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飯做菜火水爐
喜歡《紅樓夢》;除了四十年來終於收集齊全一整套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線裝鈔本系列之外,也旁及一些《紅樓夢》的民間工藝品如剪紙、花箋、泥人、捏麵人(麵粉公仔)等;其中還有從前孫寶玲送我的一套中國上海火柴廠在一九七九年出品的《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火柴盒:陰丹士藍的長方形套盒,裏面十二個火柴盒,正面是金陵十二釵正冊裏的女子畫像,背面是行書寫成的判詞,頗為像樣;把扁方形的火柴盒推開一看,裏面是貨真價實的木梗火柴,有着桃紅色的火柴頭;那隱隱地散發出來的硫磺氣味引起我的一陣衝動,當下頗有意思把火柴抽出來在磷皮上劃過,嚓的一聲,冒出火光。人一下子又回到小時候,在廚房幫媽媽點火水爐做菜煮飯。但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外一套《紅樓夢十二金釵》,而且是通草做成的工藝品。
輕白可愛是通草
先說說通草吧。通草又名通脫木,亦即是《山海經》裏面的寇脫,《爾雅》裏面的離南;五加科常綠灌木,生於向陽肥厚的土壤之中,分佈於西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地。木莖中心有呈圓柱形的木髓,輕白可愛有彈性。女工將木莖切成段,再用小木棍將木莖中心的木髓頂出,曬乾後切成薄片,就是現成的紙,體輕而質軟,狀如絲絨,且有銀白色光澤。在上面用水粉彩繪畫,效果絢爛明麗。十九世紀的廣州和外國通商,外國商人對中國的風土人情深感興趣,於是頭腦靈活的商人便聘請畫匠在通草上面繪畫出民間雜技、庶民生活、耕種紡織、官場百態,甚至嚴刑峻法,給外國商人帶回本家給親朋戚友觀賞,滿足獵奇的心理。這樣的通草畫無異是最早期的廣東明信片,糅合了西方(明暗處理,空間透視)和東方(工筆勾勒)的繪畫技巧,風格通俗,品味或許不高,卻是當時最存真的浮世繪,如今且成為一份珍貴的歷史文物,很多時候都會看到在網上拍賣,每幅的標價由美金數十元到數千元,也有一整套如同相片簿,可值美金數萬元。一八二○年至一八八○年是這些通草風情畫的巔峰期,在一八三五年,廣州有三十家通草畫店,通草畫匠二三千人,可謂盛極一時,但是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通草畫卻從出口訂單上消失;那是因為照相機的出現。這類通草風情畫因為先天材料的限制,尺幅不大,一般是A4打字紙(約8X11吋)的大小。
(通草還可以作藥物,據《中華本草》中的說明,能清熱,利小便,清頭目虛火。)
紙花不凡可亂真
通草除了可以做畫紙之外,也是另外一種工藝品—通草堆花—的材料。工匠依據預先設定的圖樣,將通草片染上不同的水粉彩,刻成大小不同的形狀,精心拼貼堆切成花鳥魚蟲,山水風景,所以稱為通草堆花。這樣拼貼而成的通草堆花便沒有尺幅的限制,往往可以堆拼成屏風或巨幅的掛圖。其實根據紀錄,遠在宋朝已經有人利用通草來做裝飾品和工藝品了;在《紅樓夢》第十八回中,元春省親遊大觀園,但見「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紬綾、紙絹依勢作成,黏於枝上的。」看來這些通草紙花,手工不凡,幾可亂真。
還有一種通草工藝品,既不是用通草作畫紙,也不是像通草堆花那般大製作,而是像堆花那樣先將通草刻成各種形狀,染上不同彩色,然後拼貼成小幅的圖畫,那效果如同輕淺的浮雕,做成的花鳥或人物略為立體,所以稱為「草雕」—用通草這種植物來雕刻成為圖畫。今天和大家在這裏分享的《紅樓夢十二金釵》,正是草雕工藝品。這是我年輕時在香港的三聯書店樓上購買的,錦盒背後還有價錢標貼:港幣一百二十元。真是不可置信的便宜。如今隔了四十載,也可以算是一件小小的文物了。錦盒正面的標籤下方有一印章:蘇州工藝美術厰。這是這件工藝品唯一的出處線索。我上網查看,卻原來蘇州工藝美術廠已經在一九九一年宣布破產倒閉,而事實上通草工藝品也日漸式微,只有悄悄地在網上留情,供人回憶欣賞。
貓兒嬌俏手工好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套曾鑒清繪製的紅樓夢十二金釵通草畫,人物衣飾全部黑白暈染,只有臉龎和雙手略點胭脂,看上去十分古雅。這裏的一套十二金釵則彩色明麗,粉紅配淺青,明黃配草綠;隔了四十年依舊保存得光潔如新。主要是因為長期放在錦盒中。只是偶然接觸到陽光和空氣。一層層通草裁成的頭飾衣裙堆貼成些微立體的效果,而且通草本來就有絲絨的質感和光澤,更加添上一重真實性。通草質地鬆脆容易碎裂,不宜作太精細的刻工。但是秦可卿懷裏的貓兒,就刻得神情嬌俏,異常精細,可見藝人的心思和功力。這裏的十二釵並非完全依照正冊,其中的賈探春和賈惜春,由副冊中的薛寶琴和尤三姐代替。巧姐的那一幅清麗可喜,姿態流利,整體和諧,是十二幅之中的冠軍。我請了捏麵人大師劉向群依照這通草草雕做了個麵粉人巧姐,如今就放在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