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首次跟大家見面,祝大家身體健康、動若脫兔、兔氣揚眉。
新正頭,我這次分享女兒與同學,在網上轉紡車(Spinning wheels),即似風車又似幸運輪的圓形小玩兒,為選科做決定。
小時候,我看電視劇,當長髮披肩的女主角在考慮接受一位男士追求與否,多數手持一朵花,以擲花瓣,即一邊擲一邊嬌嗲地說:「接受、不接受、接受、不接受」,然後看最後一塊花瓣,是數到「接受」,還是「不接受」。最終,女主角,會按劇本認命!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朋輩間做決定時,亦常用「擲毫」或叫「擲公字」,即拿出一枚一元或五元硬幣,然後向上拋,放在兩隻上下合起來的手掌中,然後打開雙手,看看到底是硬幣有頭像的那邊向上,還是寫字那面向上。那時,「公我贏,字你輸」的驚典對白,亦老是常出現。
我那些更大膽的中學同學,當年會玩「碟仙」,協助自己作決定。那些年,到底誰在推那隻小碟子,無從稽考。只是,個個又驚又玩,又玩又不告訴父母。中學階段的子女,就是心事與秘密多多。
我家十五歲女兒,最近在選中五、中六修讀的科目及大學的主修,以便與班主任、升學輔導老師及每一科的老師會面,展開準備報考大學攻略。對,今時今日的港孩,之所以成為港孩,確實與羣星拱照、事事得到一大堆成年人幫忙有關。
像女兒選科,學校又招呼了家長們,辦講座教育我們選科錦囊,又巨細無遺地個別指導每一名同學,這跟我這大媽小時候的遭遇分別頗大。畢竟,社會在進步,各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
豈料,女兒和同學們仍是忐忑不安、心大心細。於是,這羣在科技中長大的少男少女,求救於「不問蒼生問鬼神的」電子版:網上Spinning wheels。玩法是:入去那些像轉幸運輪的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然後輸入資料,再click一下,幸運輪會轉,停在其中一格。例如,到底大學主修英文、市場學、心理學還是建築,把四個主修名稱輸入,再按一下,箭咀停在英文。同學們隨即七嘴八舌附和:「咁就修英文啦」、「個天都覺得你啱讀英文喎」、「英文好呀,碩士再讀其他科」之類的分析一大堆。我心想:「真係連去黃大仙求籤、廟街問靈雀台、到道堂扶乩、點算塔羅牌或請教七師傅的時間和公錢也省掉!」。
在這些子女成長的分义路上,最應該參與的,當然不是幸運輪,而是父母。做家長,不用考牌,也不是個個要成為升學專家。我們要給予的未必是策略上的專業意見,始終我們多數不會透徹了解現今不同學制的特點或各大學的升學要求。反而,家長要聆聽子女的想法,協助尋找資料或專家提供意見,再給予無限支持。
子女有父母的關心及支持,已經幸運非常,無論選什麼科目修讀,也不必再求神問卜。
趁新春假期,除了忙拜年,好好約子女談天,你會驚訝,其實有很多事情,他們渴望你知道的,讓他們盡情向你兔露心聲吧!