中掙扎和腦海中的一句話,整體畫像非常整潔,完全是當時印刷業機械化下的產品,從他的作品中可看出工業機械化和消費文化的影響力何其龐大。普普藝術不止於畫紙上,更有雕塑家 Claes Oldenburg和其妻子Coosje van Bruggen 共同創作巨型的日常生活用品展示在公眾地方上,例如將甜筒、朱古力、漢堡包等最平凡普通的東西放大數十倍。當你走到它們旁邊時,即使生得牛高馬大也好,亦會顯得渺小,一切彷彿身份錯配。在街上看到這類型的作品,觀眾總會停下腳步欣賞一番,因其作品的顏色、材料和可口美味的外觀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他最擅長透過不同材料去模仿日常用品的外形,表達手法幽默,總會令人不禁反思現今社會消費文化的腐朽,愈發達的時代消費文化愈蓬勃,就似嘲諷着被物質迷惑的我們。

在一連串的普普藝術家當中,冒出了一位與別不同的人物,他將流行文化推到極致,讓普羅大眾熟悉的東西成為藝術符號,他經常拍攝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冗長短片,極富哲學意味,而他的風格及作品仍繼續影響着今時今日的藝術家,以及各式各樣的廣告和品牌……他就是Andy Warhol。

法新社(部分圖片由品牌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