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畢明
熱門文章
畢明
Finer Life
ADVERTISEMENT

畢明專欄:走過一場乾洗

21.11.2019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這些日子,這五個多月走過來,有朋友離婚、分手、抑鬱、需服用鎮靜劑。

他們發現了身邊的人,那麼陌生,價值觀截然不同,對社會的關心那麼疏離,對公義的定義那麼狹隘,對極權的馴服,假新聞的甘之如飴,那麼近似迷信。不了。

聽見不熟稔的朋友,仍有本事說,「我唔理呢啲嘢,總之唔好阻到我食飯shopping!」除了以為自己有幻聽,我還真心想有個外星人,把她擄走去外星暴打一番。

坦白說,我更誠實的想法是,立即就自己把她狠狠修理一頓。當然我沒有,也不會。但這真的已經超越了一般政見立場問題,還可以馬照跑、「平照濕」,嫌別人阻她濕平的,還算人?

更多朋友意識到,我城面對的,將是前所未見的長期抗戰,選擇短暫旅行,稍事離開透透氣,才可走更遠的路。

上街、反抗、捐錢、做文宣、接放學、吃催淚煙、黃色經濟圈,之外,看新聞,會哭,會怒,會痛。出走一下吧。

去了京都。我從來愛它多於東京,從來愛它的安靜。

去到京都,一不做二不休,找天駕個多小時車,直奔貝聿銘設計的Miho美術館。不為看展品,不止為看展館,我覺得急需一種洗滌,一種美好,去盡量潔淨在香港拂了一身還滿的醜陋與邪惡。

已是紅葉季節,滲黃黛綠的樹叢輕輕染紅了,在京都近郊,總透陣陣古秀,香的。

我期待走過那條著名的隧道,那靈感來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創造。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那位漁夫,誤走誤撞,走到「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於是貝聿銘也為Miho美術館建了一條深、闊、長的時光隧道,金屬的、吸音的,營造一種科幻似的虛幻。走畢這段旅程,恍似放下身後的紅塵,走進眼前的桃源,忘掉繁囂,身心經歷了一次乾洗。

柳暗花明沒有又一村,卻有一類草舍的現代建築,傳統日式意象以劃時代的手法表現,將古與今、東方與西方連結,也把建築與大自然融合。

展覽館分南北兩邊,北館的秋季展,是Bizen(備前燒),好看。備前燒,來自日本岡山縣,誕生於鐮倉時代後期,是日本具代表性的陶器之一,傳承古代的須惠器,為日本六大古窯之一,擁有千年歷史。用來燒製的陶泥,來自備前的稻田,農田地底下不受污染的「田土」,更需放在陶井中蘊釀十年才用來製成器皿。

這樸素無華的陶器,最大的特色是一不上釉、二不繪彩,強調泥土原有的溫潤質感,只通過窯中不同的火焰來構造紋樣,赤松木在高溫下長時間燃燒,樹木中的油脂與自然的落灰,在器物上產生深邃莫測的變化,每件作品都是泥土與火焰的藝術,所以沒有一件是相同的。

在室町時期(1世紀早期-16世紀晚期),隨着日本茶道的變革、發展,及對佗寂之美的理念越來越重視,備前燒以簡約之美大受歡迎,其工藝亦開始應用於茶具。

一系列展品,多風格、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各自精彩,我特愛近代備前燒作家島光村的幽默和靈慧。

Miho,美術館本身,已是一個art piece,到訪美術館,又是一個art experience,但這類館,總有一個問題,就是館好,裏面的展覽未必跟得上館本身的高度,就像巴黎的Louis Vuitton Foundation一樣。南館的展覽,平平無奇又例牌菜得多了。

但,因為這個館本身的確吸引,你又不會介意。簡單說,巴黎的LV Foundation,去了我會覺得不外如是,這Miho,卻慶幸去了, 值得。

離開時,我又經過隧道,又回到人間。回到香港,又回到烏煙,甘心。

Finer Life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